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論今 第一輯

談古論今 第一輯之九 【肩膀不夠重 常人擔不動】

2018.11.09更新

【肩膀不夠重 常人擔不動】

 

    任何事成就與否一定和主事者的責任心有關,可是許多人碰到問題或挫折時,都不考量自己計畫處理方式是否有誤,或自省對事情付出的心力夠不夠,倒先怪起父母沒有助我讀書擁有高學歷,也沒有比別人有錢,更沒有好出身與背景,所以今天才會失敗。如果你願意拋開成見、勇於負責的話,我相信任何時間任何階段,都有機會讓你反敗為勝。扛責任也是一種修行與洗練,度過了也能達到成佛成仙的境界。

 

    今天你挑起責任,把家庭照顧好、事業做好、財務管理好,夫妻感情用心對待,子女成長細心教養,一切努力耕耘,也許成果不盡如人意,但求問心無愧,由責任心將過程中的磨練使自己智慧昇華,很多人忽略了這一點,眼前所看到的一定要實質的,我一定要有好學歷、好技術、好的背景和人際關係,才能得到功名富貴,這才是人生的代表。其實這只是工作的表相,並不是成功的意境。佛陀之所以為佛陀、耶穌之所以為救世主,因為祂們擔當了拯救世人、憐憫世人、廣愛世人的責任,無條件付出,永不懈怠,所以能昇華出與人不同的意境。

 

    俗話說:「不怕汝奸,只怕汝堅」,不怕你奸詐,就怕你很堅定。比如有人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立定方向指標已經錯誤偏頗了,行事作為又不循正道,常耍些小動作,自以為聰明,這是奸雄。即使一時有所得,遲早老天爺會拆穿他的伎倆,收回他心愛的東西。另外也有人很遲鈍、頭腦反應較慢,很認命守份又堅持地朝著一個方向走,挑起個人應該挑起的責任,默默的耕耘,遇到天時地利人和之時,便有令人羨慕的豐收成果。

 

    客家話有一句俚語:「男人無志難成家,女人無志生離媽」,意指男人沒有立定志向,難以成家立業,女人意志不堅,容易走向仳離之路。還有「腰粗肚大,吃飯拿碗公,做事不會動」,這些俚語都是在批評那些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人,家庭事務原本就瑣碎繁雜,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生命需傳承,開花要結果,沒有一樣東西是容易垂手可得,不需要當成責任去盡心盡力地做,就能坐享其成的,一分勞力、一分付出、一分代價,沒有什麼可以僥倖不勞而獲。

 

    目前青少年犯罪率節節上升,犯罪年齡日漸下降,令人痛心之餘,不得不反問他們的父母到底在做什麼,只知生養,不知教育孩子、讓他們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不懂得思考而胡作非為。為人父母是上帝賦予你傳承生命的責任,孩子是緣也是債,本來就辛苦難為,不是將他們養活著,然後送到學校教育,就可以了卻你的天職責任,在家等現成的收穫。社會的亂源來自家庭教育的失敗,來自父母不願意擔負起身教言教之重責,「責任」小小的兩個字,是人一輩子背負的情操,它也許很沉重,卻是任何事情開花結果所必須的養份。

 

    但是有太多人沒有擔當了,處理事情草率馬虎,責任能推責推,談到權利時眼睛睜的比誰都大。例如一個攸關大眾福祉的法令政策要我們配合,要我們負擔一個當國民的責任時,有人認為這是大家的事,不干我的事,少我一個人去做,不會有多大影響,難道一個團體不是由每個小我去組成的嗎?大家都那麼自私不願當傻瓜,那你就沒有權利去抱怨生活品質的低落或國格的問題了。

 

    還有些人一年換二十四個老闆,不明白「一日移栽,三日黃」的道理,今天移動了一棵樹,葉子要黃三天,才會恢復原狀。那些輕易辭職愛換工作的人常誤認,公司和我是雇傭關係,它一定要給我應有的福利和權利,至於義務隨我高興,我愛做就做,不喜歡做就擱在一邊,此處不留我,自有留爺處,何必屈就於這個地方。從沒想過,一個人老是離職就是自斷生路,因為代表這個人責任心不夠,能力不被肯定,自然沒有前途可言。

