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六輯

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七【暴力寄生於無知】(1)
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七【暴力寄生於無知】(1)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十二【疑心生暗鬼】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十一【詛咒黑暗 不如點亮光明】(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十一【詛咒黑暗 不如點亮光明】(1)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十【佛渡眾生 人渡子】(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十【佛渡眾生 人渡子】(1)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九【失敗總在一知半解】(3)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九【失敗總在一知半解】(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九【失敗總在一知半解】(1)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八【不使人間造業錢】(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八【不使人間造業錢】(1)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七【暴力寄生於無知】(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六【手拿鋸子鋸竹筒 鋸開才知心裡空】(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六【手拿鋸子鋸竹筒 鋸開才知心裡空】(1)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五【父嚴子規 母嚴子孝】(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五【父嚴子規 母嚴子孝】(1)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四【不景氣纏住不爭氣】(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四【不景氣纏住不爭氣】(1)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三【矮樹叢中高人一等】(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三【矮樹叢中高人一等】(1)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二【不問因何而得 只嘆為何而失】(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二【不問因何而得 只嘆為何而失】(1)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一【選錯一門親 敗壞九代根】(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一【選錯一門親 敗壞九代根】(1)

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七【暴力寄生於無知】(1)

2019.09.13更新

【暴力寄生於無知】

 

 

帝制舊時代的威權體制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一種語言(聖旨)暴力;戰爭當然也是一種暴力;農業社會中,民間一樣殘留著粗糙的日本大男人暴力,接著往後推移,雖然臺灣實施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大力推行教育制度,但透過報章、雜誌、電視等媒體報導,暴力充斥於社會的現象更是有增無減,現今青少年出手時的殘忍,以及作案之後不知懺悔的模樣,著實令人心寒。就像報紙社會版的一則新聞:兩個年輕人在電動玩具店輸了一萬多元,店老闆提醒他們不要再玩了,這兩名年輕人感覺被趕而覺得不舒服,在外轉了一圈,便折返店家殺死老闆,並將其帶到荒郊野外焚屍滅跡;更令人不寒而慄的是當他們被抓到警察局時,兩個人還抽著菸,對著鏡頭談笑風生,根本不將殺人當一回。人類離開母體之後,老天爺賦予每一個人四肢和肉體,以為抗衡大自然之用,並用這個力道來求取日後生存的根據。但人們卻時常以這個力道作為征服別人的手段;大部份人因為欠缺思考的過程,總是倉促的說出不該的語言或動用手腳,以使力的角度作為解決事情的辦法,因之以頭腦思考的模式便逐漸式微,因為不用想那麼多,所謂:「人怕粗魯鬼怕法」,以為一動手事情就好解決,打人動手也就順理成章地被認為是應該。

 

同樣的,若為人父母者也以野蠻粗魯的動作來使喚小孩,便可能成為子女心性中學習粗暴因子的機會。會打人的孩子,在家裡絕對有被打的經驗,否則他連打架要如何出拳都不曉得,因為他被打久了會記恨,也會閃躲,到最後自然挑起他的獸性,當其原始根氣被挑出來時,自然無法再被導引,因為他已習慣而且認為解決事情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動手動腳。無知就是寄生於此原因,一延伸以後,憤怒時往往就無法遏止,或許平日他還常常捐錢布施,但面對對他有所刺激的言語時,惡拳自然就伸出去,這很難以好壞來論斷,因為他做善事和出拳頭都不落人後,不曉得如何評定其價值觀,只能說他認知有限,沒有觸類旁通的邏輯思考能力。

 

 

 

■知識不等於是非判斷

 

 

知識領域是否帶給人們是非的判斷,實在令人懷疑!觀看今天這個社會,相互尊重的觀念幾乎等於零,從西門町中許多染頭髮、打耳洞、看表演秀,甚至吸安非他命、吸大麻的年輕人即可具見一斑。但相對的也有一些學童,在暑期中跟著媽媽的引導到佛寺裡,理個小光頭,穿著小袈裟當個小沙一彌,並在烈日中為921地震沿門托缽。赤子之心沒有遁入邪惡之門,老天爺都看得見,這些年少的生命用行動來取得智慧,是多麼難得的一種悟性,這種悟性不是拿錢就能買得到,也不是讀書就可以領會,那是他們做人起步一開始就有的福氣。

 

