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二輯

專題論述 第二輯之十【看得到是眼前 看不見是永遠 】(1)

2019.05.14更新

【看得到是眼前 看不見是永遠 】

 

 

台灣從被殖民時期到回歸祖國這段時間,許多老一代的人比較沒機會了解做人真正的宗旨,因為他們的人生過程都只為了與天爭飯,等到壽元結束那一天都還不一定理解人生要追尋的意境。上一代人可能為了一口米飯而積勞成疾死而後已,現在這一代人卻更荒謬,我們從電視新聞或報章雜誌上披露的消息即可見一斑,這些年輕人沒多少歲數,卻可以將未來的期待與一生的希望放在超商搶奪或飆車等情事上,以為如此放手一搏就是人生!他們潦草的人生觀來自於小時候其父母親的養育觀,通常他們的父母都認為聰明、書唸得好、聽話就是所謂的好孩子,反之若孩子無法趕上別人時,可能就對孩子不抱持特別的期望,如此一來,孩子對自己也就容易妄自菲薄,社會案件因而不斷延伸而不克制止。

 

 

 

■扭曲人性難以回復

 

 

今天的臺灣,不要說百姓,連國家未來的希望都足以堪慮,甚而政府已開始網羅各界菁英組成經發會以扭轉劣勢。這股劣勢不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今天已五、六十歲的這些人,其成長過程都深深印有上一代辛勞的烙記,而他們也非常珍惜再活下去的機緣,只要有飯吃,他們就願意扛起責任為這塊土地認真的付出和努力。當這輩人一路走來看到眼前一團糟的現況,相信很多人對臺灣的未來會感到極大的不安,不要說小市民,就連政府高層也不知道要將臺灣帶往哪裡,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性的改變很難再扳正回來。

 

過去兩蔣時代,臺灣百姓「能苦不奸」,也就是能吃苦而且不奸詐,那個時候必須與天爭一口飯,因而每一個人都要腳踏實地的才能存糧而取得個人的需要。而他們對下一代的教育也不只是要求子女辛勤工作,那時少有電視,很多人家便會利用晚上吃飽飯後全家圍著收音機聽歌仔戲,歌仔戲都演一些中國歷代忠孝節義的劇情,於是孩子便同時感染到這份氣質,知道人應該有禮義廉恥的堅持及忠孝節義的孝行。國寶級的歌仔戲小生楊麗花女士,就曾告訴我:「我從小演歌仔戲,演到現在已好幾千部了,忠孝節義的故事演久了,也覺得自己和裡面的人物差不多了。」這就是近朱者赤,進墨者黑,環境對人的影非常大。

 

民國七十年代起,臺灣人的心性開始產生扭曲與變化,因為那時的政治剛好走入天翻地覆期,壞性已落土生根。民主社會中人人都希望取得言論與行為自由,但自由的同時一定要有配套的思想,也就是行使自由的過程必須符合中庸之道,才不會形成分崩離析之事;自由所形成的殺傷力約在二十年後的現在開始產生後遺症,所以說:「神魔本一體,善惡在一念」。

 

如果臺灣政治人物總是以功名富貴的追逐,政治版圖的擴張、個人勢力的建立、黨派的紛爭徒擾為重,受害最激烈的就是無知的百姓,而這些無知百姓若還是為人父母,那受害更悽慘的就是他們的子女,因為他們莫名其妙沾惹到這種政治登革熱,當然就會傳染給自己的小孩。六十年代的臺灣是山明水秀之地,大家對看得到的眼前,都知道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而能安分守己,所以是健全的社會。當一個社會屬於高文化水平時就會受人尊重,就像歐美許多國家其錢幣上所印製的畫像都是對當地文化,或是對人類智慧有所提昇之人,如有名的音樂家、作家,凡對文化有貢獻的人都會受到當地百姓的推崇。相反的專制國家必然是以該國領導人做為錢幣上的畫像代表,以彰顯其豐功偉績。

 

 

 

■走過三十年貪婪路

 

 