 

    當時劉備三顧茅廬,懇請孔明出來任職謀略,就是因為孔明有他的能力。如今你離職了,人家有沒有三顧茅廬請你回去或留下呢?還是棄如敝屣,唯恐你待在公司影響士氣、帶壞風氣,果真如此,就不要太自負驕傲自己有多厲害,個性不改,吃虧的總是自己。

 

    做事業如此,大到國家政治的狀況亦復如是,國家政治體系中官階多,到處可見「長」,但是有多少首長願意擔當責任,以百姓福祉為重呢?今日所見官場上,能夠下鄉為民服務的人少,在上位愛用權力的人多,或選舉間承諾支票滿天飛,百姓實質受益有多少?幾張支票可以兌現呢?民主時代為官者的責任以更甚以往,要愛護照顧百姓,建設家園,不是「當官」而已!

 

    再就個人經驗做個比喻,過去十年由於面談業務計時收費的關係,為了尊重來訪者,脫下手腕上的錶,以免習慣性地看錶動作,讓人誤會又要收費或給人催促之感。所以我已有十多年沒戴手錶了。這期間在北京製作節目兩年,往返兩地四十四趟,從沒有一趟失誤班機,只有班機誤我,為的就是一份理想與責任,希望藉由思想引導,宏觀的經營人生角度,給予大陸同胞嶄新的思維,填補他們心靈的空洞與兩眼的茫然這份責任心給我力量,再多的困難都能突破,於是我達成了心願,也成為台灣第一位至中國大陸,用直播器談「思想」的人。

 

    回來臺灣繼續製作「心海羅盤」節目,每天節目重點—專題演講「談古論今」,其主題必須日日更新,內容必須精湛而生活化,以便觀眾有實質的感受,得到幫助。每天我必須凝聚心思,考慮主題應從何角度切入,應如何帶動大家在認知上的進步,沒有講稿,必須在鏡頭前一氣呵成。節目做完回家後,看到觀眾朋友如雪片飛來的信函,困擾之多、心結之深,總希望盡快的予以回答。也從中發現社會欠缺什麼,大家渴望些什麼,經過整理,再告訴大家觀念應如何建立,該化解什麼樣的心結,才能經營出亮麗的人生。我將之視為人生志業與責任,每天很有秩序地運作這些事情,因為是責任,所以不敢怠慢,也因為是責任,所以我必須完成,才不會有所遺憾。

 

    在家教育小孩也是如此,希望孩子有責任感,自己得先以身作則,家事不假手他人,洗馬桶、拖地板、擦拭佛桌一塵不染,自己做也帶著孩子做,培養他們獨立的精神,家是大家的,需要家中每一份子來清掃維護,久而久之,孩子很自然地就順著這個方式做家事了。

 

    所以,行事為人當中不要認為小細節小問題,疏忽一下沒關係,陋習成規之後,行事原則會慢慢的偏離。就像蓋房子挖地基時拉標準線,差之毫釐,房子蓋起來失之千里。由此可見,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指標或方式,稍微隨便鬆懈不在乎,你會發現自己慢慢的脫線了。

 

    小至個人,大至國家,責任是我們生存的必備要素,所有的百姓都瞭解自己角色的扮演,願意扛應盡的責任,而在上位者對國家政策也不會依個人脾氣或喜好,隨意脫口而出,不負責任。那麼國家自然富強,生在台灣的人才會幸福。

 

    「肩膀不多重,常人擔不動」,如果你願意用智慧和毅力去突破責任帶給你的壓力,認真地做完它時,你會覺得自己離神佛耶穌愈來愈近了,腳步走得愈來愈漂亮。責任不單是我們角色的扮演,善心得付出也是責任,憐憫、體恤、幫助他人都是責任、其實這些情操感情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內心,只是你沒有去發覺它而已,當下發覺並不遲,在沒錢的時候你出力,沒力的時候你出誠意,重新擬定人生觀,那麼社會就能更加得祥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