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八輯

專題論述 第八輯之五【別太小看自己】(1)

2021.06.15更新

【別太小看自己】

 

 

人與人之間所產生的爭執、衝突,很多時候都是來自於覺得自己被小看、輕蔑了,而感到顏面無光。其實生命可貴的地方並非來自於榮華富貴 ,可辱的地方也不是來自於被別人小看,重要的是我們並沒有小看自己,這才是生命真正的精髓。

 

 

 

■洪流價值阻礙生命發展

 

 

不管是士農工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範疇,但少有人從事於引導廣大群眾思想的工作,就像與群眾接觸比較密集的醫師,也僅止於治療病患的生理結構,若要觸及病患的內心領域或心緒起伏,大概就是一般所謂的心理治療了。而我個人近二十年來所從事的工作,不管是直接面對面進行諮商,或是電視上的演講播出,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探討臺灣的社會脈動及每一個人的心情起伏,重點不外乎希望在現有的環境背景裡,能透過我的觀點養成大家日後成長的信心。否則我言之鑿鑿,你們聽之爾爾,也只不過在剎那問取得一種慰藉,根本產生不了任何心得,一旦要你獨當一面時,又變成提不起信心的軟腳蝦,這全因方向偏差了,偏差在常常自認為能力不行、做不到,一個人如果將所有問題都設定在自己身上時,生命里程便是一種阻隔,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命範疇中活得轟轟烈烈。在社會中要求功名富貴是很容易達到的事情,但要受尊重卻很困難:雖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擔綱著養千百萬人的角色,但是我們絕對可以做到讓左鄰右舍認識我們,交往過的人也對我們嘖嘖稱奇、肯定我們的為人,且認定我們的作為值得敬佩、學習。

 

外在諸多環境因素迷感了多數人的生存方向,致使許多人非得將實質所得拿捏在手上,才覺得掌握了生命要義,也因而常常忽略了努力修行內在美的重要性。一個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內在美的人,就是太小看自己。世俗中人凡事都要比大比小,在大小之間又要比實質的資料、比職位高低、比管轄人數多寡,將這些放在小小的眼界裡,當成生命中足以傲人恃物、向人炫耀的標的,實是可悲!又當外在比不過一人,內在也無法與人一較高低時,這輩子便從頭輸到尾。當一個人以此作為生活標的時,一定無法快樂,不只這一輩子走完,就算千百輩子,也沒有一輩子會讓你真正滿意,因為永遠沒有一個滿足點,只有慾望和貪念永無止盡的延伸,讓人不停的追逐。很多人光看見他人表面的位階,卻沒有深入瞭解其實際角色的扮演,因此若是和人一比輸了,內心難免又不紮實,這樣一晃又來到人間和其他人一起當人,有名有姓、有家有體、有父有母、有妻有子,開始過起自己的「人生」。但人生如果就此一直混下去,倒不如早一點離開,因為活得愈久,痛苦、鬱悶、看不順眼的事反而愈多,還會存著一股莫可名狀的委屈。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活得不舒服,精氣神不足,也使不出什麼力道,探究其根源就在於這些人從出生開始追求自己的理想時,一旦遇上曲折轉彎,硬是不懂得願順風推倒樹,該覺醒的時候還傻傻的陷下去,到最後手中當然抓不住東西。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會在我們手上停留很久,包括我們自己,連自己都抓不住,還往外求什麼呢?

 

 

 

■成住壞空為宇宙迴圈時序

 

 

人的生老病苦死、宇宙的四時迴圈,所有事物的帶動都是一種尺度的拿捏。在大自然裡,佛家強調所謂的「成住壞空」,也就是很多東西都先有一個基因實體,而後開始慢慢茁長,當長到一個程度時,它開始變壞,壞到最後就消失無形,這是宇宙的迴圈時序;人則活在生老病苦死的循環體制中,到最後能夠養成精氣神飽滿,深刻體會到下輩子再也不來當人的人,就是角色。《心經開門》中的主要精義就是下輩子不要再來當人,這種人從來都沒有小看過自己,當別人在追尋某個角色的扮演時,他卻往內要求扎實的內涵;當別人感覺到 自己功成名就、富貴如天時,他卻努力的拿捏著所有一切,沒有任何心性的動搖,這樣一路走來必然會摸索出一種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實在感受,它是一種來自於內在心田的美感與喜悅。

 

很少有人認真的探討何謂誠懇、謙卑、不貪、不驕傲、不惡、不孽,相反的,每天早上眼睛一睜開,想的就是今天該學些什麼,好獲得他人的肯定,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我們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如果很受人尊重時,就覺得有成就感而得意自滿;如果別人因我們沒什麼成就而瞧不起我們時,就覺得受到鄙視。這就如一般社會寫實新聞中,一些參與抗爭活動的勞工階級的帶頭者常常以「我們是工人啦,沒財沒勢也沒什麼辦法。」這句話做為弱勢的象徵,好像因為他們是沒有地位的工人才受到委屈,但這個社會有誰當神呢?每一個人都是在做工,包括貴為總統也在做工,身為一國元首每天東奔西跑的探訪各地、發號指令,所有的動作都是在工作,只是他的職稱是總統而已。做工的人有其工作職責和必須完成任務,工人不是地位也不是職稱,在工作中的人就是工人,所以每一個人都是工人,不因為地位高低而有差別,最糟糕的是太小看自己的人,這種人往往活得邋遇、沒有精氣神,也因此造成視野偏狹、思緒不夠開朗。

