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八輯

專題論述 第八輯之九【病來如山倒 病去如游絲】(1)

2021.06.24更新

【病來如山倒 病去如游絲】

 

 

當走過每個生命歷練時,我們一定能漸漸體會「人想不會贏天給」的道理,也了解人生規劃的每一樁事情都是十年河東轉河西,也因此,到了某個歲數,就能瞭解要讓自己的心志產生無窮的力量,絕對與內在心田的紮實及智慧的充填有百分之百的關係。

 

 

 

■心海家族匯聚中道之量

 

 

《心海羅盤》的每次週年演講會,觀眾人數總是多達四、五千人,不但一票難求,現場也座無虛席,八十分鐘的即席演講,現場安靜到連針落地的聲音都可以聽見,這充分顯現臺灣從政府遷台至今,老中青三代歷經了各個不同階段的教育以及自我洗滌,每一個人對於智慧的充填、心情的飽滿、毅力的養成與實力的再造,始終保有一份深切的渴望。演講結束時,四、五千位觀眾一樣相互揖讓而退,連坐電梯時都看不到一絲相互推擠的畫面,國際會議廳館長因而驚訝的表示:「我從來沒看過這麼有水平的人來聽講,四、五千人走了以後,居然連一張垃圾都沒有留下來!」這位館長自己承認,前幾年中共砲彈演習時,他也跟別人一樣搶著買米回家囤放,但是心海羅盤開播八年來,因為他把心海羅盤聽透了,不僅垃圾不丟、米不搶,人也活得很好!善知識不斷的潛移默化每個人的心靈底層,也持續的幫助每一個人成長,看到週年演講會這般難得的畫面,心中不禁生起「臺灣真的有救」的想法。週年演講會場上,看到每個人靜靜的聆聽善知識,一聽到好句子就立即做筆記,以極為歡喜與感激的心情,迎接這一路走來的各種心情寫照,我心深深的被感動,連天地也共鳴之,這就是真正的力道。只要憑恃著這股力道,我們就能勇敢的面對日後任何讓人喘不過氣來的壓力,以及突如其來令人病來如山倒的事情。

 

基隆的地理環境比較陡狹,沒有一般遼闊平地那樣良好的山形走勢,基隆市民因而背山起樓,居住環境多位於面臨大海的半山腰,觀看當地的房子結構,房高頂多三米,窗子小,裡面又狹窄,有時還因為一邊的光線被擋住而顯得昏暗、潮濕,光是大自然環境對其產生的破壞與威脅,就足以讓人憂慮,也就不忍期待住在這裡的百姓心性能有多開朗。基隆市民多以勞力掙取物質生活所需,若非出海捕魚,就是到廟口做生意,工作環境與條件一點也不優渥,不但無法受到大自然的薰陶,人們清修的心神還必須接受社會現況的諸多訊息叨擾,當地居民自然變得比較沒有耐性。環境因素讓這裡的人提不起勁,無怪乎總見不到其生氣盎然的一面。有人問,傍海而居的人們,眼前就是一望無際的海洋,心情怎麼會鬱悶呢?其實,傍海而居的人心情不一定就開闊,居住空間著實會影響一個人的度量,也許不見得要住在很大的空間裡,但一定要在遊刃有餘的地理環境下,才會活得舒服

 

 

 

■學歷不等於定力或智慧

 

 

我常思及有關臺灣未來的前景,沒有人可以跳脫生命的輪迴,既然同樣來此時空當人,我們就一定要同心共濟,稍有閃失便可能沉入海底。有時候在演講會場上看到有些媽媽抱著三、四歲小孩來聽講,演講進行中,因為小孩哭就趕緊把他帶出去,但因母親本身很想聽,所以就這樣帶進帶出的,看到這些三、四歲的小孩,我就感到心酸,我們這一代如果無法建立台灣未來所需要的生存條件,這些孩子落地的命運一定不漂亮,日後必然要吃上很多苦頭。我們接受打擊的機會一定會愈來愈多,不論是就業結構,產業變更,經濟走勢,甚至未來的政治走向,都可能在這個時代經歷許多禍福轉折。現今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如果能力、學養不足時,還能靠家裡的經濟供應,得以在工作的選擇上稍作停頓,但是三、四歲的孩子並無良好的生存條件,在未來的二十年間,他們必然要接受許多突如其來的打擊與壓力,這個時候,就得靠智慧與實力來撐持,這絕非學歷與地位能幫得上忙的。

