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

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五【我又變了】(1)
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五【我又變了】(1)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八【木剋土傾甲逢申 一年暗藏十年辛】(2)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八【木剋土傾甲逢申 一年暗藏十年辛】(1)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六【大處不可免 小處更直接】(2)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七【命用算不準 運癡等不靈】(1)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七【命用算不準 運癡等不靈】(2)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六【大處不可免 小處更直接】(1)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五【我又變了】(2)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四【東方不知西方苦】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三【路無走盡處 只因人走絕】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二【寧可欠前途 不願虧靈魂】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一【人生活在借路與暫住】(2)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一【人生活在借路與暫住】(1)

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五【我又變了】(1)

2022.01.18更新

【我又變了】

 

 

在生命的沿革裡,我們到底做了什麼改變?又得到什麼啟發?宇宙四時的循環有其一定的時序,春夏秋冬的變化衍生出萬物的滋長,中國哲學便依此訂出不同的天干地支以規劃出許多變化,冥冥中一切都在老天的掌握之中。

 

每年的開春演講,我都會訂出一個專題以分析當年一整年的氣勢磁場,民國九十年的專題名稱為《龍年摔斷手,蛇年注意頭》,在西方民主社會國家中,美國就是頭,美國的經濟重鎮紐約也是頭,由此可回返一件事情:歷史上的一九四一年(民國三十年),就中國的天干地支而言是辛巳年,日本在無預警之下偷襲珍珠港,結果一轉一甲子六十年,也就是民國九十年,美國又受到賓拉登的恐怖攻擊,當時大家只看到紐約的金融大廈被轟炸,但我擔心的是位於美國軍事樞紐的五角大廈,那架飛機如果準確一點正中目標,美國就會面臨更大的災難,這就是天干地支衍生出的現象。轉到隔年,民國九十一年為馬年,我的新春演講專題為《壬午之年,馬頭帶劍》,馬年屬午,午坐的方位是南方,而這一把劍是從北方射過來的,因為它在遷移宮,象徵外在環境會突發不好的意外事故、死傷無數。結果開春沒多久,我到澎湖演講,當天下午坐飛機回台北,一到松山機場就聽到華航客機掉落澎湖的消息。我們可以從歷史沿革中印證很多事情的不斷生變,並沒有跳脫輪迴的框框,要發生的事情在某些時段裡就會出現徵兆,甚至傾巢而出顯現給我們看。就像二次世界大戰時,聯軍的統帥麥克阿瑟曾經講過一句名言:「I Will be back!」當時剛好是一九四二年(民國三十一年),日本趁著珍珠港之役乘勝追擊往東南亞出兵,結果出兵不久,菲律賓就淪陷了,麥克阿瑟將軍就是在離開菲律賓,被帶上艦艇時講了這句話。這句話在六十年後果真應驗了,只不過不是麥克阿瑟回來,而是戰爭又回來了,前年在東南亞的峇里島果然又發生事情了。峇里島原本是度假勝地,連印尼內戰時都沒有發生任何爭端、也沒有任何人死傷,但一剎那間就像電影中的爆破情節一樣,打得杯盤狼藉、橫屍遍野的,這就是天干地支又對應回來了。所以當我們看待任何事情時,千萬不要草淺,不要以為人生路途中的一切都應該由自己來主導,卻不知道宇宙雖有四時的循環,但也有一定的徵兆會在一定的時間內顯像出該有的景象,讓人永生警惕。警惕在不管自己怎麼變,地球還是地球,這個時空還是人在經營,但變是變在人是否因為經歷這些轉變,而改變了當人的素養。否則就像巴勒斯坦的回教恐怖組織份子,永遠以仇恨心態來面對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如此不管經過六十年、一百二十年,事情還是一樣的重演。

 

 

 

