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一輯

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無所事事 並非寧靜】(1)
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無所事事 並非寧靜】(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五【命運 遠則憂懼 近則爾爾】(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五【命運 遠則憂懼 近則爾爾】(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四【二十一世紀週修二日】(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四【二十一世紀週修二日】(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三【「佛不迷人人自迷」】(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三【「佛不迷人人自迷」】(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二【求其真不求其相似】(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二【求其真不求其相似】(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一【寬嚴能適中便是好門風】(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一【寬嚴能適中便是好門風】(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無所事事 並非寧靜】(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九【雜草叢生】(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九【雜草叢生】(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八【人生莫與路為仇】(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八【人生莫與路為仇】(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七【今日不知明日事 哪來閒情論八卦】(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七【今日不知明日事 哪來閒情論八卦】(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六【當人 喝人頭杯酒 說人頭句話】(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六【當人 喝人頭杯酒 說人頭句話】(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五【飲食男女之道】(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五【飲食男女之道】(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四【難民】(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四【難民】(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三【積雜以成純】(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三【積雜以成純】(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二【業障原來有人引】(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二【業障原來有人引】(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一【自殺殺不斷命】(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一【自殺殺不斷命】(1)

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無所事事 並非寧靜】(1)

2018.11.19更新

【無所事事 並非寧靜】

 

      不是沒甚麽事情,就代表心情很穩定,沒有人會從早忙到晚,每分每秒都受事情折騰,因為人能在自我控制與選擇之下,感受事情的重要性。這種認知會在成長的過程中主動調整主軸與順序,慢慢的也就能從日常生活中得到啟發,而且抓到準繩。

 

      前兩年神話KTV縱火案的社會新聞震驚了許多人,這個事件雖然以悲劇開始,但收場卻讓人覺得很溫馨。死囚湯先生在還未得到懺悔之前,曾語重心長的告訴採訪記者:他對整個事件還未找到立足點與懺悔之意,所以生不如死,好像行屍走肉一般。然而其後因為受到耶穌基督的洗禮,所以在贖罪的同時,也對生命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當他赴刑場時,便一再的告訴世人要懂得掌握生命的重點。

 

      監獄裡的受刑人每天都無所事事,但並不寧靜,有人擔心官司是否打得贏,有人關心死刑是否能改判無期徒刑,每個人都關心著不同事物。在受刑過程中,獄方或許可以提供一點工作讓受刑人打發時間,但他們的內心卻無法得到真正的平安。不在監獄的各位可以思維自己的工作方向,我們的寧靜或許與囚犯的寧靜不同,但內心的那份空洞是一樣的。 「無所事事並非寧靜」就是說明一個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心靈空洞的痛苦。這種痛苦不但找不到生存的立足點,更不知道當人有甚麼意義。

 

 

 

●灑脫輕鬆的人生經營

 

      古人曾說:「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就可休」一個人從出生後懂得寫字開始,煩惱事就會一樣一樣的接踵而來,所以只要記得住名字就行了,其他便不需要計較。台灣話說:人生海海,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灑脫、輕鬆的經營人生。當心裡感覺空洞時,就像醫院裡的長期病號,或是生理疾病一直無法治好的人,套句台灣俚語就是「不會好也不會倒」這時心裡就好像吊在半空中一樣,寧靜自然無法與生存齊步同行。

 

      為了生存人人都需要工作,一般人的生活也就過得很樣板化。過去詩人說:「書畫棋琴詩酒花,當年樣樣不離他,如今七事都變更,柴米油鹽醬醋茶」,尚未成家的時候都很瀟灑,要寫詩就寫詩、作畫、吟詩、下棋、喝酒、看花樣樣來,每樣都是為自己;但結婚以後就都變了,開始得為柴米油盬醬醋茶煩惱。

 

      煩惱柴米油盬醬醋茶就是與社會爭戰拼鬥,在拼鬥的過程中必然就有輸贏。當贏的時候就很容易放肆,從來不將成果看待成天地人的結合與機運的對待,反而歸功於自己的能耐,於是便流於無神無鬼。大多數人在成就自己的作為時,都不願意撇開其他因素,因為這樣會否定自己的能耐。功成名就易放肆,沒有成就的人則易於「無時流虛偽」,一虛偽就不好了,必然打腫臉充胖子。

 

