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語雋論

禪語雋論 觀眾來函1~5

2019.07.03更新

來函1

葉教授:
從大學畢業後進工廠工作了兩年,感覺自己過的是一種沈重生活,由於身具強烈的自尊心和虛榮感,自卑感也時時作崇。而回家面對地也只是年逾花甲的雙親。由於家計均由我一肩挑起,想努力的奮鬥可是力不從心。感覺一個人實在身單力薄。而在單位,活在一群工人之中,他們具有世故通俗的社會經驗驗與處世觀點,往往以大學生的名份來要求我應有出色的表現,我明白自己不能辜負這三個字的稱調,否則一個女孩子在這憑技術或力氣喫飯的環境,將很難爭得一席之地。

 

兩年了,我覺得什麼都沒做好。更糟的是倍感挫折與對自己喪失信心。某些日常事務性的工作,漸漸常紛擾著我處理的耐性,這種狀況的延伸,我該如何去突破生命中觀點的定位。

 

 

 

教授回函:

 

錢小姐:

挫折與自卑,是人生最廉價就能擁有的感覺,舉凡懂得生活開始,常如影隨形般的附著,而且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地一再反覆。若追根究底事實眞象,總是一些用雙眼就能理解的瑣層事物,由於本身認事格局不大,無形中在心裏竟也膨脹了它的份量了!

 

而人在受盡折騰急於想忘卻這二種糾纏不清的感覺時,就像手揮著兵器中的刀刃“離鈎”,冷靜時毅力鞭策著離的意念笞聲而出,但隨著勁道使完又鈎回牽腸掛肚的一丘瑣碎,如此離鈎互纏心緒怎有天日可見呢?

 

在力學原理想甩掉一根棒子容易,但要扔掉一根髮絲,則煞費周章。所以人生亦應把壓抑在心田夠格局的挫折捆成棒子甩,而微不足道的小自卑,避免像髮絲般地糾纏不清,如此對於情緒起伏的運作,應該就自如多了!











來函2

 

 

葉教授:

爲了讀書我從家鄉來到北京,在大城市裏形單影隻的生活,內心難免覺得孤寂與苦悶。同學中的假日聚會,也就變成調劑自己生活圈的唯一慰藉。而其中難免有男有女,在不經意的相處下,我認識了境況相同的男同學,由於彼此常談起家鄉的回憶,也因此拉近了語言的距離。爾後,每逢假日時間安排,他的邀約漸漸地讓我脫離了聚會的隊伍。而事情發生在某次晚場電影散後,他提議在公園裏欣賞夜景與聊天,當端坐不久,他攬住我的腰,並吻我,當時我一臉驚愕而接下來的動作皆令我如此陌生,一切那麼突然,等稍稍明白一點我已從少女變成少婦,而且一切都無法改變了!事後,我悔恨交加地指責他,並獨目傷心的哭回校舍。

 

 

雖然經濟的開放帶來生活品質的提昇,但我深信,從懂事以來,貞操觀念並未因這股改革熱潮,而從心裏同時解放。內心對婦女貞節的觀念,依然維持在過去農業社會裏的封建眼光!如今創傷已經造成,對於往後的日子,我將如何面對道德帶來的壓力,這一切變化沈重地讓我想休學。而在哭訴無門之下,只能寫信給您,希望教授能帶給我心裏的痛楚撫平一二。

 

 

 

教授回函:

 

 

貞操是寫在人類觀念上的一種象徵,且男女皆有,而不是僅代表女性生殖器官上的一層薄膜。

 

 

看了你的信最讓我啼笑皆非的句子莫過於〝一切那麼突然,等稍稍明白一點我已從少女變成少婦,而且一切都無法改變了〞了解妳為何而痛苦,但更惋惜痛的角度不對!女人珍惜生命中第一次的性那是因愛而產生的附屬,但並不是第二次之後就全然沒有愛意的存在。所以由愛的象徵再演成性的事實,這種階段自有亞當以來就已經不是新聞。

 

 

但是貞操與觀念是不可分離的關係,能謹守一份拘謹的貞操必能選擇正確觀念的異性,這是必然而不是偶然的事時。對貞操的付出價値與排行無關,但若流於氾濫連基本尊嚴都盪然無存,更別談及與愛的眞諦相稱。

 

 

所以妳痛的角度〝不是少女變少婦〞而是在沒有愛的象徵時就如此草率的造成遺恨,但日月既有陰晴圓缺,人間那無不能彌補的缺憾,珍惜前車之鑑教誨,樹立真愛的代表形象,屆時這世界所留給妳的仍是一個溫暖的太陽!




