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一輯
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九【雜草叢生】(1)
2018.11.17更新【雜草叢生】
美國詩人愛默生說:「當一棵植物在還未被發現特質與功能之前,通通稱為雜草。」然「老天不生無用之才,大地不長無用之草」那麼,世界上大部分人到底將自己看成有用的植物,還是雜草?
●個人特質來自於內在心性
現代工商業社會裡,一般人都無法詳細的自我檢視內在心性,大部份人都認為必須和大家一樣,過著有家庭、房子、老婆、小孩的生活,才叫正常的人生。其中也許有人表現比較突出,或擁有政治地位、或事業成功,或達到藝術、文化、學術界的尖峰,但這些不見得就叫功成名就,因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而且三百六十行之間也會物換星移,因著時間的演變而凋零。
從光復初年到現在,有許多行業基於時空的演變而沒落;在某個時期,的確有很多行業非常的興盛,因而造就許多相當有特質的人,只可惜行業會凋零。更何況一個人的特質來自於其內在心性,在某行業處於頂尖者,不見得就具有我們所認定的特質,真正與他人不同之處在於人的心性。 「世間草木年年發,不信男兒一世窮」如果將松柏定位在金錢、財富、地位、名位之列,那麼那些有好情操,生命價值觀清楚的人,又應該擺在那個位置,才能適得其位?!
以國家現況而言,在政治主體中有許多有特質的人,但我們也感覺到君不君、臣不臣的朝綱難整;相對的也有很多沒有為官的人很會講理,只可惜不照理做;農夫應該算是最樸實的,過去農夫耕作農作時所表現的是務農的特質,但現在很多農夫割山為林,不但沒有環保意識,還栽種檳榔林或經濟作物,造成今天的山林完全禁不起洪水的洗禮;人家說工人難出頭,勞工朋友並沒有要求自我技術的提升,只希望時機好的時候,可以拿到高一點的工錢,有機會也希望投資股票賺些錢,最後連從事技術工作的特質也被矇滅掉;商人在商言商,對於守法沒有一定的常規,也就出現許多鄙陋的商業行為,不管是股票市場的炒作,或是為了爭奪利益不惜手段,總之都是為了賺錢;再者談到大家寄託的宗教行為,一些僧侶不按牌理出牌的方式,包括道德精神方面的傳教者也一樣,相信各位在報章雜誌中都早有耳聞。
大家不認為是雜草,反而統稱為樹木的這些人,因為其特殊表現,所以社會賦予他們一定的地位,但今天有很多樹木已因空心而不堪折了。人家說:「木多者扣」木頭如果多了,就都坑坑巴巴的不實心,道理就是這樣。當下許多人都活在這種虛無飄渺的感覺中,既無法達到別人所認定的社會標準,又無法認知當人的實質內涵,在無法找到內在所追尋的特殊表現時,就是做人開始悲哀的時候。
●逆來順受 闖過關
生命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要求佛,而是要求心,不是要求神,而是要求自己。人與人最大的差距在於:「逆來順受,闖過關」如果逆來順受能夠闖過關,代表真金不怕火煉,這時就不會感到哪裡不舒服,因為你已經找到自己的內在。台北市是台灣文化水平最高的地方,大家對於知識領域的攝取與探討都很明顯,對於生命的追尋,也透過在都市生活而顯得迫切;這份迫切感不單在於個人專業學術領域的獨領風騷,也必須對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累積,衍生出個人對人生的獨特看法。
然而,我一直覺得很納悶,我的全國巡迴演講到目前為止,台北市的聽眾人數,沒有一場贏過地處偏遠山區的竹山鄉。竹山那場演講,一來就是數千人,很多都是當地的農夫,他們都沒接受過太多教育,但追求知識的心卻如渴血,讓我深刻的感受到:原來人生會產生失敗的挫折,就是因為自認為贏定了,或是認為自己的表現已經賺取所有了,無怪乎越文明的社會越冷漠。
人想找到自己的心很容易,只要大家願意傾聽道理,又能夠身體力行,那麼這輩子必然可以「暗釣賢明」。賢明代表自己的心,若能釣到自己的心,代表你的人生觀必然看得非常豁達,不會因為任何事情而鬱悶,也就能產生無形的勇氣,體會到自己這輩子當人的過程和意義,這就是真正的氣魄。
但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每天積極經營功名富貴的人,早被自己的事情迷惑了,所以所有降臨到他身上的喜怒哀樂,只有他自己有感受。我們看到報紙報導某個企業賺了一百億,絕對不會有所感覺,因為我們是旁觀者清。當看到某個人被判無期徒刑了,也不會覺得難過,因為當事人本來就該被判刑。「不起波浪,不生不滅」當人世間所發生的事情在自己心裡起不了波折,這就是每一個人原來的心。 「原來的心」就是看到別人的喜怒哀樂、吉凶禍福等事情發生在自己週遭時,根本不會因為對方的際遇而難過,心在突然間還能靜止無波;但反觀這樁事情若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可能就會痛苦難當,許多人找不到自己的心,就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