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語雋論
禪語雋論 觀眾來函11~15
2019.07.05更新來函11
葉教授:在大陸心理諮訊專業,落後了西方及亞洲地區一些國家,而隨著經濟改革與開放體制,與過去迥然不同的心理矛盾遽然產生,從收聽您的節目,被那充滿睿智和獨特見解,以及包容笑而不謔的幽默給吸引著了!爲此每集必聽,今冒然地提出懇求希望得到您指引,如何才能成爲一個學養專精的的心理諮訊工作者?
教授回函
杜先生:心理套上醫師這是西式東漸的代名詞,但是否唸上心理系畢業,就能傳道授業解惑,此種推論性的邏輯觀點,就不無可議之處了。
宇宙的浩瀚細密,與人類的思維同樣錯綜複雜,能引導人尋覓出生命意義的正確脈絡,是若問深山何處走請問前行人的經驗法則傳述;而並非沒有受過病痛的歷練,怎麼會懂得去體恤別人的外行者,單依一張文憑就能天馬行空的!
內政既然是外交的延伸,思想亦必趨策心理的蛻變,而思維觀念的建立,處處留心皆學問是基石,終日凝心受教他山之石足以攻錯的殷鑑,久煉成鋼自然行事也就能拿捏不變的規則與方圓,進而造次引響周遭事物了!
冀求自己成爲心理醫師,是一種理想但蹲上馬步去靜觀人生百態,與毫不喘氣的接受逆勢而上的歷練才能得到眞功夫。人云:不讀無字天書,難能悟透人生懼機道理即此。常此累積入世獨特的思緒領域,才能突破原始人性的覆障,進而達臻引領別人的境界,此即爲思想導引。
來函12
葉教授:從幼時的環境裏,直覺中一切都是美好的,父母親的關愛、學校的模範生,在大學又是常被推舉參加各項活動的代表性人物。總而言之,似乎青年時期還未感覺心裏有什麼不平衡的事物,一切也認為理所當然。
而隨著進入社會工作,漸漸讓我感受到壓力的起源,周圍競爭者的排擠與上司之間意見無法溝通,每日毫無變化地呆板性工作,眞正處理事務的能耐與比起有關係的生手,在表現上則遜色多了。曾經由於適應不了,而換了三次工作,但似乎皆是如出一轍地下場,漸漸的感覺能力無用論,會想試圖振奮自己,突破環境的障礙,但卻苦無著力點。此時我開始懷疑,是己身條件出問題,還是上帝待人的真誠有瑕疵,不然怎會處處碰壁呢!雖說未來對我而言,仍是一串漫長的日子,但一開始就潛伏著這麼多的不平衡,眞擔心日後將流於自暴自棄的下場。人說男兒志在四方,知道教授您遠從台灣來到北京,從事如此偉大的奉獻工作,在生命的指標中,一定有您的高瞻遠矚,希望能得到您的引領,走出這無知的困境。
教授回函
陳先生:在少不更事時,人有一種錯覺總認為上帝應該將幸福的事情賜給自己,經過成長階段轉頭一望,真正感覺喜悅而還留有記憶的數不出一件!但嘔心泣血的隨便撿拾也滿坑滿谷,此時對於命運的怨悔與感嘆,反射出對上帝的記恨,並連袂感受這世界對我太不公平了!
人類追尋希望的起源有二種誘因:第一屬於無知時僥倖寄託,第二辛苦耕耘後的自信等待。命運不好就是累積了太多前者的導因而又不知覺,長此循環日子過得就像菜園裏選瓜愈選愈差,翻不了觀念的只得隨波逐流鬱悶而終。
在你這個年紀對人生一知半解是種常態,但常態之下接受外界發酵誘因,選擇切點適時變更思維,人生觀念的建立也就有起步點了!對未來如果冀想不是夢,而且是好夢,多坐在偉大導師膝前,沐濡那份薰陶,漸漸會感覺,其實天天都是好日子,比起終日渴望幸福要實際多了。人生死鑽牛角尖,頂多只是一個腦袋在轉,但回頭是岸卻一片海闊天空,所以該放下對僥倖所存在的寄託,而不放棄對生命觀念的般般琢磨。
來函13
葉教授:目前剛從清華大學畢業,偶然間聽到您的節目,“心海羅盤”受益匪淺,尤其那“四兩撥千金”的哲言確實能誘人深省,啓迪人生,更對人們生活中遇到的煩惱、困惑,給予中肯及循循善誘的回答。
我來自農村家庭的女孩,從小對於父母親布衣窮食的日子,已視之爲常。近年來經濟開放後,新的農村經濟政策,也活絡了許多農民的收入,而我家亦不例外。但讓我深覺困惑的,乃父母親並未因收入的增多而改善生活的品質,對於過去吃隔幾天剩菜的習慣仍堅守不移。由於經濟的收入產生新契機,對於金錢的累積慾望更有增無減。我了解奢侈並非大陸上一輩人會有過的生活,更遑論是農民,但既然生活品質已經有機會改善,對於自己是否還有必要如此苛刻,難免令人對價值觀產生置疑。我曾力勸與疏導,但卻難以影響老人家,眼看著他們一輩子皆過著清苦的日子,而年近日薄西山,身爲子女的心痛,實在是不言可喻,爲此寄上一份內心的無奈,希望得到您的疏解。
教授回函
陳小姐:“惜福”與“借福”兩句話有著迴然不同的解釋,惜福是珍惜上蒼天養人肥嘟嘟,人養人皮包骨的啓示,對於物盡其用的體認,能委屈己身的慾念而平的去享用它。反觀借福是時機未到的貪慾趨策,堰苗助長的心態,甚而肉山脯林的朱門酒肉之宴毫無忌憚,如此兩種絕然不同行徑自有賴蒼天加以稱秤了!
