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七輯

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二【掃得開突然便去 放不下依舊再來】(2)

2020.01.04更新

【掃得開突然便去 放不下依舊再來】

 

 

■死亡是回返也是極樂

 

 

對於父母、長輩的看法,又何嘗不是如此,我的母親就非常瞭解我的理念。一個八十歲的老人,看到我能對這個社會產生貢獻,對我非常認同,她也認為我捐款提供監獄受刑人考上大學的學費,是一項值得嘉許的慈善事業,但我告訴她:「在整體社會當中,我們不能只偏狹於母子關係而已,因為妳是我的上一代,所以我認為妳有偉大之處,但如果有一天妳結束人生旅程時,我不會悲哀也不會難過,我會恭賀欣喜妳已走上新的旅程。」我對家中長者的感情與期待是從這個地方出發的,而不是那種骨肉分離難以割捨的心境。老人家在有生之年當中,我們要為他擔心的是他是否有修持?修得夠不夠?心情是否開闊?當父母對於生死大關能夠看得開時,後代子孫自然就不會那麼掛慮,因為長者走的時候若能昂首邁步走得灑脫,便能找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也就不再有遺憾,這是我們看待人的生、老、病、苦、死應有的觀點。

 

世間有太多我們想不透及無解的未知數。我個人什麼時候走我不知道,但走的過程絕對是一場慶祝會,因為回返是一種往生、是一種極樂,不是悲哀,因為這是我這輩子自我要求到最後得到的結果。人往往因為沒有實力、成績而恐懼死亡,既沒做過什麼好事,也沒建立正確的觀念,所以對生死空門看不透,害怕走的時候,千山我獨行,沒有人相送,這些問題想來想去,在心中便產生了莫可名狀的憂慮。但與其怕死,為什麼不從現在開始下功夫呢?「人人都知有來生,何不早修來生福?」做人最可貴的就是有機會修下一輩子的成績,但切勿修到七情六慾滿載全身,而是要修得「掃得開突然便去」的境界。

 

在「四九流年運不通」的專題中,我明明白白的針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天干年份出生的人,做了一番剖析,讓大家清楚的知道自己天生就欠了什麼,有人欠家庭、有人欠兄弟、有人欠父母、有人欠錢財,各自有不同的欠法。在人間凡塵中打滾,有人自怨自艾這輩子為何老遇到痛苦的問題,其實它不單是這輩子遇到,講起來都幾千輩子了!幾千萬年的事情怎麼可能三、兩天就解決得了,或是因為改名、換運就沒事了,它全與內在看法、心性角度有關。鑽牛角尖的人回頭就是岸,偏偏許多人就是死鑽進去回不了頭;中東自有耶穌、耶路撒冷開始到現在,為了宗教戰事不停,這當中問題真的那麼難以解決嗎?關鍵就在於觀念而已。因為一個觀念塗炭了多少生靈,同樣的,一個觀念不通,也能讓一個人在有生之年痛苦難捱。

 

 

 

■真情至性經營真實人生

 

 

有個朋友發覺老公最近的生活有點變調,她的朋友又傳來看到她的先生外面有女人,這讓她開始產生危機感,覺得婚姻好像亮起了紅燈。但畢竟是沒有親眼看到的事實,男人不只在妻子面前要尊嚴,在小孩面前也一樣,所以每次的詢問,必然惹來先生滿臉不高興,甚而怒氣相向。既然明知道對方會辯解,為什麼還要問?二、三十歲剛結婚的時候,半夜抓起來問都沒有關係,但孩子都已經二、三十歲,再問就沒有意義了。如果孩子已經二、三十歲了,先生出外還能吸引年輕的女孩子,代表他身體健康還有生命的精力,這種精力會往不同的方向找出路,共同辛苦經營人生的妻子根本無須擔心。一段二、三十年的婚姻,走到這個時候只有義、沒有情;情容易變,義不會變,義代表著你我兩人胼手胝足的從無到有,彼此間的感情就像手足、骨肉一般,這個義是不可分的,但情會自己我出路,情就像水,水會動,會動就會變,所以情變義不變。

 

「天愛其精,地愛其平,人愛其情。」天愛其精的「精」就是我們看到的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地愛的就是金、木、水、火、土等蘊藏在地表中可以滋長萬物的物質;而人愛的「情」則是喜、怒、哀、樂、憂、傷、悲的七情六慾,當心中的情有所觸動時,就會促使一個人的行為不克自守,男女之間的關係就是如此。一個男人在婚姻裡,看了太太這張臉二、三十年,但他的情還在變,所以想要看到另外一張有變化的臉,他才會高興、喜悅,才會發覺自己的存在,這個時候,做太大太的就要理解先生是受情鼓動,但是他與妳之間的義完全沒有改變,所以寧可取其義而不求其情。否則,這輩子這件事情沒有了透,下輩子同樣的事情又會輾轉反覆來纏你,而且,從年輕時開始磨,一談戀愛就分手;結婚生兒育女之後,又突然發生外遇關係;到了五、六十歲上了年紀時,還要談離婚,諸種問題就這樣糾纏在一起,纏到最後沒有一樣及格,這些問題全是因為我們放不下、掃不開。

 

我常常接到很多談自己這輩子最難過問題的信函,牽來扯去都不會超過五個人的關係。如果是女性朋友寫來的信,百分之九十都是有關先生或是子女管教的問題;如果是男性朋友的來信,大部分都是事業遇到瓶頸,不知如何東山再起;要不然就是婆媳問題,總而言之,到最後就會發覺全是人與人之間產生的問題。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產生糾葛呢?因為我們就活在人的世界裡,活在有餘與不足當中,活在得與失之間。每一個人都想活在滿意的感受中,一旦有什麼不如意,就會感到挫折、沮喪,覺得這種事不應該發生在自己身上,卻從來沒想過如果沒有經歷這些磨難,根本無法成就一個人。如我前面所言,對於小時候惡劣的經濟環境與成長過程,我只有滿心的歡喜與感謝,因為只有經歷那些過程,我才能成就今天站在臺上的我。我並不奢望從這裡得到任何富貴名利,因為身外之物對我產生不了任何吸引力,也因少了慾望就不會患得患失,相對的能夠待人以誠,所言所行都出於真情至性。當一個人具備了實在、真情至性的特質時,自然不會活在虛與委蛇的應對中,更不願意活在無盡的貪婪裡,如此自然不需太多的考驗加諸於他身上。相反的,就是因為心術不正才會被人磨,所謂心術不正,就是只求從別人身上得到快樂,卻從來不由自己心中發出平靜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