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論今 第一輯
談古論今 第一輯之五 【一呼一吸之間】
2018.11.05更新【一呼一吸之間】
人想活一定要呼吸,呼吸當中更不忘修得當人的尊嚴,在有限的歲月裏,好好的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利用時間終生學習,充分的發揮自己,在揮別人生之際,能有圓融無憾之情而不枉此生。畢竟世事無常,俗話說:「金風未動蟬先覺,暗算無常死不知」,誰能選好日子肯定那一天是蒙主召喚的吉日?誰又能把握福禍無常不會攪亂你所冀望的逐順?人生有太多的不確定,唯一確定的是要不斷的追尋智慧、培養自己的內在涵養,即使人生多變,仍有承擔的力量。
最近新聞報導完李總統尊翁李金龍去世的消息後,另一則令人震驚惋傷的消息是享譽國際的巨星鄧麗君小姐的突然病逝。一個是年紀九十多的老先生,一位是四十二歲的小姐,應驗了人說:「棺材不一定裝老人,棺材是裝死人」的感嘆之語,生命長短無法設限,人的一生喜怒哀樂,轉眼成空。但是一個人的死,可以為世人留下典範,或為後代留下感人的作品,帶給大家美好的回憶,不管他個人還有些什麼遺憾,也算是很有意義了。
三吋氣離開軀體,有的是生命用盡時的自然死亡,有的是福德耗盡久病纏身的痛苦死去,另外則是像車禍、火災等意外事件的橫死;鄧麗君小姐在死之前僅有十幾分鐘的痛苦,因為氣喘,送醫途中塞車而延誤急救,致使上氣不接下氣,心肺衰竭而死。由此可以感受到她生前的造化,死亡並沒有帶給她驚恐與太大的痛苦,我相信阿彌陀佛一定會接引她到西方極樂世界。人生之苦生離死別,死之對生者是莫大的打擊與哀傷,但對死者而言可能是種解脫。
六零年代起,鄧小姐的歌聲風靡東南亞各國及日本,爾後,黃鶯出谷般的歌聲更是衝破鐵幕,深得大陸同胞的喜愛,經過數十載,擁有國際巨星的地位。但是時空的轉變,很現實的限制了一位優秀藝人想要東山再起、做回顧表演的希望,現在年輕人流行的曲風迥異,個人身體機能又不能百分之百的完美稱職時,往往有志難伸、英雄氣短;而過往歲月,高處不勝寒,人生知音許多,生命知己難逢,難免留下幾許遺憾!在一些事情不盡如人意時,上帝結束了她的生命,你認為這是一種殘忍與悲哀嗎?也許是上蒼的憐憫,不忍心她在世界上多受孤寂折磨,不願讓她受衰老病痛之苦,就在她最高峰、最美麗的尾端,輕輕的為她畫下生命的句點。
人生就是在一呼一吸之間寫自己的故事,每個人理念不同,追尋的目標不同,最後造化結果當然各異,有人萬古流芳,有人遺臭萬年,有的還不知道為什麼來當人、當人有什麼意義和使命時,又墮入下個輪迴。
大多數人就是這般隨波逐流,在人海中勞苦愁煩,在名利權勢裏奔競角逐,不知人生究竟,難以安頓身心。鮮少能真正活出人生的意義,在芸芸眾生當中出類拔萃,並對人類社會有相當的貢獻。一般人總流於「上等人談珠寶,中等人談牛蒡,下等人談豬母」的世俗層級,有錢有閒者,把玩古董珠寶,談色澤質感,談設計風格,談收藏價值;一般中等人談論牛蒡價值,因為牛蒡營養高,有益身體健康,既然沒錢相比,只好比體力;而低層者只會說家裏有幾隻母豬,可以生養幾隻小豬。生活際遇當中所感受的也僅止於有錢的炫耀財、沒錢的炫耀體力、一無所有只好炫耀動物(當成唯一的財富價值),這種人類粗淺的心理表現,竟成為目前社會價值觀的主流。人從生中來,又轉回死亡的另一空間去,世世在六道輪迴中償還前世留下來的業障,難怪現在成佛當仙者少,轉來再當人,或是當動物的人多,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人口愈來愈多,修道有成者愈來愈少的原因。