 

社會大眾有許多人在發表言論時常常偏離了軌跡,這也象徵著這些人在看待事物時從來沒有自我要求過。本基金會一向不遺餘力的捐贈我的演講錄影帶,錄音帶到全國各監所及職訓中心,目的就是希望讓收容人能夠在裡頭重生再造,重新肯定自己的生命價值,不管「過去諸如種種錯,今日譬如種種生」,往事不需要成為深刻的記憶,只有忘掉過去往前走 ,才是幸福。我無法要求每一個人都有同樣的悟性與悟道,但可以確定的是家庭成員的成長與其父母親角色的扮演和觀念有絕對關係。電視新聞曾經報導一名越獄者溺斃在河床上的消息,當這件事情發生時,對於當事者雙親的悲痛我們可以一掏同情之淚,但是其父親在事件過程中回答記者的言論,的確讓人深感可惜。原本該名父親可以給自己一個向社會致歉的機會,但他卻以弱勢與受害者的角度切入,如此非但無法找出自己真的一面,也太小看個人對社會的影響力。當新聞記者問及對於孩子死亡的看法時,這名父親難過的說:「我一個孩子好好交給他們,現在關到死了,他們要怎麼給我交代!」一個價值觀正確的父親應該因孩子的犯行而對社會感到虧欠才是。每一個人都在扶養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有人對社會貢獻,有人對社會事工,都是希望共同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能夠圓滿、和樂、平安,這是為人父母者應有的基本立場,時時刻刻都有這樣的覺悟與認識,才有資格身為人家的父母與長輩。又當這名孩子因犯罪被關到監獄裡參加職訓中心,以培養一技之長,增加未來就業機會時,他非但沒有好好把握學習機會,還趁此機會越獄,連累他人事小,對社會產生負面教育作用--規矩無用,被關還是有機會跑掉,則茲事體大。當孩子有這種態度時,身為父親的要以沒有教好孩子而覺得慚愧,並從這裡取得懺悔與羞愧之心,徹底認識、察覺自己過去教育兒女的問題。所謂的「看盡人間興廢事,不曾富貴不曾窮」,該父親如果能在年老的今天,趁這個事件好好深刻體驗、悔悟,讓自己有機會贖清個人曾經有過的過錯,不至於讓社會多加指責,這樣才是做人。做人是角度的一個轉折罷了,轉個彎繞個角就可以看到另一個方向,所以才說別太小看自己。

 

 

 

■自我惕勵 矯正心念

 

 

別太小看自己不是要立志做大事,無須考慮到家庭環境的好壞,如果有人因而發憤圖強拼命地讀書往上爬,而後通過考試取得崇高社會地位,也只不過是人生的點綴而已。真正的別太小看自己,是能先行自我檢討每一個環節,可惜有很多人在自我反省的時候,往往都因為太會原諒自己,而將很多責任一徑往外推,以免牽扯到自己,殊不知人生過程中就是點點滴滴的自我要求,要求愈多的人愈受尊重。有位聽眾朋友問我,是否受上帝疼惜很多的人,就會受到很多折磨?我回答當然!很多教育問題都如出一轍,所謂的「憎兒多與食,憐兒多與棒」,要讓孩子活得生理上體型全變,心理上歪七扭八,只要讓他在吃的方面極盡享受、多聽些好話,那麼孩子便無法教育好。 若要孩子能夠循規蹈矩,就要以「多與棒」的教育方式,所謂的「棒」不是打孩子而是打自己。我的另一個專題「父嚴子規,母嚴子孝」裡,談到父親若很嚴格,孩子一定會有規矩,嚴並不是每天拿根棍子緊緊的跟在孩子後面,事實上。這根棒子就是要為人父親者不論何時何地都要拿來打自己的背脊、矯正自己的心思,以免孩子學到錯誤之處。父母親嚴格的要求自己,不讓子女學到壞習慣,相對的也就不須拿棒子打他,因為他根本學不到壞榜樣,這就是一個完整的教育體制。

 

同樣的,老天爺疼惜我們的過程,包括所給予的不順意,就是要我們從這個地方矯正自己的心念,也讓我們分清楚大與小。大多數臺灣人都不會分大、小,總以為大就是家裡有千億財產、上兆資產,或者可以當上總統就是最大了,但總統是一個領導,領導不是最大,而是方向。一個船長的眼界與水手一定不同,水手的眼界是拚命划船、死命抓魚,一直想著中午有什麼可吃的、可不可以多分一點等…,這是水手的看法;但船長卻有著洞察先機的能耐,以瞭解各個區域的漁獲量與潮流,他的責任是讓水手們抓很多魚回去,這是船長的眼界,眼界是一種方向,而不是地位。在這個社會上,因為人云亦云,大家都以世俗標準來衡量自己和別人,也以大、小來拿捏自己的尺度,問題就在於太小看自己了,所以芸芸眾生中才有那麼多人自殘、自殺,不懂得尊重生命給予的真正精髓與要義。可悲的並不是人的身世與背景,而是觀事的角度錯誤,才導致我們陷於萬劫不復之地。一個人翻不了身與周遭環境絕對無關,就像現在很多年輕人的成長環境比起老一輩的生長過程,的確是幸福太多了,但是,再轉個二十年,只要有心跟隨善知識的理念,相信年輕一代的觀念必然能夠符合我所演講的管道,這是一個觀念、一個角度,無視於外物的存在狀況。

