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論今 第一輯

談古論今 第一輯之十七 【心無罣礙 無有恐怖】

2018.11.17更新

【心無罣礙 無有恐怖】

 

    本章主題是從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摘錄而出:「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取其中「心無罣礙,無有恐怖」八個字,原因是自從開播心海羅盤節目以來所收之信函,及從社會上每天所發生的新聞,讓我深刻體會到現代人活的並不開心,時時緊張,事事擔憂,內在心性充填著尚未發生,假設懷疑的問題,然後煩惱在先,在此以它爲主題來探討,是希望大家能以平常心來看待人生,用歷練心來修持本性。

 

    人之初,讓我們瞭解嬰兒時期就已萌生罣礙心理,從逾時餵奶的焦慮,變成嘶喊的哭泣;到初入小學,考試分數與嬉戲玩樂中的取捨矛盾,也是種困擾心理的選擇;輾轉至青少年階段,罣礙著臉上有沒有長青春痘,身材是否高挑,人緣能否四處逢迎;到適婚年齡時,則開始罣礙感情的著落點,不知能否找到如意郎君或理想情人。接著成家後,夫妻倆又罣礙著如何跳脫無殼蝸牛族,每日冀盼著擁有自已的房子、工作升遷的機會、生兒育女的香火傳承,舉凡這些又變成另一階段的煩惱。直到經過歲月的洗禮、人老珠黃時,仍解不開罣礙心結,孩子出息長進與否、孫子的健康、退休、婆媳的問題,一切人生循環不已的煩惱,有增無減,造次上演。如此可想而知,眞正快樂的日子有多少?假如已活過一甲子歲月,回首一盼這輩子讓你高興愉悅的事情又有幾何?可能屈指一數,寥寥無幾,而憂心掛慮的事卻一籮筐!所以不難瞭解,爲什麼人類的臉上永遠寫個「苦」字、而走完一生。

 

    人生爲了生存,就必須在士農工商各行業中,尋找落足點,而如何釐清天附責任,與人間名利的分別,罣礙之心,常是經營人生最大的絆腳石。就如公職人員應認清本身是公僕的角色,是來還前世讓人服務的債,依現在民主的社會,迥異於過去歷代王朝,權勢已不能胡亂行使,公帑更不能予取予求。既然身爲公職人員,在朝爲官,是否能有「無官一身輕」的悠然自得之情呢?人云:官有二口,「無官」就是不用兩個口、兩張嘴說兩套話來行事,自然心中坦然磊落,身輕無罣礙;無罣礙就是沒有得失心,今天就算主管更替,更況乎公僕的本意是造衆之福,將自己奉獻於人群,不是來侍奉主管的,有這種獨樹一格、釐清責任的想法與擔當,事情自然做得心應手順與悠然。

 

    再者,以稼穡養畜牲爲生的農人,一年四季,早看東南、晚看西北,每日擔心著是否風調雨順,而對飼養的牲畜猛打抗生素,怕得瘟疫,所種的蔬菜農藥加重,擔心病蟲害,產期如果豐收,又惶恐果多賤農,賣不了幾個錢,只好倒給豬吃,如果僥倖產量減少,賣得好價格,政府爲了應付民生需要,又實施進口補充政策,一刹之間的好光景,又將變成雲消霧散的結尾收場,這種反反覆覆的日子,想讓農夫心無罣礙實也難忍!

 

    但是退一步反觀來想,選擇以農牧爲業、耕耘牧養,原本就是本業工作,更是上帝特別賦與的角色,今天所耕種的作物是爲養民並非利己,遍撒的種子,是上帝恩情的賜予,豐收的農作物是爲了替上帝供養生靈,更讓人類擁有精氣神之後,能專注地修身養性。如果願依這個角度來側看事情,作物的豐收與否、價格的高低起伏,在心境上所産生的罣礙,必將讓人釋懷不少。畢竟,農牧傳承的工作是爲養生靈,幫老天擔當了這份職務,是神聖而不可輕視的崇高理念,更非從價格的高低中可以取代。

 