■六十大壽當思智慧是否成長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當家中長輩過六十歲生日時,賓客都會琅琅上口祝賀某人六十大壽,為什麼六十歲稱大壽?因為六十年剛好是一個人生出來輪迴的第一個甲子。當長輩和父母親看到一個嬰兒的誕生,一定會很開心,但人看到的是生命的誕生,另一界看到的則是靈魂的死亡,因為靈魂死亡,才會投到一個臭皮囊身上開始轉世輪迴,所以另一界看到的是靈魂受難的開始,至於生命能夠存活與否,生死交關也在那一剎那。因此,當過六十大壽時,我們要心明肚白自己在這裡活了六十年了,也等於回到受難年的一甲子,這時我們要很高興、很感恩,也要很嚴謹,感恩並不是來自於能活到六十歲,而是在這六十年當中,能有時間檢視自己的智慧有否騰升、成長,看事情又是否能看破、了透,如果能做到這樣,在六十歲的這個當下,稱為大壽也就無可厚非。但如果只是很世俗的過著三餐飯飽、吃喝拉撒睡、貪嗔癡慢疑的日子,那麼六十歲,乃至往後所走的歲數對你而言,不過是「多壽多辱」罷了,這就是人生觀。看待任何人事物千萬不要太粗淺,對於任何一件事情的理念和看法絕對不是單靠學校乃至博士研究得到的專門學術素養就能夠陪伴我們一生,人只不過仰仗著這些技術作為專職工作及餬口的技術,剩下的就完全依個人要用什麼態度來看待每天變化的種種事端。所以說每一個人每天都在變,變的不只是現在的年歲,變的是整個人生經營的過程,而且不止今生這個階段,還包括前世來生幾千萬個階段,自有地球開始就有靈在一起,這個靈會經過不同時空的洗禮,衍生每一個人的思想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扭轉。對此,我感到很高興,從最早期在民權東路開始的第一場演講,那個時候聽眾還不到兩百人,而且年齡層都很大,和現在的年齡層一比起來真的有如天壤之別,這表示大家一直在開悟性,當悟性開到某種程度時,日子的確會過得輕鬆愉快。我相信我們的聽眾、讀者在心裡都會暗自慶幸自己竟然可以聽善知識聽得這麼順耳、這麼深入,又可以感受良多,這就是你在變,這個變就是變在最積極、最有意義的人生觀,對於過去種種一切都不會再埋怨。

 

人生的過程就像自然界的循環一樣,會因時因地因不同角度做正確的切割,該是春、該是夏、該是秋、該是冬,它從來不會延遲也不會含混,除了人為的破壞造成聖嬰現象之外,依照黃曆的二十四節氣來計算絕對正確無誤。但人們看事情的角度,只知道自己的歲數一直往上增加,但除了年歲往上增之外,是否也同時了解自己又增加了什麼?有一些比較年長、固執的長輩在教導年輕一代時,講話經常會老大不堪,認為自己年紀比較大,年輕人就應該聽從他的見解,但台灣話說:「年紀大不能賣」,年紀大的意義其實是要人在過去以來的七、八十年歲月中看到自己的變化,變化不只是商人為了提高業績而採取多元變化的商業經營手法,重要的是在每天生活的時空裡,成長自己看事情的智慧、觀事的明朗度,並立下明確的標竿,隨時要求自己做不同程度的變更。這個變不是五花八門的亂變一通,而是愈變愈單純,單純就是美,單純才會讓人活得快樂、高興,因為單純就不會有那個年歲會有的慾望來影響你。人生所走的路途都一樣,大家開始的慾望立足點都差不多,再不文明的地方,包括中國大陸華中地區的很多文盲,或者非洲地區的人都是一致,因為慾望的延伸有其原始的根氣。原始根氣從何寫照呢?以一個長了牙齒、能咀嚼食物的小孩子來看,最讓他開心的慾望就是獲得電視廣告中的速食食品、玩具產品等等,年紀大一點的青少年,要的可能就是某種品牌的手機,這就是慾望街車。等到這些孩子長大上國小、國中後,就開始比家裡的經濟狀況,比房子、車子,比完就開始比身高、身材、臉蛋美醜等,這是很自然的傾向,不需要人家教,很自然地就會表露出心境的轉移和變更。十歲左右是被吃的慾望所牽扯,二十歲時,因為兩性相吸,對於異性理所當然會產生某種緣份、感覺,這時情慾就會變更為他的性向,開始走入感情對待與異性追逐的階段,除了讀書之外,彼此間的酸甜苦辣會變成二十歲人的首要人生目標,二十多歲的人歷經情感思念、甜蜜、爭吵、分手的過程和遭遇,這也是一種改變。

 

 

 

■個性的變更就像四時循環

 

 

