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語雋論

禪語雋論 觀眾來函31~35

2019.07.09更新

來函31

 

葉教授:我是一個22歲的未婚女子,涉世不足二年,爲感情所累卻近一年了。一個年過40歲的男人,在我面前坦白表露了他的感情,起初我仍半信半疑,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使人感覺到他的實在與可信。如今說心裏話,起初的接受或許有失慎重,但能維持現狀亦很知足,我認爲人生的情感生活不應爲婚姻家庭所局限,如此未免太枯燥,想請問教授,什麼是畸戀,畸戀之中是否有眞愛?

 

 

教授回函

 

南小姐:畸戀的浪漫是受情慾作祟,但人卻將它穿上藝術的外衣,以掩飾那份虛態。人生感情最不如意時,頂多分手,但最悲哀的,莫過於畸戀,因爲開始就了解曲折坎苛的路哪有不顛簸,人心雖是肉作的,但震久了不碎也麻。本來接受刺激是對人性本質昇華的酵素,但畸戀這份酸楚苦澀的作祟隱痛,非但無法靠近昇華的字眼來互作比喩,時隔日久麻木不仁的心思將因此剽竊而生!


所以爲了不忍割捨畸戀中,那份半開半閉式的快感,自古人欲成其事,必先正其名,所以眞愛的情操字眼,必然被寄生在這段生活口中,藉以虛飾它存在的尊嚴。


而“真愛“的臉,是當厭惡與絕離的字眼盡灑在頭上時,還懷着一份癡,希望老天掉把傘,而不願帳然離去的厚顏。這份情癡若與畸戀中,半醉半醒的心思相衡,實在是零合線上無法被並存包容的!

 

 

 

 

 

來函32

 

葉教授:我畢業於外語學院的大學生,善良、好學又純情,一直顧著學業又因家教極嚴從未涉足愛河,直到我涉入社會的第一個單位。學歷只有中專的他,闖入我的生活,對我的一見鍾情和追求使我感動,尤其更不能忘懷的是那我雙探詢深摯的雙眸。彼此相處一年,感受相當和諧可是父母得知後卻極力反對,甚而以斷絕父女來往爲最後通牒,反對的理由不外乎學歷不相當起點不一樣、文化程度不高、專科生在社會上難有地位。我從小到大,皆是標準的乖孩子、好學生,自己的事主見很少,社會經驗更是欠缺,與他來往時感矛盾,因爲幾乎所有親朋好友,都告試我學歷即教育水平,甚至是人格標準;我卻認爲他思想水平一點也不比大學生差,更可貴者他力求上進,但終究說服不了他人,也承受不住這股龐大世俗的壓力。


如今愛情不如意,事業亦無法專心,雖然知道不能操之過急,但卻直覺到心理上出現了不少障礙點;身處這茫然困惑中,急切盼望得到您的指引。

 

 

教授回函

 

曾小姐:這是一件既無奈又無法等待的結果,在生命追尋與踏過的足跡中,多少人因此事而鬱悶填膺,當舒解的發條張力疲乏時,彈斷的勁道必然在時空中劃出憤世疾俗的符號!


感情若寄居在文憑下才能萌芽或附生,就像是茅坑內的蛆既噁又白的不自然,但世俗卻敬之爲擇象經典,雖步慘事連連的殷鑑,仍不變其源頭。這是人類私慾及阿諛的俗流,亦是爲聖者幾希矣的因果;但世紀以來,屈指一數又有幾人會跨出門檻與這洪流相持,而成爲弱勢之下的砥柱呢?

寫完前語也同時舒展出在年少歲月裏屈辱的不平,雖說不是直指感情的同病相憐,但世事有許多延生眼光高低的見解,皆來自同一處方而且微妙到既使改朝換代仍如同出一轍。所以能理解身居此壞境的迷障與難受,更意會欲振乏力下幾乎對生命有不再尊重的念頭,但若眞如此就像想遠離渾水中的泡沫,能鼓不平之氣卻無法持久。人生所學即“煉”字,欲挫應彌堅,短暫的情愛可以不堅持,但意境之昇華卻不可惹塵埃。而改變朝代腐蝕的思想是神的工作,但爲自己樹立格局卻是爲人指標,再說“希望”是在已經絕望時才需要培養的等待,而“時間”是用來磨練等待與證明結果的!不論是煉丹、煉乳或煉脂皆是過程而已!而能唯持同等平靜的心情來迎接光榮與羞辱,那份境界的昇華只有將未來歲月掛在倒數的智慧上,才能觸及的幸福感受!

 

 

 

 

 

來函33

 

葉教授: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的理想是將來有一天能開辦一心理診所,但高考時種種原因沒學心理,而且隨着年齡增長,發現自己的問題是越來越多,反過來,倒眞需要一位心理醫師了!


有個事實如下,一位女孩從中學即喜歡上一位男孩,至大學期間彼此成爲真正情侶,但男孩的母親個性很強,也不接受這位女孩,所以六年中,從未正式將女孩邀請到家中介紹給父母親。如今兩人都已大學畢業,且已在各自分配的單位工作。但女孩的心理總是不平衡,總有一份缺失,一種茫然的感覺,更深深覺得感情的歸宿不知最終在哪裏,而又該如何來改善這種局面…。


教授,您能幫助這個女孩該怎樣看待這件事情,才不致常有受傷的感覺,又該怎樣想怎樣思考擺脫被動與無奈的環境呢?