 

 

 

 

來函3

葉教授:
聽您節目頓生敬意,而在中央電視台,從“12演播室”節目中見過您,更感覺您是個挺兼遜的人,不搶鏡頭、不挿題、不多話,事實上水平甚高,讓人肅然起敬。

 

 

由於成長環境帶給我的洗練,讓我從懂得生活開始即充滿灰色,這其間影響個人較深的,該由兄長罹患小兒麻痺症起,由於大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與其說是我兄長,還不如說是我弟弟。爲了減輕父母的痛苦,從有記憶起就儘量幫助他,曾經一起上過小學,但他常受同學欺侮,使我心靈受創亦深感自卑。而家庭生活也同時朦上陰影,母親終日哀嘆,父親則乾脆早出晚歸,以免觸景心煩。

 

出身環境爲農民家庭,家中很窮,但個人自尊心極強,宿舍組長問我爲何每月僅買60元菜票,總是千方百計找理由搪塞,當大夥商量去什麼地方旅遊或購買零食,我總是推辭。穿著更不用提,別說時髦,常見的也只是那幾件。就讀學校爲北京第一流醫科大學,人才濟濟,所以成績中平,但一心想當個職業學生,俗稱,〝下海〞掙錢,既使抹桌擦地也不覺屈就。原因是不想讓父母親爲我負擔太多,多方帶來的壓力,頓使我由自卑感受到孤獨,有時憤然,但爲求彌平心緒有時則孤芳自賞。

 

 眼望著明年即將畢業,投入臨床醫學,但這廿幾年來,在人生心目中抹上的灰色陰影,不知能否掃盡塵埃,而踏實地投入工作,身爲這世紀的青年人,尤其是男人,我該如何看待生命整體的價値觀觀,而活得悠然自得呢?

 

 

 

教授回函

 

王先生:


人生有二個基本定位點,一是享受觀,一是受苦觀,若奢望著是來享受的,則難以釋懷與不滿,亦將附著永無止境的痛苦隨行。而假如設定在受苦上,隨遇而安的心境必趨於練達,相對世上所有景物看起來也就可愛多了!生命若能從所有不滿中去汲取適應的精華,這就是過人之處,而若只佇立在表象的感覺門外,不能深入去意會,怨字自然會浮上心理檯面,久之就像被沾上了烙記,很難再復原的!

 

沒有一帖藥方能讓人生活無憂無慮,但卻有醒世的哲言扮演藥引,領人入勝之格局,但問題在於喝了藥引,最忌世俗的油、膩、氣、惱,然偏偏云云衆生樂於此比道而不疲,馳情發洩更不自謹,無怪乎,藥效一失,舊疾復發,常此循環墮怠之心不克自省,滿肚子的怨氣,自然就迴流在看不到的心裏面去了!

 

 

 

 

 

 

來函4

葉教授:

 

我是名大學畢業生,分配到中科院一研究單位工作了十年,由於單位多數是高級知識份子,迫使自己努力學習,並期待有個優異的表現。但不知是現實環境的排擠,還是官僚體制的作崇,上司一直對我的表現未會嘉許過,而同事之間博士學歷者更是不屑於我這學士身份分的職工,互相作成各方工作的探討。身處這種環境,周圍的氣氛讓我感受到壓力與自卑,常覺得自己所學比起其他人真如班門弄斧一樣,心理不平衡積壓日久,人際關係也愈來愈差,十年來在本單位已經換了六個工作崗位。

 

 

我會經失落過許多年,想改換工作調適自己身心,但面臨生活壓力與抉擇成功比率時,又不得放下身段,繼續委屈求全,如此反覆多次,職位既無法晉升,事業成就感就更別提了!如今眼望著經濟改革開放,又想跳脫這個環境去謀求另外一番出路,但意志總是無法凝聚,每當想起這種念頭一時的激奮過後,又帶給自己忐忑不安的情,如此備受煎熬,在這已經接近不惑之年的年紀,眞是前途一片灰暗。而從收聽您的廣播中,明顯的感受您對人生事業的經營,具有充份的信心與毅力,不知有何獨特的見解,能帶領我跳脫出這上下不得的藩籬!