會經有位老人終其一身的職業爲拾荒,但歷經歲月的積疊,留給下一代的並非一堆腐朽不堪的垃圾,而是自資籌設滿室古書,經典流芳的圖書館。人生價値觀有許多定位點,生活方式本就是一種選擇,能站在惜福與借福的角度上,去認眞審度何處爲依歸的人,才算是有福氣的人!
來函14
葉教授:今天是6月13日星期天,在宿舍裏邊聽您的熱線直播邊進餐,覺得身體格外輕盈和健康,因爲同時進了精神食糧和五穀嘛!
我目前就讀大學三年級,由於外表長相尚稱漂亮,課業成績也不差,所以學校生活,人際關係還算過得挺如意的!但校園生活裏在這段時期的青年男女,彼此產生愛慕之情似乎已司空見慣。由於個人條件,所以追逐者常會困擾我這段時期的心緒,而我也了解此時的校園紅塵,常只是曇花一現,俟進入社會一切都得重新再來,但我又不願默默無聞的走完這段校園歲月,所以在這條是否該萌芽的感情路上,我能自主的事情,卻因它帶給我無限的徬徨。
教授回函
姚小姐:妳聽了我的廣播覺得身體格外輕盈而我也投桃報李,看了妳幾張信紙字跡的工整有始有終,眞讓我訝然,如果這份毅力用在事業上,想不成功也難。
年輕的本錢,是可以自己作主思想不受社會利害關係鉗制,所以抉擇觀點難免因視野環境角度小,容易成就的滿足點!而年輕男女互別苗頭各領風騷的心態,於在學時期表現的更爲昭然若揭,社會並不反對這段時期濫育自己信心過程的舉止或言語,但更讚賞在此時節就能了悟韜光養晦的內涵。風采艷麗是未成熟果子於陽光下本能的反射美,但若經寒暑易節想有色潤滋口的內涵,還得歷經懂得遮掩鋒芒,免去飛禽隨意啄食的背運,年輕時常把最好的條件使盡讓衆所皆知,而中年會把最明顯的炫耀覆蓋以免遭忌,待老年時,優缺都已不足爲忌了。
來函15
葉教授: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已走過60個年頭,其中不論經過任何艱辛困苦的折敖我也都挺過來了!但唯有這椿事情已讓我徹夜難眠了快牛年之久!
我們夫婦倆膝下,僅有一單生女兒,在大學畢業後進入分配的工作單位。由於涉世不深,在感情的初戀路途上認識了僅小學程度而又離婚身邊尚有一兒子的司機。由於對方雖教育水平不夠,但社會經驗與拖黏功夫到家,以致女兒在渾噩中不顧父母的反對,竟離家出走與對方舉行結婚儀式,而且與家完全斷絕了關係!
如今家裏尚有一位姥姥與我們同住,終日都爲此苦惱不休,但卻苦無計劃可作彌補或挽救,爲此煩請教授能為我分析一下,女兒是出於何種心理狀祝跟這男人走?將來婚姻是否會幸福。
教授回函
蘇先生:人生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然養後則憂,您是屬於後者的處境。來函經反覆思慮這件事情的端倪,的確是蠻棘手的家庭悲劇,既不能以安慰的詞彙來讓您對這件事情的淡忘。更不該以嚴属的批評來加深您父女之間的怨隙,畢竟個人頭上一片天,福禍相依未定論,誰又能以一般知識來論斷他們的將來呢?
然事既已生,亡羊補牢也無法婉回既成事實,唯有面對這股極端的不願,重新修正態度爲這個女兒的無知與苦來補救吧!一椿未經長輩祝福的婚姻,怎敢去奢望它未來的幸福,如今沖擊與受傷最深的,不是屋裏三位終日哀嘆的老者,而是在外舉目無親對未來生活陷於一片茫然的女兒。既不敢回首翹盼爹娘的眷顧,萬一面臨生活煎熬,咎由自取的自責,只得打落牙齒和血吞。人生迷途能知道是機緣與開竅難得的謀合,若僅竅開而歸途已無門,將會令人終身遺憾!為此,與其終日深鎖眉間想分析個爲什麼?倒不如起而行地去了解她棲身之地,目的不是婉回那令您覺得已忤逆的心,而是去幫她找回那無遠弗屆的爹娘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