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一輯
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四【難民】(2)
2018.11.08更新
【難民】
●養學要早 養兒防老 養生了慾 養心如初
接著我們再提到生根的難民,什麼叫生根的難民呢?俗語說:「養學要早,養兒防老,養生了慾,養心如初」,什麼叫養學要早?一個人最悲哀的事,就是無法預先了解自己欠缺什麼,很多人都覺得欠缺的是錢、妻子和兒子,如果事業無成,錢也沒賺到,兒女又不孝順,那麼人生就比較不幸福,若從這個角度來看事情,你永遠是個沒有智慧的人,所以養學要早,要預先了解自己的欠缺,如果能趁早了解就是幸福的人。以前的人對養兒防老的觀念,是認為當自己一旦年老時,孩子可以做為奉養與依靠的對象,現在的「養」字則是盡心對親人教育及栽培,但是不冀望他以後一定會回饋。養生則是一種修持,要了掉很多慾望的修持。養心要如初,因為大地給予我們身體時,它用生活來磨練我們,為了生存,我們要接受各種磨難,年輕時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接受各種考驗,老來時慶幸自己的生活沒有白過,臨終時追求一種安祥的死亡,以及期望自己在存活的最後時空中,能夠真正了悟「如初」。
六祖慧能法師有一首詩詞,大家都能琅琅上口,「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就是如初,菩提本無樹,本來你的心不是一棵樹,怎麼會有樹呢?!如初就是養心如初,當養到最乾淨的時候,就是菩提;明鏡亦非臺,明鏡就是我們的性,個性的性,本來也不是在臺子上,怎能彰顯出來有稜有角的模樣?!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我們的心都是很純淨的,只不過走過了許多的世俗路,跨過許多轉折,才變成今天這種看待事物的人生觀。所以我們要瞭解自己心性的根,否則我們就是生根的難民,生根的難民就找不到剔透、豁達的智慧。
●知根方可歸根 明本始可還本
「知根方可歸根,明本始可還本」。一株樹的果實同時也是它的種子,當這顆種子掉在地上時,會再變成一株樹,根就是如此的運轉,中國大陸所有的樹掉下來的葉子,都是落在同一塊泥土上,它不會掉在空中,因為「葉落九州,根同一處」由此可知,我們所要追尋的理念,就是來自於尋到原來的初,這就生根的智慧。很多人不了解這一點,所以當你不爽快,活得很空虛時,就無法瞭解原來還有一顆根深蒂固的心,這時你就變成一個遊走的難民,無法生根,很多事物自然令你感到痛苦不堪。
生根的重要性在哪兒?有一尊大理石佛像和一塊大理石地板,佛像在神廟中被供奉,有一天躺在地板上的大理石向神像抱怨著:「奇怪了,我們兩個來自同樣的材質,為什麼今天我要躺在地上讓人家踩,人們卻都要向你膜拜,貧富差距為什麼這麼大?」坐在神案上的大理石告訴它:「你要了解,你被抬進來的時候,只有經過四道分割手續,就把你擺在地板上方方正正的,但我卻要經過人們多久的敲打鑿弄,才能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我受的苦難比你多,相對的人家對我的恭敬程度也會比較多,但是你不用氣餒,沒有你躺在地上,我怎麼可能會在上面呢!只是我們兩個都要同時失望,因為我們再也不是大理石了,當我們被人從石頭山上挖出來時,已經離開我們的根,不管我坐在上面也好,你被踩著也好,我們倆都同時失掉我們的根性。」
另外有一個故事,有一塊木頭也對著供在神桌上的酒杯抱怨:「我這個斷掉的木頭,因為沒有完整的作用,被人家丟到水溝裡頭,可是你卻被雕刻家雕成這麼漂亮的好酒杯,供放在神案上,每天有人向你奉茶,同樣是木頭,為什麼我們有這麼大的差別待遇? 」酒杯還是告訴它:「我們雖然造化不同,但都一樣失根,我們倆個都已經變成物了,不再是原來的樹,既然變成東西就沒有所謂高貴與否!」今天全世界有許多人都是失根的難民,因為我們都把自己當成人,有人就有自我、有要求,於是我們往往用外在的感覺去追尋內在所定的目標,如此自然不知道尋根的真正智慧在何處,其實就是來自於如初,真正要訓練的就是這顆心。
●生存 生活 生根 三生有幸
