專題論述 第一輯

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四【二十一世紀週修二日】(2)
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四【二十一世紀週修二日】(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五【命運 遠則憂懼 近則爾爾】(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五【命運 遠則憂懼 近則爾爾】(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四【二十一世紀週修二日】(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三【「佛不迷人人自迷」】(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三【「佛不迷人人自迷」】(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二【求其真不求其相似】(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二【求其真不求其相似】(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一【寬嚴能適中便是好門風】(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一【寬嚴能適中便是好門風】(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無所事事 並非寧靜】(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無所事事 並非寧靜】(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九【雜草叢生】(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九【雜草叢生】(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八【人生莫與路為仇】(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八【人生莫與路為仇】(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七【今日不知明日事 哪來閒情論八卦】(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七【今日不知明日事 哪來閒情論八卦】(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六【當人 喝人頭杯酒 說人頭句話】(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六【當人 喝人頭杯酒 說人頭句話】(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五【飲食男女之道】(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五【飲食男女之道】(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四【難民】(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四【難民】(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三【積雜以成純】(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三【積雜以成純】(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二【業障原來有人引】(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二【業障原來有人引】(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一【自殺殺不斷命】(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一【自殺殺不斷命】(1)

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四【二十一世紀週修二日】(2)

2018.11.28更新

【二十一世紀週修二日】

 

●景氣低迷為自我醒覺之良機

 

      日子一天天過,今天無法考慮到明天的安穩,或者保證明天的壽命一定能二十四小時的平安過完;當人活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下,反而能反求諸己,一切只要求平安。一旦人們懂得平安是生活最重要的準則時,對於房宅的選擇,就不在乎房屋的外觀是否宏偉,裝潢是否精華。「福地福人居」,每個人如果能從「心宅好,陽宅自然寬」的見解中,慢慢的收回自己曾經放縱過的私心及貪婪之慾,就是社會整體價值觀的一種蛻變。

 

      這種蛻變會衍生出一股禎祥之氣,當土地不再被無情的濫墾開發時,我們的地母,也就是台灣塊土地,才能慢慢的回復原有的面貌,重現生氣盎然的生機。台灣現在所欠缺的就是這股地表的生命力,這股生命力的來與台灣百姓對住的自我要求,也就是過去對於住的品質的浮濫有絕對的關係。從「住」當中可以自我收斂的人,就是收斂心的一半,不管屋舍是否豪華,都能心滿意足的過著安泰的日子。在吃得簡單、穿得單純、住得心安的狀態下,自然能怡然自得。

 

      形式代表一個人的行徑,更代表一個人的私生活。經濟好的時候金錢掛帥,很多人常常將錢財的擁有當成自己的成就,而男人一有錢難免走向燈紅酒綠,這也說明了台灣色情行業氾濫的原因。一個人可能因為財富突然縮水或失業,剎那間少了交際應酬,也因為沒有這種環境的干擾,才能容易的看清自己,看清自己曾經有過的荒唐歲月是多麼的讓人不齒,曾經走過的路途又是多麼的讓人神共憤,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在那樣的過程中,非但沒有導正自己的心思,反而把人類的下一代甚至自己的子女帶壞了。

 

      今天恰可仰仗著景氣低迷的時空來規範自己,也讓自己能夠清澈,瞭解到「亂邦不居,危邦不入」。原來過去自己曾經得意風光走過的那些場所,居然都是危機四伏之地,只不過福氣可能渾厚,沒有沾惹到不必要的禍殃;相反的,如果福氣淺薄一點,可能在興盛的同時還會帶來殺身之殃,這就是福禍相依的對待關係。如果能仰賴今日時機的轉變,從此規正自己曾經有過的糜爛生活,建立篤實的夫妻關係,瞭解「家人就是不能再加人」,重新找到方向和契機,這樣未嘗不是家宅門第中夫妻與子女之福。

 