 

 

 

■背向操刀 復原自己

 

 

當一個人的心性已經可以拿捏的非常好,不受外物左右時。根本不需要去任何名山打禪七,這是尺度、方向問題,是自己如何拿捏身而為人的尊嚴問題。很多人把尊嚴擺在有形之前,諸如:地位、財富、三妻四妾、孩子會讀書等非常表象的事物上,但實質上要耕耘的都不在這些事物中。耕耘要能學得謙虛、不貪、忍辱、忍耐、不偏頗,甚至能夠背向操刀,才是最有效益的工作。背向操刀是復原自己最好的原理,就像大都會區裡,一到夏季每個辦公室裡都是冷氣,在冷氣房裡接受不到新鮮空氣吹拂的人,只好仰賴這種再生空氣以為舒適;另外,在科技時代裡,每一個人的工作姿勢都是往前傾的,不論是操作電腦滑鼠或坐姿,若要讓身體感覺到舒服 ,一定要找個時間姿勢往後仰,才有辦法解除先前往前傾的八個小時疲勞。往後仰是生理上的動作,在修行中一樣要修著不要太小看自己的角度,不要太小看自己不是逞口舌之爭,也不是比大比小,而是要在這個過程中開始慎切的拿捏,深刻體會別人的話鋒、眼色及一切。有些人看到報紙就害怕,害怕人家已經當大官自己卻沒有工作,尤其看到報紙求職欄更是緊張,因為沒有一項工作是自己能勝任的,於是就這樣被自己給打敗了。其實這全弄錯了觀念,才會把自己逼到絕路,這樣的人當有一天走投無路時,還以為結束生命就可以一走了之,但最笨的人就是用這種方式決斷生命,以為身體結束了所有事情也就可以了透,想見其生平之知識、見解與觀事態度必然非常世俗。有深度的人根本不會考慮死亡,真正的死亡是壽終正寢,絕對不會受任何外在有形有相的逼迫,何況人還可以藉由自己調適內在的無形無相。

 

委屈的角度來自於比較和罣礙,就像我們的一位忠實觀眾朋友曾經來信,他已經為人父親,年薪曾高達240萬元以上,後來斷然辭職在家休息了兩年,就在他覺得如此下去不是辦法之際,剛好看到了《心海羅盤》,在我的鼓舞下,大學畢業的他再度努力考上高雄中正大學應用科學研究所,在這個過程中他感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力爭上游。之後、舉家移民澳洲,剛開始時兒女都很乖巧,尤其是靈敏的女兒不但課業好、文章寫得好、人又長得漂亮,因而深受疼惜。但無形中惡煞臨門,女兒認識了一個伊朗籍男子,長相不好、學歷不高,眼睛還有一點毛病,是個業務人員,但少女情懷總是詩,便遽然投入異國情緣的美感中。這名父親看到女兒言行愈來愈偏激,心想到底是要找對方談判,還是…?一邊是自己疼愛的女兒,一邊是印象很差的陌生人,又身在異國,著實讓他進退維谷。這封信看起來有些盲點,盲在從過去到現在的積陋成規,很多人在成長的階梯裡從來沒有探求過內心世界,也就同樣無法教育子女。當子女翅膀長豐、羽翼稍有震動力量時,一接觸外面世界自然會因好奇而到處尋覓,如果這位父親能夠把心情放得更深沉些,不以得失心來拿捏過程,問題自會解決。痛苦是隨著時間消逝的,尤其在青少年時代,每一個男女孩都會在不同時間裡認識自認為可以付出感情的物件,這種付出絕大多數都不穩定、不夠成熟,但往往他們又像浴火鳳凰一樣,非得前仆後繼的往火堆撲,不到成熟時不會覺醒,所以必須以殘酷的方法試煉、折煞自己的感情,才能重新出發。這一半是人意,一半是時運,做家長的人是無法操控的,只能從不同的地方期待,從不同的語言中解讀,如果孩子能夠提早產生不同的悟性而迷途知返,也是一種造化,因為痛苦是沒有方法解決的。身而為人就要承擔一個事實、看清人世間可能浮現的種種事端,身為父母者就得擔憂兒女;成為夫妻就可能遇上第三者的威脅;既然是公職人員便可能有黑函;擔當公司經營者就要考慮盛衰起敝…,這些都是身為人會碰到的事,既然如此,為什麼要閃避呢?為什麼不在做人做事中好好的拿捏,所謂的:「壞運賺閑,好運賺累,沒運賺等。」這樣的觀念需要自己挪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