目不識丁的人照樣可以慈悲地讓每一個人都喜歡跟他親近,但相反的,有很多讀很多書的人,反而讓人討厭或瞧不起。有句俚語說:「仗義多半屠狗輩」,意謂著會仗義執言的人,大部分都是販夫走卒、市井階層,而會負心的則多半是讀書人,讀書讀得太多,頭腦轉得太快,轉到仁義道德都不見了,最後只轉到利害關係的胡同裡。有潛在的利害關係,就會存在著不同形式的暴力,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婆娑起舞,我們既無法抵擋,又必須與它共同生存,一旦感覺無法驅策,又不能明哲保身時,難免對生存感到失望;殊不知生命存活的當下,全因無知才製造出許多問題。有些人因為怕鬼,而不敢去到黑暗的地,其實心念一正,鬼自然不會靠近,而且鬼嚇不死人,無知卻會嚇死人;一個人若是無知,凡事便都天馬行空,沒有任何思想根據,也就我行我素、內心猖狂,這些都是導致一個家庭不能和樂的原因。

 

青少年的無知,一個念頭可以砍掉一個人,一個氣憤可以毀人滅屍,甚至單單一個動機,就能引出自認為的合理,做出將他人抄家滅族的行徑,事後甚至於沒有任何後悔之意。這種無知的嚴重與可怕程度,若發生在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對待關係上,衍生出來的報應是很嚇人的。就像當年中國大陸的文化大革命,當毛澤東在大陸奠定政權時,便利用年輕人的無知,讓他們在求學階段醞釀人性相互矛盾、嫉妒、不滿及愛強出風頭的心理,這種心態一下子橫掃整個中國大陸,足足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不但廟宇全被燒光,人在沒有宗教信仰的無神論底下,連父母親都可以拖出來鬥爭、拉出來打,天道倫常嚴重悖反的狀況下,老百姓又足足吃足了二、三十年的苦。二十年裡,物質短缺、天候乾旱帶來惡劣的生活條件,一個唐山大地震就死了五千多萬人,可見,上天如果要幫助人的時候,那個地方就會是富庶、安定的,但老天如果不幫助人時,祂所降臨的痛苦就是人間地獄道了。小至一個家庭一籮筐的教育問題,向外延伸時,碰到的搶劫殺人,以及讓人冷不及防的暴力事件,就是社會問題,再延伸至國家內政或擴大為政治實體的兩岸關係,就是所謂的大環境。試想,一個單純的動作就能影響一個世紀,甚至兩岸將近十二億八千萬人,這是多麼恐怖的事情!交雜在人心中的無知,居然能夠如此蔓延滋生,而且經過幾個世代的教育,還是無法將人性的劣根性連根拔起,這即是人的惰性與無知殘害了人類一輩子的明證。

 

 

 

■家庭問題始於個人觀念與認知

 

 

夫妻問題也是從自己的觀念、思想與認知開始延伸的,因為一個人時,雖然孤獨沒有人理你,你也不會去纏著別人,但一旦兩個人湊在一起,夫妻兩人都帶了一籮筐的缺點來當人,在生活過程裡,不好的習慣變成不好的個性,不好的個性無法對天發洩,更不敢向山海挑戰,最後只好找最方便且最接近的枕邊人出氣,這個時候,兩個人就會說不完、打不完,女方希望對方能改,男的心想這個女人既不怕打也不會跑,因為無知,兩造就此搞了一輩子,今天的許多暴力家庭就是這樣演變而來的。為何女人不但吃苦耐勞,還能容忍男人打她呢?因為她們深受傳統觀念的束縛,一心認為自己是嫁出門的人,若將問題帶回家或者離了婚,將會被左鄰右舍、同學朋友看不起,因此不敢毅然離開婚姻家庭。這一點男人很清楚,也就更得意囂張,趾高氣昂的執重於大男人主義,很多事情都以力道比老婆強大自居,這樣的人在整個人生過程中,理智早已褪色,大腦也失去思考,根本無法理性來處理任何事情。但人們常會著於我執,認為自己很行,從小學、國中、高中、大學一路走來讀了許多書,甚至拿到碩士、博士學位,沒有什麼事情不懂,殊不知他們懂的只是課本上的知識而已,卻誤以為那就是智慧或者學問。

 

人不可能像幼稚園小孩一樣,永遠都是一張白紙,活得久事情就多,人多是非也多;一個人單獨生活時還單純些,找一個人一起生活時,唇齒就要相依了,而牙齒與舌尖之間的對應關係,是需要時間慢慢學習的,這與為人處世的道理是一樣的。在日常生活裡悟性高的人,會慢慢的領悟到吃東西不可以狼吞虎嚥,吃飯盡量不要講話,否則會咬到舌頭,這些細節都可以讓我們慢慢懂得吃飯的規矩。做人一樣也要規規矩矩,領悟到種種遭遇都是磨練我們的基石,這才是真正的學問。進入學校讀書、考試的範疇,只是對制度的一種責任,經歷過學校中教與學的過程以後,也只不過學到表面的人際相處之道,唯有深深體驗到「仇人永遠是親人」才真正進入人生的旅程。

