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十二輯

專題論述 第十二輯之七【高學歷引人走下坡】(2)

2022.04.22更新

【高學歷引人走下坡】

 

 

■天時不待人也不趕人

 

 

學歷和文憑只不過是考試當中的一種資格鑑定而已,回到工作職場,不管是在私人公司還是國家機構,都有很多的倫理要去研磨、認知,進而學習重新做人。讀書時或許不會做人,但是進入社會以後就不能用讀書的那種心境了,這兩者是南轅北轍、風馬牛不相及的。因為讀書時很難與人產生直接的利害關係,但入社會以後,我們在職場中的一舉一動,都會和周圍的人產生反射、輻射作用,這時就會立即顯示出你是否懂得和人群相處,若是拼命地掛念著自己曾經讀過什麼書、取得什麼學歷,就可能很快地被社會的洪流打掉。「天時不待人,也不趕人」,若25歲被打擊,26、27歲蹉跎,28歲有一搭沒一搭的,到了32、33歲又工作不穩定、提不出什麼成績,親密關係上也有挫折感,這時你就會發現自己一事無成,只是空有一紙文憑而已,這便是「高學歷引人走下坡」。「走下坡」就是一直惦記著自己還擁有最好、最特別的一個支撐、一張王牌,卻忽略了高學歷反而是傷害自己的東西。當社會夠成熟時就沒有什麼王牌,只有自己才是品牌,相反的,若社會的運作是一年能產生五千個醫生時,那還有什麼名牌可言呢?這時你才明瞭原來過去種種的錯都因認知角度錯誤,才導致自己沒有特殊之處可以發揮,難怪垂頭喪氣的人這麼多。這些人誤以為自己擁有好學歷,理所當然能在社會上高薪受聘、取得好工作,問題是這樣的錯誤觀念倘若一直持續,到了三十五歲都還無法改變觀念時,到最後就沒有人願意理你,因為長江後浪推前浪,相對於你的沒有特色,別人卻有他自己願意做、願意屈就的角度。

 

以商品而言,有特色的商品根本無從模仿,就像「心海羅盤」的系列作品也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得到的,我們的特色來自於機緣不可或缺,來自於生在同一個時代,同樣住在臺灣,又有共通領域的共鳴,也因為這個時代引發出大家的悟性啟迪及戒定慧的騰昇。這個商品自有它的特色與緣分,它與學歷是高是低、是否獲得諾貝爾獎不相關,而與先天的氣質、對事物的認知態度有關。以我本人為例,我要如何與全國這麼多的義工和諧相處,而他們又能對我如此尊重?這需要具備隨時和大家在一起的一份心,並不因台上、台下而分別彼此。所以,有哪一樣不需要學?我一直在學習和你們相處,學習如何看待你們的看法,即使講了那麼久,我依然每天在日常生活裡學,這不是一般粗淺的讀書而已。這裡再舉個一樣有辦法做到「唯一」也具特色的商品:二十四年前,三菱機構發明了「Pilot」鋼珠原子筆,那個鋼珠筆頭到現在都還稱得上是高科技產品;百樂筆裡的那一顆鋼珠細微如毫米,但它卻有辦法穿透墨水又不滲水,過去連美國BIC廠牌都被打垮,如今二十四個年頭了,依然沒有人有辦法學到這門技術,因此它還是市場上的「唯一」,這也是一個專長,三菱機構只需研究這項產品就能屹立不搖。同理今天在外做事,你們是用自己的實力在做,還是用自以為傲人的學歷在做?結果很容易就能分曉。

 

如果擁有高學歷,卻一直待在我執,著重在書讀很多了,應該任何事都沒問題時,與別人的相處一定會愈來愈疏遠,如此最後必然沒有人要理你,因為你每與人交談都要談到自認為傲人、得意處,殊不知這得意處正是你最大的障礙,只是有人不明所以還將它當成未來前程的最大護身符,這番過程如果再往後走,問題必然層出不窮。緬懷著高學歷、不知變化的人,這時一定要心明肚白,以臺灣現況的市場經濟走勢而言,能夠生存在這裡的絕對是集團式事業,而不是中小企業。過去的中小企業全然倚仗著不同的勞力而產生利潤,但這些產業現在都外移了,又現代人也不可能像上一代人願意靠著個人努力從事加工業,以從工資當中賺取利潤。當這個途徑被刷掉時,擁有高學歷者的目光就不能限定在臺灣了,因為臺灣已經不是你可以待的溫床,你的眼界應該向我們的先祖先民學習,他們在五胡亂華時,從黃河以南慢慢的遷徙,甚至走到東南亞或移民其他國家;同樣的,你現在所設定的範疇也要往外看,若果一味往內蹲的話,所有的成就、未來、期待都會歸於零。因為形勢比人強,任何一個人要選擇工作,一定要先選擇對的住場才有辦法發揮,否則絕對會受限。譬如有一百八十萬人口的台北,就有一百八十萬的商機;但是轉到只有兩萬多人的澎湖縣,也就只有兩萬多的商機和就業機會。二十年前能夠看出臺灣未來的趨勢,難道現在看不出臺灣二十年後的趨勢嗎?道理都是一致的,前二十年與後二十年,只是不同時空的扭轉和變化。

 

 

 

■登高必自卑 行遠必自邇

 

 