 

當一個人心頭已定,對這輩子的生命追求也抓到了準繩時,就無須擔心人生這一趟路走來會孤獨、寂寞,智慧所帶給人最大的能量,就是不再貪生怕死,也不會惜生恨死。大部分人都走過了數十年的歲月,就算經濟再不好、生存條件再差,也捱到了今日,對於來日真正的指望,就在於要活得紮實,才足以擋禦天然與人為的災害,以及政治因素所帶來的各種打擊,如果能建立「還沒贏就先想輸」的心理準備,踏穩自己的每個腳步,就能抓得準新的角度。一般人經常因為無法抓住人生的方向而感到空虛,或者不知道如何找到立足之地而覺得沮喪,其實這些都不可怕,因為這並不是我們活下去的最大阻礙。健全的經濟面引人嚮往,但要知道人在追逐三餐飯飽之外,也要追求智慧的成長,我一再強調,不管是共產主義、或者過去蘇聯尚未解體時的民族主義,又或者以美國為主的民主國家都有人住,唯獨民不聊生、三餐都無法溫飽、智慧更是無法開的地方,連鬼都不敢去。以近年來每年都淹水的汐止為例,汐止居民因為每年都要破產一次而惶恐之至,心神與此狀態相繋,怎能高枕無憂呢!這就是人為何要抓穩大方向與大原則的原因了。

 

不要一眛地只想到國家政局不穩定、未來經濟走勢已無競爭力、又或個人已經年屆五十歲事業轉型卻無望,生活就此被這些不安的外來因素搞得心靈不安,甚而灰心喪志,這樣當然沒希望。人們都以為世局應該愈走愈寬廣、生活也要愈過愈順遂才是,問題是大家都只想到好的地方去,但是好地方會滋生什麼壞處卻無人知曉,人心就此被抓著卻渾然不覺。每一樁事情的得意,就是下一次痛苦的起端,用得好、吃得美味時,難免就奢侈,這般心性不斷滋長、縱容到某一個程度時,「老天無口,藉事開口」,時間一到,徵兆與事端自會顯現,因果報應就此開始。很多錯事都是自己累積來的,才會病來如山倒,這個病不一定是憂鬱症、心臟病,或是腎臟需要開刀等有形的外在病痛,之所以會病,就是因為順意時不懂得「逆來順受,順來看破」的道理,總是拿得少嫌少、拿多時又心貪想要拿更多,心性因無法自我約束而賁岔。缺乏智慧根基以為人生準則的人,才會對社會價值觀、道德倫常及政治觀感到緊張、害怕,甚而一窩蜂地往前衝,跟著時勢潮浪的拍打而忽左忽右,等茫然走到某一個程度時,回頭一望,才知道自己什麼都沒有剩,這就是人生悲哀的地方。所謂的剩,絕不是金錢的剩餘,因為錢像山溪水一樣容易漲也容易退,所以古人說:富不過三代。

 

 

 

■在生活中不斷的與天對練

 

 

有人曾經風光非常,後來卻一貧如洗,這就叫「時運」;儘管如此,倘若在智慧上能有所增長,就算有一天突然倒下,也不會受折磨,我在《談古論今》的專題中就曾提過這個道理。只要有時間,不管是看電視、坐車,都可以翻閱典藏月刊的專題,慢慢薰陶、充填自己的內在實力,並從中化解內心的溝壑,這就是我為了讓大家能更深入內在,以瞭解自己來這個世界當人的目的與用心。我在「四九流年運不通,當記斯言必無凶」的專題中曾提及,不管是哪一個天干年份出生的人,都有他天生要面對的缺點,這個缺點就是要人在生活與修行中不斷的對練,當對練到對環境的任何動搖都不會感到沮喪、心驚膽跳,也不會傷到心性的根本而能保持心神的安定時,就代表自己已經知道如何做人。有很多人都是因為不懂得做人,才會常常碰到病如山倒的事情,明明好好的一個人,卻每天都在煩惱自己有沒有生病、有沒有錢或身分地位,所有事情都要從頭煩到尾,如果不幸走到壞運時,便從此一蹶不振,難怪快樂的人愈來愈少,這樣的人追求的通常是虛幻渺茫的事物,因而無法抓到準頭,看待事情也就無法看到自己可以掌握的部分。這種狀態在未來社會將會愈演愈烈,儘管大部分人都對自己的兒孫、下一代有所寄託與期望,但也因為這一代孩子在其成長過程中,徒有電視媒體與報章雜誌的污染,在沒有受到特別正面的薰陶下,孩子將變得愈來愈虛榮,等到他們長成後,只知道處處與同儕的際遇做比較,還一邊盤算著父母手上的財產動向,過去的「養兒防老」瞬間變成「到老要防兒」。觀看今天這個年代,懂得要求自我智慧的成長及心性洗滌的後輩,實是鳳毛麟角,因此,我才不斷的鼓勵年齡層較低的年輕朋友一起參與善知識的行列,只有以善知識的精神與內涵來栽培、紮根與涵養人才,培育出更多的智慧人士以治理國家,未來的臺灣才有真正的希望與遠景。有一句台灣俚語:「古井挖到一半沒挖,比墓坑還差。」古井挖到一半,水都還沒湧出來就不挖了,那簡直比墓坑還差,因為墓坑還可以埋死人,但是古井是直的,一點用處都沒有。這句俚語意喻著接受著善知識薰陶的各位與執行這份工作的我,都要在這個地方堅持著內在心神的紮實,不棄不歇,如果我們不懂得回頭反省,只是一昧寄望未來的大環境能有所變動,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固有資源流失,資源的流失過程會引發民心恐慌,民族自信心必然因此喪失每個人的人生只會愈走愈灰濛。可以確認的是,如果有修養的人愈來愈少,一定會影響到臺灣本島的社會結構。