生命會自己找出路,我們的性向也會找出路,個性的變更就像宇宙四時的循環一樣,只要時間一到它就開始變,該發生的事情,時間到了就發生,只是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人而已,這便是一種循環。當循環到二十幾歲時,男人最喜歡威風凜凜,到了三十歲時,男孩子會覺得自己應該意氣風發了,這個時候他會不斷檢視自己的三十而立,是否立在事業有造化、表現優秀、能力很強、外型帥氣上,很多人早上一醒來就想這些、比這些而已。結果一窩子的人都這樣比,正所謂「母親駝一窩子駝」,原始的根氣就是來自地母這個母親,以致於在這個土地生長、存活的人,思想幾乎都雷同。我曾說過一個笑話:有人書讀不好,別人問他原因,他居然怪罪自己的老師太早死了!這就像有些人三十歲出社會和人競爭,就抱怨家裡背景不好、沒什麼本錢讓自己做生意,甚至抱怨老爸晚走,還沒有分財產所以沒本錢,這些人就是想要讓人覺得他有本事能和人一較高下,也認為這個模式才符合社會的需要和趨勢,這便是沒有思想和觀念。就算三十歲讓他懵懵懂懂的混過去,但用這種觀念想什麼事都一樣,所以三十歲想到有魅力的事,到了四十歲就想到有權力的事,屆時你會想要指使別人,想在工作崗位中佔有一席之地,這都是從自己的心態衍生出來的,因為慾望本來就像街車一樣,大家行駛的路向都是一致。人類的思緒、慾望何嘗不也像街車一樣,大家櫛比鱗次的都往一定的方向去,不需要使喚也不需要告示牌,這個時候你根本沒有變,只是跟著時尚前仆後繼的一直走,人也就愈走愈多。

 

四十歲的男人只想有權力,否則就覺得自己沒面子,出外人家會說這個人不成功,如果是從鄉下出來奮鬥的,更是不敢回家鄉,這就是世俗。四十歲覺得沒有成功,五十歲再走就會起貪念,這個時候就不堪等待了,這也是為什麼簽樂透的年齡層都在四十歲以上的原因,因為要努力賺錢已經來不及了,年輕時體力好、有衝勁都拼不起來了,到了五十歲怎可能再拼出一番局面呢?樂透也就成為人生最後的期待,多少人一心希望一夕致富,這就是貪。五十歲會走過,走到六十歲的時候,心裡就會慢慢的沉下來,這個時候如果還要再拼鬥,就會擔心自己的體力、外型太過於蒼老,所以到了六十歲就會怕老,怕別人覺得你太老沒有辦法做事情,老就是老在這一個階段。當老在這個階段時,就沒有人要理你、要用你,到處都找不到你可以表現自己的地方,這時如果沒錢、講話又沒有人聽時,才真得可憐,男女性都一樣。當人到了六十歲沒有辦法使威風的時候,他就必須假於某種威風,想盡辦法讓自己不覺得老,很多人從五十多歲要跨入六十歲時開始打高爾夫球,他們運動的目的就是怕老。接著轉到七十歲了,這個時候由於過去沒有修,不懂得生命的要義,也不知道死亡是一種畢業、一種歸宿,反倒覺得死亡是一種悲哀、悽慘、不知道何去何從的事,於是恐懼感就出現了,這個時候人會開始怕死,因為沒有朝聞道所以不敢夕死。這個方向導致人生的確又變了,每隔十年都變一次,而且每個人的改變都一樣,所做的事情也相同,沒有人可以跳出這個藩籬。我覺得這些人活得很可憐,因為他被社會趨勢和時代環境、背景抓得死死的,就像天干地支的輪迴在六十年當中會有不同事情來衝撞,但事出的原因都如出一轍。宇宙循環在六十年當中,會讓人類藉由事端的衝擊再度重生一次,問題在於我們來當人都已經當了好幾次,如果每次都當同樣的思想、看法,同樣的過程,這樣再當一百代也沒有用,輪迴一次和一百次根本沒有差別,這樣的人生實在太草淺、太沒有意義了。

 

 

 

■上天讓人行運 意在磨人

 

 