 

 

 

■敵人永遠是自己 仇人永遠是親人

 

 

所謂:「敵人永遠是自己,仇人永遠是親人」,當我們跟每天在一起過日子的人密切相處時,彼此間的語言、心境對待都是個人內涵深度的一種表徵,我們應以諒解對方的缺點為出發,而不是一昧譴責其缺點,甚至找出對方不可饒恕的罪行作為把柄,這都不是當人的要義。可惜一般人都先將利害擺在前面,臉上雖然表現的若無其事,但心裡卻一直盤算著對方到底對自己好不好,很多問號就此存在於夫妻關係之間。先生因懷疑妻子對自己是否真情、有沒有幫夫運,就偷偷的拿八字去核算自己的夫妻宮;當太太的也懷疑先生的可靠度,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同樣的找批流年的術士來確定自己的婚姻關係,當雙方都採用這種非思考模式來相處時,彼此之間要如何共生共處、相依生活呢?!只有真正想解決問題的人,才能跳脫暴力對待或憑感覺做事的窠臼。

 

很多女人都會認為先生對自己最差,卻對朋友很好,這使得許多男人百口莫辯,原因就在於女人喜歡比較,她們通常覺得自己的老公在外交朋友,總是溫柔、細心、體貼、慷慨又擅於照顧人,唯獨對自己總是惡言相向,所以女人心裡的不平衡愈來愈明顯,到最後就一股腦兒的傾瀉而出,言語和態度自然跟著變。又當她們發現自己過去含辛茹苦、無怨無悔的付出,不能喚回良人的青睞時,多半婦女都無法承擔,倘若又遇上先生的粗言粗語與毆打,必然讓許多女性朋友宛如生活在惡夢中,想要離開,回頭一望,只見嗷嗷待哺的小孩、沈重的經濟壓力,以及眾多世俗的鄙視眼光正在看著自己失敗的婚姻,許多狀況就此讓一個女性在有限的空間裡躊躇不前,無怪乎我們看到的都是一堆堆的家務問題。我並非想勾起大眾對家庭問題的緊張或難過,只是希望身陷困境中的人能深切的瞭解,絕對不是只憑藉著過去課本上所學的知識常識,就能取得幸福愉快、首偕老的兩性關係,解決關鍵唯有釜底抽薪一途。

 

俗諺說:「牛欄裡惡牛母,打到沒人擋」,其實婚姻維繫之道,不在於男女性別關係而是程度問題。同性戀者寧可找一個精神伴侶,而不是一個異性伴侶,在他們的精神領域裡,比較著重靈性的相處,其間包含著體諒、尊重、感受彼此,以及相互體諒對方的缺點等等特質。也因同性戀者性別相同,瞭解彼此的優缺點,因而較能相互包容,自然也就逐漸拋開陰陽兩性才能結為夫妻的固有觀念。可惜,一般家庭認為養兒應有傳宗接代、傳香火的責任,因而無法接受同性戀,然而,知識是往前走的,人的靈性是往不同的角度開闊的,我們當然可以從不同的領域裡找到真心喜歡的人來相處,這就是重點!同性戀者找到喜歡的人生活在一起,旁人卻在一旁品論其乖離、違背社會風氣,但觀看異性相吸的男女兩性,卻打到床底下還纏鬥不休,其間的差別就在於一個用智慧思考,另外一個只用需要在思考。

 

 

 

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七【暴力寄生於無知】(1)
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七【暴力寄生於無知】(1)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十二【疑心生暗鬼】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十一【詛咒黑暗 不如點亮光明】(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十一【詛咒黑暗 不如點亮光明】(1)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十【佛渡眾生 人渡子】(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十【佛渡眾生 人渡子】(1)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九【失敗總在一知半解】(3)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九【失敗總在一知半解】(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九【失敗總在一知半解】(1)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八【不使人間造業錢】(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八【不使人間造業錢】(1)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七【暴力寄生於無知】(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六【手拿鋸子鋸竹筒 鋸開才知心裡空】(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六【手拿鋸子鋸竹筒 鋸開才知心裡空】(1)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五【父嚴子規 母嚴子孝】(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五【父嚴子規 母嚴子孝】(1)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四【不景氣纏住不爭氣】(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四【不景氣纏住不爭氣】(1)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三【矮樹叢中高人一等】(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三【矮樹叢中高人一等】(1)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二【不問因何而得 只嘆為何而失】(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二【不問因何而得 只嘆為何而失】(1)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一【選錯一門親 敗壞九代根】(2)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一【選錯一門親 敗壞九代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