 

 

 

 

教授回函

 

顧先生:

 

某些人常拙於由言語交談之間,立足本身的見解,而在身處衆人之前潛意識裏更倍感羞澀與自卑,積癖日久只得逆向操作,強制壓抑那每次在舌根剛要出土的筍苗話頭,硬迴回往心窩塞填,久了就像被痰梗住咽喉似的氣凝神滯,如此上下不得被卡住的話,就變成口吃了!

 

 

同理,人生在事業上的選擇,許多人也犯了口吃的自癖,還未跨進社會考場大門,自卑,羞澀,毫無自信,提不起勇氣面對現實的脫逃心理早就暗自萌芽,俟一上場根攀莖拓只能落個非戰之罪而結束。但日久企圖心又像死灰復燃,再度激起重披戰袍的勇氣,但虛弱的意志體質與眼高手低的驕態,怎經得起世俗的風浪,歷經幾次拍打的挫敗後,一切對未來設定的高瞻遠矚理想,只能棄甲歸田似的高舉遠引在小胸襟深處了!

 

 

人生經營事業在浪裏行船的際遇中,才能見到眞正的舵手,於衆目睽睽意見雜陳間方能認知辯膽之士。而若自陷於好高驚遠口拙氣塞故步自封的窘境,雖身處人類族群開放競爭的大時代,但就業渠道難免有一定口徑,爲的就是要淘汰那些將自己卡在中間有口吃自癖的人。所以該如何攀升渠口、競業心理滴水穿石,一日不鑿,一日不蝕的態度,則為最佳引喩也!

 

 

 

 

 

 

 

來函5


葉教授:

在廣播中會聽到您爲人釋懷迷津,雖然您某些觀點,我並非完全同意,但大部份的話皆蠻有道理,能給予人深受啓迪,我眞誠的希望您能幫助我,指引我!

 

從小由於受到父母過份的寵愛,以致長大在凡事都力求完美的慾念下,事業發展並不如預期;人際關係也由於過份的自我主義,變得與人相處不甚和睦。無形中在社會漂泊了三年,迷惘、自卑、又兼作崇形的自大心理,老是跟著我生活的步伐而形影不離,想重新塑造自己的個性,但總覺得周圍助力、孤獨的讓人感到壓力。

 

而一次次想振奮自己,作番有爲的事業,但總擔心著萬一失敗時,別人將用何種鄙視的眼光來看我,如此反覆地被這種思緒沖擊到幾乎連嚐試的信心都盪然不存。葉敎授不知您在成長過程中,是否也曾矛盾迷網過呢?如果像我這種心性又該如何自我調適?

 

 

 

 

 

教授回函

 

申先生:

古之先聖因作學問的悟透人生,而深覺高處不勝寒所以才有孤獨是聖賢的事業這句名言寫照。


而凡人由於從小過份被溺愛,造成獨佔與任性心理,既而嗜好上引發孤僻,當得不著群體共鳴反應時,連鎖產生自卑心理,進而再追隨著孤獨去自我解嘲一番以慰那極端空虛的心靈。

 

 

迷惘,沈默,寡言,自卑都不是病態,而是青春期一種常態,是羞澀心理的附帶動作;別妄自認爲整個世界都在矚目,每人的舉手投足是否得體。要知太陽赤炎炎,个人頭上一片天,自顧都無暇,還會留雙眼每天巴三覽四的注目著你在作什麼嗎?

 

 

天下有成就的事,沒有件是太在意得失而順利達成的,人生本來舉步已維艱,往前跨越一小段有時卻得耗掉半生歲月,所以還會有餘暇去顧慮到身段上的美姿嗎?爲此,與其坐嘆愁城不如起而立行,想立竿見影,總得手上先有竿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