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禪

生活禪 第三十五篇 【放下而不放棄】

2018.12.05更新

【放下而不放棄】

 

 

目前正值社會結構變遷,導致人性心理轉型的萌芽期,報章、雜誌、媒體、電視,每天都有看不完新聞,但對人的直接價值認定,總是離不開名與利的圈子打轉。而由於個人職業關係,也比較容易體會何謂“世態炎涼,人心不古”。但世間,人對人處世其實也大可不必因此而放棄自己所把持的正確原則,而對這社會不再存著應有的善意。或許您認爲不堅持自己的利害關係,豈不平白損失應有的權益?其實人生所追的不止名與利而已,或許您聽了會覺得,既然如此,那到底要追逐什麼呢?

 

事實上,人生所作所爲除了應得報酬外,難免會產生附加價值,這就是名與利的隨行,但對這兩種令世人既歡慕,又困惑的自然待遇,世間幾何又能隨遇而安不予追逐呢?然衹要方寸之心對周遭觸摸可及的名與利能有“放下”而不“放棄”的心理:所謂“放下”,即不刻意追逐,預謀與渲染既得的成就,甚而遭到名利的折損都無視於它的存在,更了無棧念,但各方面對事物的執行卻把持著“不放棄”的心理,隨時激惕自己,把既定的工作當成是一種執著,財名富貴看成是一種附屬,全方位的經驗歷練才是真正所得。屆時心境與造化帶給自己的愉快,則絶非名利能劃爲等號的感受!

 

再者曾經有人問及:「教授您的受業程度」?對這問題,我以審愼而嚴肅的態度回答:「識字而已」:問者聽完那一臉訝然的表情,不難了解其內心所感受的困惑!事實上,作學問的要求並無學歷程度的限制,然通常人都把學歷誤認爲學問;所謂學歷也就是術學一種專業知識歷經研習過程所代表的長短;而學問卻是悟道根本與處世原則,故西諺有云:“唯有坐過偉大的導師膝前,才知道什麼叫學問”;而東方先哲亦云:“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此爲學歷與學問不同之說的具體分水嶺;有高學歷者並非一定是有深學問,故術業有專攻的術業二字,即代表學歷,而聞道有先後的聞道一詞則代表學問。作深學問可以不需高學歷,即使白丁皆可致力於學問的深研與探討,反求千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是也,而深研與探討之分即先後也。亦即悟道深淺度之引喻,所以同理可證,沒有學歷就並非無法悟出深厚的學問,諸如先秦諸子、老子、莊子,孟子等的學歷程度。

 

而若再提“識字”一語與學問之研習相關,解釋則更爲玄妙!就如前段提及“名與利“,放諸小學到博士程度,應當對其皆不陌生,然許多人魂歸九天還渾渾噩噩不知其廬山,故死不瞑目矣!其實名利之象徵是希望人類放下對不當慾望的所得與追逐,而能滿心釋懷。按文字學來源,象形、指示、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名利之字取會意來分析; “名”,爲夕陽之口,古詩有云:“夕陽無限好,袛是近黃昏”此乃像雲又像月的景況,順其自然不可強求且不會久留;而“利”,乃“刀”、“禾”之財,提刀割稻,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才會長久,但感嘆世事變遷,物換星移,當今社會與人性心理的衝擊互動洪流,此種論調早已變爲落伍而又可笑的道匠之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