由此可見民主素養高的國家,其為人民服務的政治人物臉上流露的絕對是謙卑,而不是任官的驕態。可惜臺灣到目前為|止,仍看不到謙卑的政治人物典範,所以也就看不到臺灣的未來,以及臺灣百姓生活與思想應堅持的立足點。六十年代起,臺灣的開放式選舉開始讓人心沸騰,其中候選人政見發表的語言與肢體的爆發力,很容易就撼動了台下聽眾內心的魔,使得原本單純、對未來有期待的心性,開始轉為對很多事物感到忿恨與抱怨。這種變化慢慢表現在個人的行住坐臥中,於是跟著一起吃飯的人也會被感染,接著擴及左鄰右舍、鄰里、村莊、縣市,原本單純的心性就此被污染,人人都極力爭取自認為應該拿取之物,這種貪婪心就這樣從六十年代走到九十年代。

 

三十年中沒有人要往修行的路走,結果我們活生生地看到許多上演的抗爭畫面,也看到很多人只要稍微受到委屈就一定要以牙還牙,無怪乎我們會對未來感到沒希望,因為我們內心所留下的不是寬容、慈悲與體諒,而是只要被招惹了就一定要讓對方吃鱉,必定要做到趕盡殺絕的地步才甘心,這些問題就是那些想鞏固權力、昇揚個人政治生命者要負的責任。三十年來他們所造的口業讓許多人代以承擔,這絕對不是他活幾輩子,或下幾層地獄就能承擔的。

 

教壞一個人的心性比殺一個人更嚴重,就像我在臺上講的話語若能讓人吸收而調整看法,讓人在感受到屈辱、不平衡,對很多事情都無法消透時,還能慢慢的自我撫平,這就是佛陀在做的事;但相反的那些會挑起大家的火氣,讓人的心情劍拔弩張,凡事都錙銖計較的,就是魔在做的事。在社會上很難看出個人的變化,但從大環境就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百姓的心田走勢,心裡走什麼勢,這個國家的未來就會衍生出什麼趨勢。因為一葉足以知秋,看三十年前的事情變化,就可以深刻理解三十年後承擔的人會有什麼表情感受,這就是所謂的「先覺覺後覺」。

 

本專題並非要各位走向形而上的生活禪學與意境,最主要的是希望大家能瞭解問題的原委。人難免犯錯,但一定要了解錯誤的角度,因為一個想法不對時,所有角度、價值觀都會錯。臺灣的問題就是因為大家比來比去、爭來爭去的,以致於對自己的未來不敢寄託任何希望。未來的希望不是建築在賺大錢、做大官或者成就豐功偉業,而是一種心神的安定,然而人性的變化讓我們每天接觸到不好的人事物,也使得很多人的內心無法平靜,因而惶恐焦慮。若說國家未來的走勢扳得回來嗎?當然能!這就端視我們有沒有決心,因為看事情的視野與瞻觀會決定一個人的未來。

 

 

 

■寸步磨練成就自我

 

 

前幾天有一則新聞:大專聯考放榜,一個13歲的天才兒童考上了臺大電機系。很多人對這件事情感到高興,但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我是這名天才兒童的父親,就會在他的成長過程施行配套的教育措施,好讓他不會脫離成長的軌跡。通常做父母的都會對孩子的視野與看法有所要求與期待,甚至私底下常勸戒小孩:如果書沒讀好,以後出社會就沒工作,沒有文憑就沒有人要用你,所以現在一定要好好讀書。相信許多父母親對於孩子的未來就只定位在這個層級,父母親目光如豆的視野必然造成孩子除了讀書以外什麼都不會,包括做人處事的對待也一概不知。然而不是誰都讀得好書,上帝在佈局人的天資是很公平的,如此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態循環。

 

十三歲孩子考上全國最大的名校,他的父母親當然很高興,但我卻緊張難過,因為這個孩子什麼都不會只會讀書而已。他的眉目與眼神讓我感觸良多,一看就知道是受家裡保護的溫室花朵,完全沒經過什麼挫折,如果將這個孩子丟到童子軍或夏令營裡與其他孩子們在一起時,他必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與人講話。他學習的能耐也許比別人強,比別的孩子更能舉一反三,但身為他的父母,此時就必須時時叮嚀這個孩子的其他部份必須與課業的成長齊頭並進,否則,若只會考試,碰到與人相處的問題就一竅不通,這就是成長的悲哀;今天看得到的是他眼前的成績,但他的未來則永遠無法看清楚。

 