      這就是一種角度的拿捏,角度拿捏對了,行徑自然端正,人緣也就能慢慢的建立。由於對待關係的不同,「龍交龍,鳳交鳳」,相對的就會開始慎選交往的朋友,這時相對應的已經不是「朱門酒肉臭」之輩,而是行止有禮、溫良恭儉讓俱足的賢士之人。如此,也就能慢慢的追尋他人的氣質,將其言行舉止作為自己仿效的對象,藉以端正自己內在的性格,當慢慢的感受到自己心思的汰換之後,自然會變成言而有信的人。

 

 

 

●轉機與危機 機轉出人生好契機

 

      人生的改變需要靠許多轉機與危機的推波助瀾,才能轉出好的契機。老天有好生之德,其最主要目的就是要讓每個人都能回歸人心至性,讓每個人的心境都能無瑕疵,能潔淨無垢,也就是無罪。釋迦牟尼佛曾說:「心垢滅淨,境無瑕穢,是謂罪名」所以,我們要滅淨心中的心垢。環境會導引著時機的轉變,在行的方面如果大家都能如此運作,夫婦間就能慢慢的培養出和諧性。也因外在環境的滅淨,夫妻間的感情就會變得愈來愈單純,這種單純就是:「家有一條蠟燭心,紛紛黃土變成金」的轉機,這種轉機是最難能可貴的。

 

      就娛樂角度而言,過去由於經濟蓬勃的發展,許多人將錢用在旅遊花費上,不管是國際旅遊,或者兩岸探親都是。然而走到今天時運不好的時空,就像去年(民國八十九年),由於經濟的不景氣,全台灣各地的旅遊業,非但沒有如預期般的興盛,還比往年減少了驚人的營業額。不過,人生本來就不是扮演「東走走,西走走,一生猶如採花蜂」的角色。

 

      週休二日最大的意境,就在於五天工作是正常的,因為如此才能取得生存所需,而其他兩天就是我們與周遭親友共修的日子。這兩天的休息,可以讓我們從與家人的團聚中瞭解彼此的需要,甚而可以從妯娌、婆媳之間的對待關係,知道彼此的欠缺。這個休息並不是橫躺在沙發上或床上做生理上的休息調適,而是嘗試思考過去從來沒有體驗過、想過、感應過的事物;積極一點的人,還可能大量攝取善知識,以做為自我福德的修煉。

 

 

 

●勤勉共修「福慧」

 

      去年,心海羅盤特別舉辦了2001年「福慧雙週修」的活動。如果從第一次巡迴演講開始,到九十年底的最後一場演講,您都能從頭到尾參加時,代表去年你所做成的功課、傳播的功德,以及個人的修行福份,是大到很難形容的。本活動的內容,我們會在「心海羅盤典藏月刊」中詳細介紹,讓大家都能清楚的理解;但「福慧」還得靠自己的勤勉來修。

 

      每個人都應該選擇能增長自我智慧的娛樂,勤學於禪學、道學、或者有關宗教情懷方面的知識,以養成自己的豁達開闊,同時帶動家庭中的生機。當然也要靠著大環境急遽變化、有所衝擊的時空,取得身心明確的方向,以耕耘自己的人生觀,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因為大環境的衝激,才可能帶來食衣住行育樂的轉變,這又何嘗不是稍縱即逝的機會,如果不能以此觀點來看待,只是恐懼今年可能還會發生某種災難、政爭、金融風暴,或股票的無量下跌,每天都對自己的財産寢食難安,以過這種日子的心情來期許未來:那麼,當今年日子走完的那一刻,當然也不會有「還好一年這麼短」的感受了。

 

      人生的自我經營,每個人扮演的角色不同、責任不一,但同樣都是為了來世間修行,以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這點是非常明確的。「心海羅盤典藏月刊」的讀者,必然也是我們觀眾群的一份子,深處在這個善知識的環境中,不管去年的衝擊有多大,相信你們受到的傷害一定最小,因為善知識已經陪著你們走過這趟路途,並協助你們調適心裡可能受到的有形或無形損傷。透過善知識的調適之後,更能呈顯心中的紮實感,變成一股可依循的力道,不會迷惘於未來應走途徑的選擇。