      商場上有人明明只賺五十元,卻硬要說自己賺五百元,家裡根本沒那麼多錢,卻喜歡用錢撐面子,最後終究會被識破。人家說:「膨風的人沒底,蕃薯論斤買」,別人買蕃薯都買整簍或整片田的,但吹牛的人則論斤在買,所以說沒有的時候容易流於虛偽。這種人雖然常常將「不想要、不強求」掛在嘴上,但是「吃碗內看碗外」心中的貪念卻一直希望往外尋求機會,又因吃相難看,在社會上處事不敢放下身段,也不願放棄心境的謀求,於是變成俚語所說的「大肚子游水」沉也不是,浮也不是,導致「求之不得苦,揮之不去苦」的尷尬局面,這就是一個人最落魄的時候。

 

●生非容易死非甘

 

      這個時候外表看來好像不動聲色,人家說:「驚風未動蟬先覺,暗算無常死不知」,風向一來時,蟄伏的蟬最先知道,只可惜人類無法做到這樣,只好求之不得苦,揮之不去苦,也就是想得到東西已被人拿走了,但心裡又無法將它忘掉。這時如果遇上中年,就真的是「生死中年兩不堪」中年對生與死兩件事最難堪,因為「生非容易死非甘」,競爭使得生存變得不容易,與人競爭了四、五十年,差不多知道自己的能耐與實力,但想追尋又不能放下時,就是「生非容易死非甘」。

 

      社會本來就很現實,尤其台灣正逢科技轉型的時空,許多四、五十歲的工商業中級幹部,如果個人無法跟著時局運轉應合,「不才明主棄,久病故人疏」便成為一種必然。賢能、肚量大的老闆,願意放權讓每個部屬都有足夠的自主性,可惜自己並不是有才能的人,這時這位老闆便不得不放棄你,這就叫趨勢。同樣的一個人病久了,朋友就不愛去他家了,因為每次去就看見他在痛苦。所以一個人若事業沒著落,身體又不好時,可能就門前車馬稀。

 

      人類的優點就是可塑性很高,會想盡辦法來圓滿自己的心,讓自己不甘願不服輸的澎湃心境能暫時得到解脫。所謂「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相對的到了中年時,也會附庸風雅、自我解嘲:「沒關係、平常心、想開點」,但這種意境卻很難做到。畢竟已奮鬥了四、五十年,就算年輕人考試落榜,或求取功名慘遭滑鐵盧,都很難用平常心看待;要讓內心完全放下的平常心,必需經過相當時空的修為才能做到。

 

      「千古文章事,得失寸心知」,文章寫作可能會流傳千古,但寫得正確與否只有自己的寸心最瞭解,這是騙不了自己的。這個時候就要抓住方向,方向就是無所事事是寧靜。生存過程中,戰爭難免有傷亡,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只要有老闆,就會有很多僕役,一個蘿蔔一個洞,不同的人佔不同的位置。所以得是時機,不管金榜題名、高官俸祿,或突然間得到錢財,都要將「得」當成時機。若失則要順應;得是時機,失是順應,安於時機,順應變化,哀樂就不能侵,這才是真正的寧靜。若懂得這樣運作,自然不會與他人比較。

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無所事事 並非寧靜】(1)
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無所事事 並非寧靜】(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五【命運 遠則憂懼 近則爾爾】(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五【命運 遠則憂懼 近則爾爾】(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四【二十一世紀週修二日】(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四【二十一世紀週修二日】(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三【「佛不迷人人自迷」】(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三【「佛不迷人人自迷」】(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二【求其真不求其相似】(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二【求其真不求其相似】(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一【寬嚴能適中便是好門風】(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一【寬嚴能適中便是好門風】(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無所事事 並非寧靜】(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九【雜草叢生】(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九【雜草叢生】(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八【人生莫與路為仇】(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八【人生莫與路為仇】(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七【今日不知明日事 哪來閒情論八卦】(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七【今日不知明日事 哪來閒情論八卦】(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六【當人 喝人頭杯酒 說人頭句話】(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六【當人 喝人頭杯酒 說人頭句話】(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五【飲食男女之道】(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五【飲食男女之道】(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四【難民】(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四【難民】(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三【積雜以成純】(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三【積雜以成純】(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二【業障原來有人引】(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二【業障原來有人引】(1)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一【自殺殺不斷命】(2)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一【自殺殺不斷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