 

 

 

■不以外在成敗來定義挫折

 

 

臺灣這塊土地是我們的母親,我們在這裡吸取她的資源時,千萬不能毫無節制、無所不用其極的加以耗損。菜蟲吃菜絕對菜腳死,當這些資源部被用盡時,靠著台灣土地資產運作而事業風光的人,只要時間一到,必然兵敗如山倒,此時若要回到過去那種美好的景況,就是「病去如游絲」,必然得花更多的時間才能回復。有句古語說:傷筋動骨也要一百天才會好,遑論今日我們把狀況弄得那麼大,不僅需要更多的支撐力量與智慧,還要比古人來得堅強才能治癒。如果不能深入瞭解智慧對臺灣百姓的重要性,未來這十年,必然會出現幾種駭人的事業,首先是毒品事業,毒品絕對會肆虐台灣,這種東西的戕害最快,不需要像思想一樣慢慢薰染,下一代在沒有抵禦基礎下會很容易的就被毒品宰制。有毒就有賭,如果立法院通過博奕條款在離島區域設置賭場之類的國際級CASINO,台灣人民便可以公然在離島地區賺取著這種獲取容易的不義之財;有賭就有嫖,嫖一出來就壞事盡出,整個社會風氣所帶動的已非如何求發票,相反的,只會在這個地方一逕的搶短線,希望能在剎那間獲致事業與財富。就像一些網路族的科技新貴,在過去電腦網路業興起時,都一窩蜂地往那邊跑,但現在淪落到賣炸雞塊的不知凡幾。這也是當我看到四、五歲小孩時,總會替他們一掬悲戚之情的原因,好像他們穿著襯衫,就會被印上「台勞」兩個字一般。

 

當找不到未來的瞻觀與期待時,除非自己還有可以翻身的基礎,否則,只要過了五十歲還沒成功的人,多半覺得一生無望,而且還從頭到尾,因為大環境使人感到悲哀、喪失自信。過去一直活在物質與功名富貴中的人,一旦失去市場、遠景與腹地讓他耕耘時,他所產生的第一個感覺一定是恐慌、覺得自己沒救了。相反的,如果內在心神能陶冶到看穿、看透這些外在事物時,就會知道這些不過是生存問題,不值得把它當成生活、生命來看待,儘管為了生存所需,也能打落牙齒和血吞,對很多外在物質釋懷;又或者希望自己能擁有一份基業也會很自然的當成興趣來耕耘,不以外在成敗來定義挫折與損失。當臺灣每個人都有這種看法時,這個國家就會有救,相反的,如果每個人都對表象事物患得患失時,台灣必然要沉淪。這就像是一道打擊的力道,如果碰上海綿,就能吸收外在環境的衝擊力量,不會讓人一震就倒;但若是硬梆梆的固執己見,以世俗願望為人生標的,並將其當成一生的期待時,在這個時代,你就無法成長了。未來台灣的成長方式不是走在物質生活,而是走在修身養性,這絕對是可以讓台灣重生再造的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