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二輯

專題論述 第二輯之七【勞雖累 閒更苦】(1)

2019.05.08更新

【勞雖累 閒更苦】

 

「人勤地不勞」當人辛苦耕作,認真地為自己的生活拼鬥時,不管如何開墾土地,從來不曾聽聞大地哀嚎喊累!可惜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卻按照著階梯式的生存需求來選擇工作。

 

 

 

■短視近利的臺灣人

 

 

一個人從接受父母教育的童年開始,成長過程中的要求就好像爬樓梯一樣,剛開始可能物質生活不豐富,所以不敢要求太多,但漸漸地就開始產生奢望,希望工作所得高好讓家裡經濟富裕;樓梯一爬又一階,當有得吃就開始要求穿、住,接著就希望擁有功名富貴,出外能有很多人簇擁而至,才代表自己威風、有權威,幾世紀以來,人類就是用這種模式在過日子,這就是當人最可悲的地方。

 

為了生存,而有了目標、奢望與要求,而後開始競爭與不滿,一旦產生比較的心理,很多人就不會珍惜過往之間的點點滴滴,「原始獸性」便開始你爭我奪的日子。在框框中過生活,不懂得自我檢討的人一多,大家就不會珍惜過去曾經有過的幸福,反倒覺得以前的日子辛苦難捱,一心希望改變生存品質,以開拓美好的未來。因而從民國六十年代開始到今天九十年代,三十年來,臺灣有了急遽的改變,不管是政治行為的變遷、白色恐怖的消弭、工時的調整、勞工待遇的提昇……這當中一層層的變化,都經過改變過程的痛苦。

 

經過三十年的痛苦後,人已經不懂得像土地一般的謙卑,每個人對於自己所付出的種種過程都斤斤計較,對每一樁事情都要求自己要有充份發揮的權力,卻從來不曾要求自己有改變的義務,因此整個社會充斥的難免都是以追求自身權力、利益與所得為出發的人。就像這一次達賴喇嘛來臺灣進行灌頂法會一樣,大家最想去摸的就是那三尊佛(長壽本尊,財神本尊,權力本尊),好像摸了以後自己就會長壽、有錢、升官發達了,許多人就用這種短視的眼光在過生活,對上帝所賦予的責任反而視若無睹。

 

 

■貪婪人性造成工作變質

 

一般人對工作都相當著相,只在意位階好、工作輕鬆、有權力;三十年來臺灣經濟的改變,從農業社會、未開發國家、已開發國家到今天豐厚的外匯存底,至今差不多五、六十歲的人,經過這二、三十年的奮鬥到底得到什麼?是曾經有過的經驗、歷練?還是得到應享有的權利與尊重?制度的改革並沒有讓人因此變得謙虛滿足,相反的,大家越變越貪,要求越來越多。

 

各位可以從電視或報紙上看到,公共工程建設及地方產業建設,只要跟當地百姓相關,就會出現利益與補償問題的紛爭不斷。三十年經濟發展帶給臺灣最後的結果就是:心性的改變讓在此共同生存的人對於往後就業及未來遠景感到前途無光。三十年來所養成的貪婪習性,加上社會制度的進步,讓每一個人都變得高高在上,對自身的權力不容有任何遺漏;這樣整個國家的競爭力、做事態度,以及雇主與勞工的信任度便會越來越缺乏。

 

過去繁榮時,可以在高雄楠梓加工區看到很多螞蟻雄兵騎著腳踏車成群結隊地上下班,那一種景象帶動了臺灣的經濟起飛。但現在已經慢慢沒落了,那些雇主對於臺灣的人性已經不敢存有太多奢望與信任,所以這個社會會逐漸變成空心。當一個社會沒有心時,就不能生根成長,人民便只能像浮萍一樣到處漂浮。這真的是經濟環境導致臺灣變成如此現況嗎?其實不然,最主要的還是三十年來,大家將原本單純的工作與政治鬥爭、權力取得攪和在一起,使得人與人之間的心性都變了。