 

 

教授回函

 

秦小姐:在飛機上,反覆思索的考量該如何著筆來回答這封信。


六年相處,如果連對象家門顏色都未會見過,這椿感情眞實性立足點顯已有所偏差。然偏偏女性總是把忍字放在毫無意義的角度,難怪沈悶心境在這段不該有的年歲裏,已經滲透了整個思緒,爲此姑且不論熟是熟非,在此寄以一篇短文以兹惕透愛的真意!


感情是籠統感覺之下所產生的說詞,若要細論精髓“情義”才是拿捏核心,“情”乃日、月兩性既有交集,男女兩性亦必相吸,差別只在感覺上方式不同而已!所以移情並非不專情,而是對於另外一種感覺容納的程度吸引大於抗拒力,或許來得短暫仍是追求上一種刺激感的滿足慾。而情素激增必然發酵,愛的字眼繼踵萌芽,愛是獨思情時的一種慰藉感受,更是雙手緊握不願釋手的動作。最後,終於被佔有的心給全部吞溶,留個無法回吐的結果。所以爲愛而亡,死的不是人而是吐出那顆心後,再也無法致使跳動的結果!


“義”是情石下不知不覺寄生的蚵,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心理化石,本來是只認為是一種附着,但萬萬沒想到竟然落地生根,由於義是天道的公理,是人性付出代價後自私的緬懷,所以義常跟着理走,當情字翻卦感覺不再時,理則順勢奔出,爭個仁盡義至出頭方願釋懷。


人生論及愛能割捨的應該是對義的據理而爭,該創造的永遠是不同種感覺,如此環境相結互爲相生但不爲利害,當日子拖長點,鰜鰈情深的白髮也就稀疏可見了!

 

 

 

 

 

來函34

 

葉教授:我與男友相處已近四年了,在認識初期,男友曾對其同系裏的一個女孩表示好感,接着利用各種機會接近她但卻遭到拒絕,此事他曾對我坦白過,希望能得到諒解,由於深愛的執着,我只將事情忍了下來,但近月來,突然發現他們死灰復燃的跡象,而且是男友主動追求的,經過理爭,男友竟然說出對方的性格較適合與他相處,幾年來的感情我極不願割捨,只想挽回,但又想不出什麼辦法,所以請求您分析一下,到底他是存着什麼心理來對待我!

 

 

教授回函

 

辛小姐:文章落筆與擇友關係是如出一轍的,必須具備啓、承、轉、合四種邏輯結構;起初的認識稱爲“緣啓”,相處性向互有交集點則爲“承情”,經過周遭事物考驗與衝擊方有轉進於“轉進”之後目的點方向一致才能“結合”。


所以當相處時潛伏着移情的徵兆,也意謂在承情皆段已有誤差,經過轉進時機必然分手,如今射出回馬槍使妳內心傍徨無措,此爲漏蝦補魚的落空填平心態,既使勉強復合造次碰上轉進時機,目的點還是不能一致的!所以聰明人千萬不要讓同樣一顆石頭絆倒兩次。

 

 

 

 

 

來函35

 

葉教授:我目前是大學三年級學生,由於離鄉來北京讀書,所以住在宿舍,但同舍友之間不知是個性不合或生活起居習慣差異,常會彼此之間引發衝突。某次爭執之後我曾自我省思,爲了念及彼此皆離鄉遊子,在外理應互相照顧,寫了一封信表示我的道歉。而結果非但無法獲得諒解,倒是迎回來一堆撕碎的紙屑,扔得我滿床皆是。


我開始懷疑自己的人際關係能力,更徬徨無措眞正的友情該如何啓端,而這些該面臨的問題,總不能用逃避的方法來解決,偏偏天生又懼怕孤獨的我,處在這房舍的小空間裏,總不能目空一切的自我安慰!爲此,該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問題,也就變成我寫信給您的原因了。

 

 

教授回函

 

朱小姐:對人際關係的期許有所品味,並不需要附帶得不到共鳴時,與孤獨或自卑同行的感傷。舉世之間同堂共嚴的血親,都存在南轅北轍的個性與見解表徵,更遑論是來自不同家庭或種族熔爐而想苛求知音同行,這是多大的因果與福報。


學生時期交友層次與思維,皆僅停留在摸索階段,既不敢闢開胸懷坦然地表現自己,唯恐因炫而遭忌,但又極度渴望投射於身上的眼光,總是這般親切而又了解我的心。由於身處環境衆人皆此共視,就像水中蛤蜊吐沙之前蹩氣十足,無人始作啓端難免悶得周遭喘不過氣來。


再從人類獨居到族群的蛻變過程中得到證實,孤獨是生命最爲恐懼的感覺,爲此生活中除了自我省思的空間外,如何延伸觸鬚來滿足交友之間語音傳遞的快感,也就變得不可或缺了!


但宇宙之間磁場都有強弱之分,人在傳遞訊息也難避免相吸與互斥性,能有喜悅的吸引力當然是莫深的緣;而得不到回應的排斥性也無需認爲就是剋。畢竟人生觀念本有互異,沒有錢的人才羨慕有錢的人,居於認知程度不也釐出市儈與賢士之分水嶺嗎?人類相處至高境界是不需共同語言就能體會的意思表示,此即爲默契。與其設定呼朋引類多寡來證明族群關係的存在價值,何不昂首立鶴之勢慎選人生觀點同默契的知音,既使窮盡畢生敢求一二,媲美管鮑之交心願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