現在這一代年輕人憑藉著過去多讀了些書、多受了幾年學識教育,就恃才傲物認為自己高人一等,但在道德、人品、悟性上的成績卻幾乎等於零,如此只拿一紙文憑出去和人一較高下,誰願意聘用、看待呢?於是每次的畢業季就是失業潮,一年找不到工作、兩年找不到工作,到最後,人就沒有志氣了。希望時下擁有高學歷的青年人,能清清楚楚的認知到現下的環境已經讓你們沒有保護傘了,如果你們不從這裡開始落地生根,未來的機會必然會愈來愈渺茫。有辦法吃苦的時候,要用心感受「吃苦還幸有苦吃,苦幹還得有得幹」,連苦都不讓你吃的話,你就只能靠著父母的屏障和撐持而衣食無慮,但這樣的撐持一久,即使擁有高學歷的人也可能變得頹廢喪氣,甚至因而嗑藥。這樣的人因為熬不過外在市場和社會環境的壓力,也受不了自己長期以來認真讀書,自認為前程應該風光明媚,沒想到進入社會後竟然到處慘遭滑鐵盧、一事無成,心智裡因而充斥著種種不平衡。問題是不從小的地方屈就,哪可能撥雲見日呢?!英雄不怕出身低,每樁事情的運作都是「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以我本身為例,我從來不會因為自己沒有特別高的學歷而覺得沮喪,假使我擁有特別高的學歷,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我從來不仰仗這些東西,因為我認為自己就是品牌,我忠於這個原味,所以塑造了自己的標竿。每一個人都要把自己當品牌用,品牌不是高學歷,而是內在心田裡忠於自我、從根本下工夫努力出來的成就,這一股成就是很紮實的。智障兒憑藉著「臥倒」的「唯一」救了自己一命,而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的人生當中,到底有沒有「唯一」可以貢獻給別人呢?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不管是待人接物中的屈就、忍辱負重,還是與上司、工作同仁的對練,我們都要理出一份與眾不同的唯一。臺灣有很多大企業能歷經幾代接班人的傳承,其唯一的不二精神就是死忠,「忠誠」也是唯一,就是做到讓人能夠信任、不會擔心,任何事情都敢交代給他,這樣的人其唯一就是忠心不二,在職場當中,如果能將死忠的服從老闆當成唯一,對老闆的付出從來不要求有特別的所得,甚至將這份工作當成老闆對自己的一種恩情,那也是唯一,這和那一張掛在牆上的文憑同樣沒有關係。這就像父母從小寄望孩子書讀多一點,但除了付出教育費,卻沒有付出其他,心裡還經常在意著:花了那麼多錢,還考得那麼差!那麼儘管你的孩子很會唸書、拿個博士回來也沒有用,我並不是指那一張文憑沒有用處,而是孩子出外的品行、眼界、觀念能否與人競爭?這是我們要回過頭來思考的,否則只憑著一紙博士文憑出去,工作了三兩天又自認為不適合,其實他可能連自己適合什麼都不知道。《心經》的重點:「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就是要我們回歸於本然,點點滴滴都可以自我提醒、省思與累積。

 

 

 

■柳暗花明又一村

 

 

男女之間的情感也一樣,談感情散就散,何必恨呢?頭一轉、身子一走,不管對方又認識誰,他都有自己的人生依歸,同樣的你也有自己的人生看法,各有各的方向,不需要互相指摘、謾罵、怨恨,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不管是職場或情感。有些問題很殘忍也很直接,這就是社會的現實,你不向社會的現實低頭,就會被社會的現實砍頭;低頭還會有生路,這一條生路日後或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是連自己的生路都斬斷時,終將有一天會變成一無是處、屍寒曝野。若你感受到的盡是社會的無情,那麼長時以往,你就會怨天尤人、產生很多恨,轉折出來就會開始虐待自己,最大的自虐就是嗑藥,因為這樣就不用再想,也不忍去想,但嗑久了另外的問題又會出現。一個人若無形中仰仗著自己少年得意時的輝煌記錄,例如:二十幾歲就得到碩士、博士,而不可一世,甚至從此以為自己不需要日新月異地精進,那麼他的人生也就此停止了。「心海羅盤」做到今天已全國普及了,但我依然每天還在努力的鞭策自己,設想著如何將它發揮得更具有直接效益,這就像一種求道、修業一樣。每一個人也要學會每天要求、反省自己,也許過去你一直依附著高學歷,但是今天你已經懂得將學歷當成一種附屬,也明白自己要面對的是現實,是在人事物的對待中達到另外一個唯一,那個唯一就是忠於自己的品牌,也用這種品牌讓大家接受。生命的可貴就在這裡,可惜太多人只會讀死書,不懂得靈活看待人世間的起承轉合。我和大家一樣是懷胎十個月出生,當中我有自己的曲折、困苦以及曾經吃過的苦,其中的美中不足或者先天無法彌補的欠缺,對我都是一種砥礪,外在因素是激促我往上騰升的力道,絕對不是把我拉下來的阻撓。我不曾因為自己做到什麼程度就趾高氣昂、不可一世,我依然時時刻刻注意著如何與全國眾多義工相處,及所有觀眾朋友相應和,從來沒有懈怠過,一個從來不會對自己懈怠的人,怎會不被大家接受呢?!

 

在職場中也一樣,每天都懂得要求自己的人,怎不會讓所有人接受呢?這時人家接受的是這個人的待人處世,以及他的中肯,而不是一張文憑。中肯到一個程度就會忠於原味,逐漸發覺自己是有品味、是唯一的,這裡的「唯一」是一個人的性向、看法發自於自然,又能由此得到戒、定、慧,如此逐漸對修,好的聲名就會逐漸附加在你身上。這時回頭一看,才知道過去的落寞寡歡與錯誤全來自於自己的無知,來自於自己一直以為曾經努力了二十五年的一張文憑可以保有這輩子的幸福。但事實上那一張文憑只是讓人發現自己的興趣,讓人學會專注的精神,日後入社會以後就不能只用那個興趣來和他人相處了,這時各人的本性都會散發出來,也就勢必得重新調整自己的位置,朝「唯一」之路前進,如此才是人生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