 

中國大陸華中內陸之地,很多人都還靠以物易物的方式過活,鄉村地方的人可能連一百塊人民幣都沒看過;早期臺灣剛從農業社會轉型時,一顆糖果才一毛錢,很多小孩兒也在過年時才有零用錢(壓歲錢)可拿。其後,臺灣經過產業結構的變更,大家開始有機會做工賺錢,當薪資慢慢累積,慾望就越來越大,自然的也就想盡快改變個人的生存品質。這本是正常的心性變化,但光在性質中求變,無形中心性便給牽引走了。老闆與員工之間原本培養著很好的感情,但經過日積月累的變化之後,彼此間開始爾虞我詐、互相提防,三十年的感情就此一掃而空。連自己三十年來認真過、奮鬥過的心情,也因為現實利益變得一點價值都沒有,這就是臺灣的經濟奇蹟?!

 

 

 

■真正的累是心理上的負擔

 

 

從事這一份工作二十年來,我感謝每一個曾經跟我面談過的朋友,更感謝那一雙雙炯炯有神看著我在臺上演講的聽眾們。不管二十年來個人物質生活多麼貧乏,但我永遠不會覺得這份工作勞累,因這當中包含了大家對我的支持,以及各位願意跟隨這些善知識修身養性的心意,這些力量支持著我與心海羅盤基金會像掃馬路一般,持續不斷地進行心靈改革的希望工程。

 

三十年前很多人窮到家徒四壁,今天卻有許多空屋沒人住,但大家並沒有因而比較富裕、高興,相反的每一個人都越來越緊張,好像自己的未來沒有希望了,這代表很多人的「質」已經改變;三十年的努力非但沒有保有應有的精神,反而扭曲社會整體的價值觀,實是可悲!

 

在「心經開門」中我一再強調大家不要把這輩子看得那麼重要,只要能體認這部經典中的內容,絕對有辦法重新扮演自己的人生;尤其對年紀輕的朋友,它更能讓你的心神重生再造。各位不要將生命的結束看待成盡頭,那不過是肉體的腐朽,靈魂還是會跟著整個大自然無老死盡。

 

三十年裡所做的工作的確會讓人感到勞累,但真正的累其實是心理上的擔負。在以前那個年代,有人胼手胝足地創造出企業王國,但這其實是老天爺賦予他特殊的責任,為的就是來到世間養很多人。在大企業體底下生存的人,有人一待就是二十年、三十年,但總是有跟到氣數用盡的一天,這時就要聚集這些人的向心力,所謂「人聚則財散」,大方的將所得供養所有人,讓他們滿足不會有所不平。

 

從家庭、公司、婚姻、親情、友情的對待關係中走來,每一個人的勞絕對不僅是肉體的勞累而已,肉體的勞累反而讓人更強壯,心神的苦楚、生命的擔負才讓人覺得疲累、苦不堪言。所以勞的時候是自己的心累,不是肉體累,心之所以累是因為不滿,比如說:工作久了,到最後所得也不多;與丈夫一起辛苦奮鬥了二、三十年,到最後還是有第三者介入;養育孩子到大學畢業,結果父母親的話他都不聽;用心侍奉公婆,但婆媳之間還是時常發生爭吵…等等。一個做了三十年綁鋼筋的泥水工,如果問他曾綁過多少鋼筋,他一定記不得,但如果問他有關人生或家庭的不滿,他必定如數家珍的講出許多問題。

 

 

 

■寧可虧運 不要欠命

 

 

肉體上的承擔全世界的人都一樣,沒有人做事做到死,但卻有很多人因心情鬱悶不滿而自殺的。所以累的方向若在心志看法上就會成長,如果累在對制度、所得、待遇的不滿,做人就會越來越計較。當社會上多數的人都從有形中去得、去爭取、去比較,自然就沒有人願意站出來擔任耕耘的帶頭角色,甚至有些土地會因為人的這種思維而不再提供養分給這個地方的作物,這就是報應。所以,末法時期所謂「三災八難遍地流,天地迭轉末三秋」,就會出現許多自然界反撲的現象,這代表我們承受報應的時機到了。