孩提時代的成長根基必須接受磨練,上帝創造人時,就已說明人必須經過寸步的磨練才適合人與人之間相互的推移。就像每到母親節時,餐廳絕對客滿,不管平時對母親是否噓寒問暖,給予關懷照顧,但很多人在這一天一定會向母親表達敬意,為什麼當母親很可貴?因為她們照著寸步在走,少女時代因敢接受感情的衝擊,所以懂得割捨,也瞭解能捨則能得,爾後可能要經歷好幾段的創傷才能找到情感歸宿,等找到歸宿後又必須與伴侶相互學習成長、改掉我執,接著小孩出生了,又得開始轉換角色,扮演稱職的母親,就是如此不斷的成長變化,磨到最後母親節才有她的份,經過「擔」和「撐」的階段,才有子女因感激而銘肌鏤骨感念母親的辛苦,並給予永遠的尊敬。

 

反之,一個十三歲的小孩在成長過程中無法在大環境的熔爐中接受要求,必然就容易踩空,此時做很多事情就不會圓滿,而且容易產生偏執,形成我執。我執就是因有學不到的過程才會產生的,若是每一個地方都很踏實地去承擔,那現在所看到的就不是眼前,而是未來。人最怕掌握的只是眼前的狀況,卻對未來用命運的鎖鏈在等待;命運的鎖鏈就是希冀自己不會那麼倒楣什麼壞事都到自己身上,或是找人算命預先瞭解未來運勢,如此對未來的感覺就會寄託在無知上,無知就會衍生出踩空、跳躍、迴避等方式,而不是勇於承擔。

 

我並不是反諷這個十多歲的孩子,而是希望他的父母親瞭解十三歲有十三歲該碰的事,十八歲有十八歲應有的歷練,每一個年齡都有其階段性應扮演的角色,當能循序漸進的配套演出時,日後的眼光就會看得很遠,對未來也會有很好的期待。小至於個人,大至於大環境急遽的變化,都能顯像出眾人活著的心態。活著的確只有承擔而已,我很少看到心裡真正高興及對未來雄心勃勃的人,原因就在於大家不懂得將日常生活與未來所要等待的事物分開來看,也就是不了解到底要如何做人。

 

 

 

■人人都應求精氣神的飽滿

 

 

幾乎大多數人都是一致性的在過日子,也就是既然今天在某公司任職,乾脆就等這家公司日後有所發展,而能取得較豐厚的退休金或俸祿,或者期待公司的穩定讓自己的所得不虞匱乏,這樣就不用擔心工作的變動了,這是一般人為了三餐飯飽、結婚生子而比較容易見到的生活模式。這種期待如果在農業社會當然無可厚非,但處在二十一世紀文明的現代,人類應該有能力將個人的思想剝開來看,並調整自己過去的錯誤思緒。做人要觀看的眼前,就是觀看自己的心裡穩不穩,以及活著的精氣神是否充足,精氣神代表一個人是否活在當下。

 

不管外在環境如何讓人感到危如累卵沒有保障,個人一直維持著飽滿的精氣神就是來自於不畏懼,也就是我看得到也就期待得到。但多數人卻將希望寄託在他人、公司或國家,寄託在所有與自己共同生存的人身上,甚至拿香對拜祈禱對方不要有什麼三長兩短,很多人就是用這種心態在過日子。以臺灣目前整體環境而言,不管大環境的政治,或小環境的家庭,對未來的期待就像看不到的永遠,但若因此而緊張,甚至變賣家產準備移民,便活不出內心的穩定,跑到任何再大再好的國度都還是活得空虛。

 

如今放眼臺灣的大環境,真的是「看得到的是現在,看不到的是永遠」,因為臺灣的未來有太多的未知數,從政治人物率而蠻幹的刁宦,未來真難以找出能調和鼎鼐的柢柱之臣,這都是大家雪亮的眼睛可以看得到的。為數眾多的政治人物缺乏包容、兼容並蓄的氣度,沒有為臺灣共謀圖強的當政理想,相反的每一個人手中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結果吃虧最大的就是想演好自己角色的無辜小老百姓。各位對大環境未來的期待根本不用等也不用想,因為臺灣天生南北相剋,南、北兩方本來就水火不容,有其五行的生刺剋制化,而且歷代的北方民族一向具有剽悍的習性,以及詭譎多變的政治運作手腕,所以雖然對岸至今沒有任何動作,但他們知道為時不晚,因為他們瞭解臺灣沒有與之相抗衡的力道,這就是我們陷入命運鎖鏈的悲哀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