我之所以發願傳播善知識、成就功德事,打破這麼多的藩籬,講出中國歷代五千年來沒有人談論過的觀念,如此明確的直指人心,就是要人明心見性,若不從這裡啟發就看不到光明。更何況有很多人不了解在變化的過程中,只是時空的意向在做一種變更,大方向定位好之後,轉回頭便可以看到多如芝麻的小事情,所謂「心如電波,天來接收」,人類心裡在想什麼,老天爺都接收得到,也都能了解,了解之後就開始排局了,如此人一起念,事情爭端也跟著出現。中國的八字定位下來的格局,的確能與周遭環境形成對稱、契合,這也就是行運的過程。上天之所以要讓人行運,是因為沒有運就磨不到人,命是自己磨自己的,一個人的命是其先天的根氣,不是父母給的,也不是祖先傳的,他和宇宙一樣存在非常久遠,過去他就像水晶一樣明亮、透徹,只因轉過了許多世代的庸碌而惹到髒污,所以如果不能不垢不淨,就無法最明,就開始要在渾沌中,一有渾沌,也就會惹上那種個性。在社會做人要先磨自己,敵人之所以永遠是自己就是因為有自我的個性,如果一開始就設定自己有個性時,就必須先磨自己,這是跑不掉的。於是你開始得走一條會讓你感覺到很多變化的路,這條路會讓你變得哭笑不得,也會讓你眼見自己高樓起,突然間又高樓垮了,這種抑揚頓挫、浪裡行船的格局會在你的運中馬上變化出來,也會讓你在有生之年開始產生情緒的對應。

 

人剛出生時絕對不會有敵人,頂多是與父母親緣份厚薄的差別而已,如果和父母緣份比較厚,生出來可能會得到很多照顧;如果緣分比較薄,可能會變成棄嬰、孤兒都說不定,但這些都是與生俱來、有其前世因果的,無須很受害的埋怨自己歹命或者老天不公平,了解之後就要承擔,以不同的時空環境來調整先天的根氣。如果你的根基厚,過去做人的水平夠,這一輩子可能從小就天資聰穎,很多事情都能夠舉一反三、看得開,長得就像彌勒佛般笑嘻嘻的,不會感到鬱卒,也沒有任何痛苦,每天看事情都很開懷,這是因為他把上輩子的開懷留到現在,這輩子自然開懷;但有的小孩子一生出來就愁眉苦臉,好像上輩子有很多痛苦,臉上絲毫沒有開朗、舒暢的感覺。相信在小學擔任一年級導師的人最有經驗,如果教書教了四十年,就等於教了四十班,一班如果有四十個學生,就等於教了一千六百個,一千六百個就有一千六百個家庭的典範和一千六百種不同的根氣,同樣是小孩子,為什麼他們的長相、氣質不同?因為他們上輩子的個性、看法不同,開懷、放下的程度也不一樣。十五歲之前大家都沒有輸贏,因為那個時候你不會殺人、放火,不會跟人家爭戰,也不會做生意,那個時候只要管好自己的心思便可,上輩子的餘蔭也在這裡顯象,這就是變,所以上輩子什麼性格,看現在就知道,尤其看小孩最準。一歲到六歲的階段或許比較不明朗,只能看出這個孩子是開顏展笑或心性孤僻,到了十五歲開始與人接觸時,就能慢慢感受一個孩子先天的根基與特質,特質沒有絕對的好壞,它就是一種特性,這一股特性在十五歲之前自己應該心明肚白。在文明的社會中,經過語文教育及課業的薰陶下,有五成以上的人幾乎摸得到自己的心思,也了解自己屬於哪一種性向,接著走過來就要開始輸贏,開始走向自主性的立足點。

 

 

 

■做人絕對不可以選邊站

 

 