心靈被物慾雜質拖累,道理被急功近利所遮蔽,如浮雲蔽日般難見人心自性。馬太福音十八章三節裏有記載:『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迴轉,變成小孩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人一無所有的來,又將一無所有的回去,能夠純真自然、潔淨無慾、放下無事一身輕的人,才能與神相知,被神所接納,才能擺脫人世間的苦惱而得永生。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難嗎?這在於您自我提昇層次的高低而已,提昇愈高可以享受安寧喜悅的意境也愈高,不要怕與眾不同,人世間的孤寂本是聖賢人的境界,不人云亦云,不同流合污,半段思考事物反向而行,就能突破外界的黑暗與茫然,內心充滿了無限的光明和快樂。
科學家愛迪生發明電燈泡,失敗了三千次後,還廣邀朋友來家裏慶祝,朋友們不解為什麼失敗了還能大舉慶祝,愛迪生樂觀地回答:「因為放眼全世界,也只有我知道有三千種方法不能做電燈泡!」這就是觀念的改變,與世俗人不同的思考模式,產生不屈不撓的動力,為人所不能為,才會有今日造福人類的偉大發明。
普通人想法總是不斷的追求外在的表徵,或用很淺薄的觀感來判斷事情。消極者,用防的心理來算計如何才能守住現有的東西,看緊看牢不可流失;積極者,處心積慮地想從別人身上挖到什麼,好像蠶一樣不斷的吞食桑葉最終結果吐絲作繭自縛!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汲汲營營追求世俗人眼中的寶貝後,依然不快樂的原因,因為拼命的得,消化不良,壓得全身好沉重,要不就是永遠處在饑渴的狀態,填都填不滿,當然不舒服!
有一天在餐廳用餐,隔桌的一位觀眾朋友過來問我:「你在節目中談論人生道理,精闢入理、發人深省,但是你的人生能完全做到嗎?」聽了這句話,如果心虛的話,臉色一定蒼白、啞口無言。我不知道自已是不是已經百分之百的做到,但是它們早已融入身體每一個細胞中,是一種深思、領悟、與體驗。記得第一次踏上中國大陸,嚮往已久的神州,令人失望又詫異得是那兒的百姓兩眼空洞茫然,一點都不像人的眼睛,他們只是活在一種「生存」的角度、三餐飯飽度日子而已。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並不是悲歡離合,也不是失業,能否成功亦不重要,最怕是有人的身體但又流露不出觀念思想的眼神。所以我決定到北京製作節目,給予他們思想的昇華與淨化,直到華北地區小有成果才回來。通常人擁有第一個一千萬,一定先買房子、珠寶、股票等一切可以保值的東西,當我手中有這筆錢時,卻往大陸做節目,目的是要讓他們知道人類的生存並不等於生活,心靈不能提升,那麼我們兩隻腳落地和四隻腳落地並沒有兩樣。我用這種心態做這份工作,代表我生命的價值。在「一呼一吸之間」感受生命潛在無限的力量,必然對人生有不同的看法。
人生所執著的是角色的扮演和價值觀的認定,價值觀無所謂的對錯,對錯之間會產生自己痛快、舒暢、忘情、還是個人生活中的放下,都在於自己的觀感體認。但無論如何,我們有信念志向後應秉持著「滴水穿石,一日不鑿,一日不蝕」的精神,日日精進向前、努力不輟,如同一滴水每天滴在石頭上,終有穿孔的一天,如果水滴停下來不穿鑿了,石頭就不會腐蝕。它是一種信心與毅力,是我們追求人生圓滿不可或缺的要素。
人生本無來去之分,人在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突然覺悟,可以什麼都不要,便能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鮮喜悅。當您事事放不下,便無有恐怖,一個不要名不求利的人,誰能用名利來脅迫他呢?當心靈有所寄託,不執著生,何來恐懼死亡呢?有這樣的領悟,日子就可以過得輕鬆許多,才能有更大的空間和力量,去完成一些有意義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