 

      一般人若沒有這般的認知,就容易陷於「黑暗總是最迷惘,繁華總是最激昂」的情境中。人若在這兩種極端中過日子,一旦走到經濟景氣不好,哀鴻遍野的聲音一片時,就好像永遠都沒有指望,不懂得在這裡改弦易轍,讓自己回歸於純然與自然的人生面。我們只會笑大海中的魚,深海中的鱉與蝦,每天遊來游去的只為了求取食物、滿足飯飽,但是當我們看到馬路上浮湧而至的上下班人潮,猶如過江之鯽,那與大海中的魚所背負的責任又有何不同?

 

 

 

●慾望無波 心神安泰

 

      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就是因為我們懂得思考,懂得角度轉折,才能調適環境給予的壓力,以取得自我的平衡。當然這也得仰仗平時福慧雙修的功課,這種功課隨時充填於生活中,也就是「易道廣大,百姓日用而不知」。何況現在不需要自己去嘗試與體會,就有一門很好的善知識能導引你,並提供大家自我追尋該有的認知,我們怎麼還能自我荒怠於這個大環境中,自怨自艾而言渴呢?!古人有言:「沿河莫咳渴,把餅莫言飢」,走在河邊時,怎麼還能說自己會渴呢?手上拿著餅時,怎麼可以說自己會餓呢?!

 

      善知識隨時充填於每個人生活週遭,只要你願意學習進修,許多事情必定唾手可成。更何況如果能夠有份安然的心,不管大環境的衝激多麼劇烈,就一定能夠處之泰然。「心中的火不出,神自然定」心中的火就是慾望,而環境的好壞就是以慾望來衡量的,如果慾望可以平止無波,心神自然安泰。否則,不只有八十九年的不景氣,還有九十年、九十一年,這些馬上要面臨的林林總總的狀況,如何能一年一年的按不同程度來洗刷呢?!屆時必然洗之不淨,刷之不乾。可以看開的人,掃之便開,突然之間就去了,但放不下的人,問題依舊會再一次來到眼前。

 

      時間是往前走的,每個人的時間都會說故事,時間到了就有一篇故事會出現,每篇故事也都會形成不同的衝激。那麼,為什麼要將每篇故事、每個衝擊當成新事物而沮喪,讓自己不愉快、不順意,這不是聰明人應該做的事。

 

      不管局勢的轉折多麼惡劣,環境的壓力多麼厚重,大家都應該真正體會週「修」二日的旨意。週「修」二日就是希望每個人藉著這個契機能有所轉變,藉著一個禮拜修行兩天的機緣,回歸自己純然的基本面。因為國家政策的製訂,讓我們每個禮拜多了一天時間修行,這是當人最大的福份,希望大家好好把握。

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四【二十一世紀週修二日】(2)
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四【二十一世紀週修二日】(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五【命運 遠則憂懼 近則爾爾】(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五【命運 遠則憂懼 近則爾爾】(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四【二十一世紀週修二日】(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三【「佛不迷人人自迷」】(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三【「佛不迷人人自迷」】(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二【求其真不求其相似】(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二【求其真不求其相似】(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一【寬嚴能適中便是好門風】(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一【寬嚴能適中便是好門風】(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無所事事 並非寧靜】(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無所事事 並非寧靜】(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九【雜草叢生】(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九【雜草叢生】(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八【人生莫與路為仇】(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八【人生莫與路為仇】(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七【今日不知明日事 哪來閒情論八卦】(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七【今日不知明日事 哪來閒情論八卦】(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六【當人 喝人頭杯酒 說人頭句話】(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六【當人 喝人頭杯酒 說人頭句話】(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五【飲食男女之道】(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五【飲食男女之道】(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四【難民】(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四【難民】(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三【積雜以成純】(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三【積雜以成純】(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二【業障原來有人引】(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二【業障原來有人引】(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一【自殺殺不斷命】(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一【自殺殺不斷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