不管走到哪裡,在每一個人生階段,我們都能夠用中國哲學來探討人生,雖說天機不可洩露,但我們可以從上天流傳給我們的學術來剖題,了解人為什麼會走到這一遭?又為何會有這種心思、看法?上天有好生之德,祂若不從這個地方使出殺手鐧,就沒有辦法看到人的改變;祂若不從這個地方產生抑揚頓挫,人們就看不到回返極樂的希望在哪裡,所以衪一定會讓人在生命裡有大貴就有大賤,有大賤也必然會有大貴。韓信落魄的時候乞食於漂母,得意封侯又遭凶,道理是很簡單的,過去歷代王朝中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時代背景中,有許多人出生貧賤,後來卻飛黃騰達,但在此同時又突然間遭到莫須有的罪名,甚至於被戕害了生命。工商文明時代裡以經濟立足,人走到十五歲一成形的階段,心思會變化出內在心田裡從來沒有過的感受,小學時候,我們可能想在課業上求取第一,因為考取第一能獲得獎賞,相對的,考最後一名不但要罰站,下課後還得打掃廁所、接受老師的懲罰,或者接受朋友間的訕笑。人最怕的就是自己的變化來自於心神裡選邊站,所謂的「神魔本一體,善惡在一念」,做人絕對不可以選邊站,只選擇自己想要的「得意」,得意就是當自己出手時會直接對應很多好的組合,或者是機會不請自來、左右逢源、長輩提攜,要不就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好事都被你佔盡了,就叫得意。尤其在弱冠之年,若往上一走又遇上好運氣、踏上得意時候,絕對會變,而且是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也因為這樣一變,會讓你和過去的自己判若兩人,你過去的行為舉止、曾經修養過的德操以及曾有過的基礎都會因此大為改變,這就叫做資質。

 

人會變是因為外在環境故意要讓人變,所以在一個人很得意的時候最能看出他有多跋扈、囂張、狂妄。有許多人在得意之時都認為受到吉星幫忙是理所當然的,因而不懂得節制,台灣有句俚語:「有風不可駛盡帆」,就是要人保留一點實力,不要看到好吃的就盡量吃,看到可以拿的就整碗端走,甚至覺得自己的能力很行、資質很夠,這種人自然缺乏命運的觀念,於是開始錯誤的第一步。《開步不易,開場更難》,開步是最困難的,步伐一跨出去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方向是否正確。運有絕對會給人的,走在運之間,運會告訴你哪些吉星會應,斷橋可逢舟渡,機會也會不請自來,但心思得意時,一個人會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簡單,這時心性的囂張狂妄與驕傲自大都會表徵無遺,這是最恐怖的一種變。轉過來了又有另外一種變,這個變一出來時,路途走來真的會非常的不順利;就像我從小的成長環境非常的窮困,讀高中時不僅要分期付學費,連床都要自己用門板釘,家裡還因為繳不起房租而時常被趕,當時的身心狀況真的苦不堪言,前程似乎一片灰暗,根本不知道自己日後能做什麼,雖然我讀的是屏東最高學府,儘管資質再好,每次都讀第一名也沒用,因為沒有錢可以讀書,那個時候心裡非常悵然,那也是一種變。「變」會因為周遭環境給予的感觸而隨時設想出很多遠景瞻觀作為未來應該面對的情操;在那種環境背景下,我真的感受到英雄無用武之地,人生就這樣被埋沒掉,心裡真得覺得不甘和無辜,加上二十歲父親又往生,這下更孤苦伶仃了,在無人可依靠的情況下,無形中也種下了往後要用自己的能耐來開山闢地的理想。但這一股抱負跟著所有現實盤算下來,一無是處,當走不出去時,心裡自然會有一股酸楚的感覺,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期待都不敢有,這的確讓一個要跨入社會的年輕人心有戚戚焉。那時我也變,不但覺得人生有一點灰色,還會怨自己為何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在節骨眼的時候,最能夠看出一個人是否有修養,看事情能否看開,大多數人都是以現況環境來作為觀念設定的標竿,我也曾經走過這個路途,曾經在無知中對前程做判斷、對未來做設想,以為這樣日後就沒有希望,雖然想發憤圖強,但是形勢比人強,這也是為何民間會有「為五斗米折腰」、「三文錢氣死英雄好漢」的說法,那個時代的環境背景的確會引發人的心思產生很多變化,這一股變化就現今來看是非常不健康的,但在當時卻被認為理所當然。

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五【我又變了】(1)
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五【我又變了】(1)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八【木剋土傾甲逢申 一年暗藏十年辛】(2)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八【木剋土傾甲逢申 一年暗藏十年辛】(1)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六【大處不可免 小處更直接】(2)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七【命用算不準 運癡等不靈】(1)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七【命用算不準 運癡等不靈】(2)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六【大處不可免 小處更直接】(1)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五【我又變了】(2)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四【東方不知西方苦】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三【路無走盡處 只因人走絕】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二【寧可欠前途 不願虧靈魂】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一【人生活在借路與暫住】(2)專題論述 第十一輯之一【人生活在借路與暫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