    可惜大多數農牧人悟不出個中道理,掛在嘴邊的話,常自怨書唸得少,一輩子認定只得與牲口爲伴、鋤犁爲伍,永遠無法大富大貴!其實自古以來,學識與富貴本就無法劃上等號,諸如孔子的學養,但爲了傳道周遊列國,生活潦倒的寫照卻是事實。而一般學識豐富的人,並非每把鋤頭都拿得起,每口畜牲都能養活,因爲農牧是專任角度,更是蒙上帝厚愛之下,最能經營福田的一份工作。所以,當落下鋤頭、拉起耕犁、倒下餿水時,酸鹹汗珠滴落在背夾中,應有一絲安慰與溫暖,因爲上帝正眷顧著爲祂擔當傳遞食物的子民,雖然沒有高官奉祿的代稱,但卻賜予天地最尊貴的職位,名爲「農牧人」。

 

    至於專業技術人員則是帶給人類改變生活品質進化中,必須蘊育出來的人才。這群在政府單位或企業體屬於遠離權力核心的人物,工作使命感是如何培養後繼之優秀科技人才;既然明知不在其意,則不謀其事,更應瞭解位高權重是政治人物的理想,而科技官僚是謀求學術與實際結合的操刀者,由於手握刀刃,是爲了削平人類生存方法的贅肉,繼之提高生存品質的素養,而非橫切直劈斬出一片權力的天地。爲此遠離權力的戰爭是道不同不相爲謀的認知,更是明哲自保免因離經背道、捲入權利是非後、再努力給自己工作上無窮罣礙的結局。以上所言,是對專業科技人才的人生之諫,更是人盡其材的眞實剖白。

 

    朝代因歷史人物的思想而改變,經濟行爲亦會隨著環境而變遷,目前許多商人爲了面對台灣經濟低迷,人力難求的困境,紛紛考慮將事業移往海外,冀望尋求事業的第二春。然而,時機再好都有人賠錢,景氣再差仍有人賺錢,所以賺錢靠運氣,做事靠能力,商人所做的事業就是與運氣在輸嬴。而「事業」另一種解釋即「服侍的業障」,由於這個業障如影隨形,寸步難離,恍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想不罣礙更糾纏不清,且既然已登上高賈之船,前程航向當然以賺錢爲目標,但眼望著長江後浪推前浪,不畏生死前仆後繼者,猙獰又貪婪的臉譜,在僧多粥少的現實環境,眞有幾人在此航向中,能衣錦榮鄉歸故里呢?人說:「事事皆可換,唯獨商賈難回頭」,金錢對人性的誘惑眞是無與倫比,走在運氣中,由於人事物的結合,才能鑄成賺錢的時機,更況乎人二腳、錢四腳,除非錢不請自來,否則永遠望塵莫及,如此人生背著「服侍的業障」,又揮斬不掉期待未來富有的幻景,當魔心轉念時,作奸犯科的行徑,必將浮上腦際,身繫囹圄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爲此角色扮演於事業中僅以賺錢爲目的者,應該瞭解罣礙之心並非設定錢財而已,人背「服侍的業障」,何時能以圓融方式卸下肩挑重擔,才是事業人最終目標。有此了悟後,才能意會「工作是一種執著,財名富貴是一種附屬,最後經驗歷練才是眞正所得」的「侍業」精髓。

 

    再者於親情之間,對父母生命長短的擔憂應轉換成關心與照顧,生命貴於深度而不在長度,應分憂長者的修爲是否已屆了悟之道,將來往生,能否跳脫輪迴而渡彼岸,歸往西方極樂世界,晚輩又能平靜面對生離死別不爲哀悽。如此轉罣礙爲昇華,才能悟透人生經營之主旨,意即:生命經營之最終目的,即「下輩子不要再來當人」。

 

    天地之間並無貴賤之分及大小之別,在上帝主宰一切中,非總統最大,而是能放下的人最大,仁者無敵,無慾則剛,「往生」的深度是不留一絲痕跡、不眷戀任何情事,一心直向佛陀走。而罣礙必然衍生恐怖,若以恐怖之心滲入生死之間的空隙中,來浸蝕活著的歲月,結果所呈現的,必然是輪迴不斷、六道不散、生死不換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