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一輯
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無所事事 並非寧靜】(2)
2018.11.20更新【無所事事 並非寧靜】
●此心到處更悠然
有些人就是喜歡比較為甚麼他人高自己低,人家騎馬自己卻一隻騎驢子,但若回頭看看,就會發現樵夫都還用走的在擔柴呢!如此心裡自然可以安穩些。古人寫的許多詩詞都能為現代人帶來很多啟示,讓大家拿捏中庸之道,慢慢撫平自己心裡曾「何事爭它一角牆,讓它一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萬里長城還在,秦始皇卻已經走了很久了,可見天地之間的功名,不可能永遠留在某人身上。
每個人都只是宇宙的過客,若懂得將心情放鬆,自然的順應這個時空裡的所有得失,內心必能逐漸感到舒坦。就像我曾講過的一個專題「世路如今已習慣」因為此心到處更悠然,所以會慢慢習慣走過的路,知道人生這條路也只不過是這般的起伏,自然不會被帶進澎湃的思緒裡。這時反而能用同等平靜的心情看待,識途老馬自然知曉往後人生該拿捏的分寸。
分寸的拿捏並不是只要求寧靜而已,寧靜只不過是個人心緒的對待,重要的是轉觀念。不管在這個世俗的驚濤駭浪中得到甚麼,又失去甚麼,都要開始用另一種觀念來思考人生。每個都應該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這裡指的責任不是過去所為的錯,而是現在未行之善,也就是當下還沒有做的善事。若懂得往心的善念耕耘,就會發現生命已經開始在改變。
一個人從出生牙牙學語時就要懂得「開始即承受,結束要有尊嚴」。開始與結束就是人生,其間所有的過程都必須承擔,承擔並不是漠不關心,更不是逃避責任,在這個過程中點點滴滴的累積,都會化成個人的生命認知,如此結束時才會有尊嚴。結束有尊嚴代表「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當一個人的心一直往善念耕耘時,根本不需考慮前程是否光輝如景,若懂得用這番心思來過生活,人生耕耘自然有指標,這就是善的指標。
生命無常,無常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現像不常有,另一種是無長。人生七十古來稀,少運十歲不能用,老運十歲挑不動,中間剩下五十歲,睡覺睡掉一半,吃飯佔去三分之一,還剩多少時間貢獻社會,耕耘人生呢?!在有限的無常中,自己要挑負的責任居然這麼重要,況且天時不待人。天時不待人也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人心丕變,整體大環境是不會等待人的,另一種就是生命短暫,時間有限,老天爺是不會等待任何一個人的,因而要「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見事貴透徹行處貴著實
詩詞裡有一句:「老樹著花無醜枝」老樹枝上若開有一朵紅花也不會太難看,表示這輩子走到老年時,也要做些好看的事情讓人家看,做些有感覺的事讓人家打聽。人生走過千山萬水,做過這麼多事情,每個人都應該想想自己是否曾經做過善事。「見事貴透徹,行處貴著實」,看事情一定要看得透徹,做事情一定要做得紮實,這樣心神才能得到真正的寧靜。
人的身體就像蠟燭一樣,內在的心思就是火源;當人的寧靜千萬不要當到變青火,而要像蠟燭燒得火紅般,才能照亮別人。當蠟燭快燒盡時,青色的火會一直跳個不停,這叫不慍不火;燒得不慍不火就是自私,這種人根本不會考慮到世俗的悲哀,也因而永遠無法得到寧靜,因為很多事情他都會預留餘地,照顧自己身邊的人。
一個人要無所事事,如果不能免於罣礙之情、親情、財情、事業情,而是那裡佈施一點,這裡佈施一點,就像多頭馬車一樣,就不能讓自己的心神安寧。只有朝單一方向耕耘才是內行,內行跟外行的差別就在於外行人是推石頭上山,凡事都像要推塊大石頭到山上一樣。推石上山的結論就是日夜受煎熬,因為不能停,一停便會往下滑,這時便得更加使勁,如此當然每天受煎熬,怎能寧靜呢!我們的心要能看穿世俗的所有事物,如果能理解無所事事的精湛之意時,外在於對社會的關心,內在於個人慾望的卻除,兩者若能取得平衡,相信很多人都會活得非常輕鬆又有尊嚴。
大家應該都知道門神,小時候過年過節時家家戶戶的門神都要換新的,但各位知道門神的心境在哪裡嗎?門神看著熙熙攘攘、來來往往的人,每個人不為名就是為利,祂看盡人間許多糗事,但卻都不說。門神知道自己必須貼在門板上,不能往前走,因為一出去就會被人拉走了;由於祂懂得自我修持與克制,所以瞭解唯有內修自己的心門,才能得到真正的寧靜,也只有這份寧靜的帶動,才能讓許多人徹底悟道。人類因而成門神最好的試金石。
每個人都拼命的追求功名富貴,希望拿多一點,但唯有心裡取得那份寧靜,也就是無所事事的感受時,才覺得自己過去錯怪了老天爺。以前老抱怨上天不讓自己成功、升官、致富,但當這些東西都掌握在自己手上時,又恐懼它們的失去,沒想到得到的同時卻也為自己帶來那麼多困擾,恐懼與憂慮,甚至因此破壞許多過去難得建立的友情,真是「功名富貴復何用」。
●擴延無所事事的觀點
「人才如流水,前水追後水,四季轉不回」,雖然認為自己已經有成就了,但後生可畏,人才是一直出來的,所以說前水追後水;而這個世紀也難再回,因為走過的人就是走過了,只要有任何的成就在手上,就會帶給自己無法穩定的基因。所以每個人都要從「無所事事並非寧靜」中得到一番徹悟。當很多人碰到困阨或打擊,而沒有繼續生存下去的意念時,通常都會告訴自己看開一點,或是心海羅盤看個兩集,就能稍微舒坦一點,但這些都只是假象,若老是在這個地方起伏,就只能對一件事情無所事事。我們應該將「無所事事」的觀點擴延於整個人生,這時大家才知道自己過去認真設定的方向與追逐的心情是錯誤的。
做人要「先覺覺後覺」已經走過來的人,雖然沒有當過富商高賈、達官顯要,但起碼自己的背景與經驗能讓自己悟出真正的道理。人際關係也好,小至於家庭,大至於事業,只要能從耕耘自己的人生觀著手,很多事情就能取得寧靜;若只耕耘在表相上,就會「明知此身非我有,何時能忘卻營營」這個立足點就是個大方向,方向對就是兩點一線,就是「心海羅盤」,所以動者無邊無際,靜者不變不移。無邊無際是從大格局著手,是從人世當中的看法立足,絕對不會建立在多頭馬車而當成無所事事。大原則對了,小方向自然就能拿捏,該捨該放該如何對待,相信自己比誰都清楚。
有一次某個政府單位所舉辦的表揚活動請我去演講,當我站在台上說話時,覺得自己與平常在「心海羅盤」演講的感覺有很大的不同。因為節目演講是兩心在交流,彼此已經有了互動的基礎,但那次表揚活動的演講,我卻覺得現場來賓是鴨子聽雷,對方不很清楚我在說什麼,對此我也覺得很不好意思,主要就在於彼此方向的拿捏錯誤。
同樣的,人生當中要無所事事,越大的方向要越無所事事,這就是方向。若此角度拿捏正確,各位將可受用無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