 

這股報應就是三十年來靠著每一個人認真工作,達到了小小的經濟成長,但大家卻喪失了做人的本質。我一再強調「寧可虧運,但不要欠命」,虧運就是時機不對做什麼都無法成功,但是做人的質絕對能改變。每一個人一輩子演的只是一個角色,但靈魂卻永遠不會停息,因此真正需要在意的是靈魂,而不是將所得當成一生奮鬥的目標。方向找對了,眼界就無所謂輸贏與多寡,也就不會汲汲經營、斤斤計較,當整體社會都有這股認知時,每一個人就都能成為氣質良好、尊重他人的高尚之士。

 

若每一個人的想法都能稍做修正,勞累的方向就會改變。在累的時候會感激自己有老婆在身邊、有小孩讓自己知道人生的目的,也因為他們與自己的對練而自我成長。乾淨的靈魂能提昇看事情的氣質與角度,因果的顯現就是對自己的一種幫忙。工作上,雖然由一個生手到熟練階段必須經過漫長歲月的歷練,但這個歷練不但不會讓人覺得苦不堪言,反而能像倒吃甘蔗一樣甘之如飴;而那些來勸導、帶領我們的人,不管是誰,只要能讓自己感到累的,都是自己的恩人。若能以這種方式來看待事情,一定會很快成長,對自己挑負過的苦不堪言的工作,也一覺醒來就能忘記。

 

 

 

■找對方向無罣礙

 

 

每當媽祖出巡時,可以看到很多老婆婆也一起跟著走,七、八天路程下來,她們並不覺得累,一到晚上在廟裡一樣倒頭就睡,因為她們有希望、有期待!這些老婦人覺得這是一種修行、報恩的行動,是一輩子中難得的機會,因為有精神標的就不覺得累。相反的,若精神目標不對,每一件事都會很累,原因就在於方向錯誤,以為一定要榮宗耀祖、鶼鰈情深、家財萬貫才是人生作為;不懂得讓自己疲累者,才是需要修掉不好根性的人。

 

就像現在到處都有人抱怨景氣差、工作難找,其實這種事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乃是二、三十年來人們心性的改變,變得人與人之間疏離,沒有信任感與感恩的心,因而到處充斥著現實。如此,現實社會的工作經營當然就是「日頭赤燄燄,隨人顧性命」,彼此算計打量,也因此臺灣子民逐漸成為沒有心、沒有靈、沒有骨骼的人,大家的空虛就像宇宙黑洞一樣填不滿,無法重拾過去那種敦親睦鄰的生活情境境。早期鄉村鄰里間相互幫忙收割的甜美情景,如今已見不到了,三十年來的經濟變化讓人變得冷淡、漠視一切,這三十年的過程幾乎等於白走了。

 

懂得勞與累的方向的人,會將累當成上帝給予的最好佳餚,而後體驗再三,逐漸增長自己的靈魂。人生不過七、八十年的歲月,但靈魂是永無休止的,若大家都能努力將自己過去不好的習性徹底改掉,就能如行雲流水般地走過這一世,再以這份成績回返極樂;極樂就是心裡沒有罣礙、恐怖與擔負。一個人晚上睡得甜自然能早起,而睡得純熟就是因為沒有罣礙;若思緒太多太雜就會血氣衰弱,就算數了幾千隻羊還是無法睡著,這代表我們的靈魂很少下功夫要自己過得好一點。就像嬰兒之所以會哭泣,是因為身體不舒服、肚子餓了或尿布濕了,反正只要他覺得不舒服就會哭,而用精神在活的成人,如果不舒服自然會思多血氣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