現在大家都已經無須為了生存問題而憂慮,當生活越來越接近生根的腳步時,為什麼不能念頭一轉,對人生產生新的看法呢!宇宙間的循環有它一定的秩序,人類在進化過程中也有一定的階段變化,必須要度過生存中的難民,才能面對生活中的難民課題,一旦超越生活中的難民,才能找到生根的角度與福氣,而也唯有找到如初,才能跨過生根的難民,這時就進入非常偉大、豐碩的一個層次,三個演變過程的定位為:生存,生活再生根。
不管是人類,動物或植物,每一個生命體都有不同時空的一種淨化與歷練;有人為三餐飯飽,有人為傢庭的瑣碎事物,有人為自己內心裡一直無法跨越的藩籬而憂愁,精神層面常常接受無數的打擊。但許多人只會承受打擊,卻不懂得破繭而出,找到為什麼被打擊的原因,當能在內心中找到時,誰都打不死你。做人一輩子只求自己的心安理得,只要能夠心想事成、心滿意足,先苦後得福都沒有關係。若懂得往隱藏不現的內心底層尋找,找到這個根,將它當成理念,當成心靈的主旨與方向,這樣就有資格當人。
人沒什麼好比,貧窮和富有是輪流的,所以有人說富有和貧窮到死一樣終了,只差富有的人少受折磨,但是人與人之間智慧的啟迪,卻來自於每一個人的不同福份。許多人為了了解自己的人生旅程能否走得順遂,而藉助命理學、卜卦、手相、面相等,四處尋找仕紳為自己下定論,看自己是否有機會揚眉吐氣,或是好命一點,尤其是女士們聚在一起時,不論是同學聚會、同事相處,或者與朋友相聚,常常會互相比較,看誰嫁得比較好,然而結婚哪有嫁得好或不好,結婚是陰陽兩性的配合,無所謂好壞,也無所謂高低,不過是為了綿延人類的下一代,真正理解人生的人,不會有如此無謂的比較。
一個人如果能建立靈性夠、悟性高、懂得找尋正確的方向時,這個命就是好的。為什麼悟性越高、靈性越夠的人越輕鬆?因為當外在所有的環境都不能左右你時,唯一能左右自己的就是內在的心思,然而內在的心思往往又受到許多外在環境的影響,折騰自己遲遲的不能開出智慧之果。我們常常訓練我們的下一代,希望他們懂得惜福,其實這樣是不夠的,有做為的父母親、長輩,應該懂得好好用心來薰陶自己的子女,讓他們理解人類之所以走到今天二十一世紀,並不是說明科技的文明帶給人們多大的方便,縮短國際間多少的距離,真正夠勁的是二十一世紀的到來,象徵著越來越有機會開智慧的人,會因為開了智慧之後,自然減掉痛苦。這個智慧就是:你的心智與思想能夠在有生之年找到正確的準繩,尋到自己的根,斷掉有的雜念,這叫尋根斷念,如果能夠到達這樣的境界,那就真的是生存、生活、生根、三生有幸!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合抱之木始於幼苗
大家通常將「三生有幸」一詞解釋成一種幸福或幸運,也表示著自己可能比別人多一點福份,能碰到很幸運的事情,這是一輩子修來的福氣;從這篇文章中,大家如果能知道自己其實也是心靈的難民,不是只有那些因飢荒,戰爭而受難的人才叫做難民,如果你能因此而有一些感受,有一點思維上的萌芽,從此知道自己要追尋的指標,那就值得了。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合抱之木始於幼苗」,要走一千公里的路一定要從開步走,兩三人合抱的大樹也是始於萌芽,如果大家能夠有這種起跡的觀念,就要懷感謝心,什麼是感謝心?就是要讓我再當三世的人,我都覺得幸福與願意,所以三生有幸是讓我再當三次人都心甘情願。人畢竟不是來世間享受的,讓你再循環三次當人,你會不會害怕?年長者對此一定有深刻的感受,畢竟這不是好玩的遊戲,如果不能夠深悟道理,只是很迷惘的在追尋,那麼當你年老時,非但活得不清閒、不仁慈,反而對自己很殘忍,輾轉反覆身繫其間,將是莫大的悲哀!
每個人對自己資質的要求都能自我設定,你可以將自己設定成生存的難民,也可以將自己設定為生活的難民,更可以將自己歸類成已經要尋根的難民,只要有方向就一定會有成績,只要你願意走過,願意去體會。當到達生根的程度時,自然不會扮演生活中的難民,又一旦跳躍生根的格局,自然能達到真正如來的境界。「無來無去,如其本來」,當每個人都能夠抓到自己的本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與快樂,人生也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