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五輯
一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十二【家內不修善 神佛不上案】(2)
2019.08.19更新【家內不修善 神佛不上案】
■立善根行善氣
當我們行功立德之際,我們的言行舉止不需要藉由外在標榜,也不需要虛偽巧詐的極盡表現,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神佛都盡收於眼底,如果你行的是善根善氣,這個家就會開始慢慢茁壯,相對的,若行不好的氣,那麼你的家必然也會開始腐朽。我們都不是第一次來當人,對於任何遭遇的承受過程,千萬不要怨天尤人,因為這並非老天爺故意給予,而是我們的因業果報對號入座一一呈現的,不管是生理病痛、親情背離、生意失敗、感情挫折,或者是家人身體上的殘缺等都是。任何景況的到來,我們都要一一接受並承擔累世因果,因為唯有認清事實才能夠釋懷於現況,也才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若果能做到這種善根的認知,就會散發一股善氣,口不出任何穢言,看待事情自然都是非常亮麗的一面,甚而還能了透過去的蠢前因、敗後運、毀於執迷不悟。今天的悟是因為我們機緣已到,只要願意敲開心扉之門便得以重生再造,此時我們產生的極樂思想,並不是來自於我們的所得與應有,而是我們內心的無窮與寬闊,慢慢地帶我們往善的方向前進。
現實的人往往認為善行並沒什麼好青睞的,還揶揄他人的善行不見得有好的回報,甚至在看待別人的久病老死時,也將它歸咎於善行的不值,所以說人與人之間的層級是不一樣的,一公斤的鐵與一公斤的棉花同等重量,但是因為質不同,所以無法相互比擬。同樣的,我們覺得欣喜、趨之若鶩的事,在他人眼中或許是索然無味的,因為彼此水平不同,需要也就不一樣。喜歡做善事的人喜愛接近善根善氣,持有好觀念的人,看待自我要求為順其自然的表現,而不是特別的節制,他們所想的都是愉快、善良的一面,所得到的舒服也就是一種回報。善行所得到的回報,不一定是家財萬貫、中彩券或是高官奉祿,這都不是我們所要追尋的方向。持有齷齪思想的人,則成日怨天尤人想著如何殺人放火,心中老是嫉妒、仇恨著別人,所有事情都可以令他惱怒生氣,這種人是多麼的倒楣與可惡呀!
當一個人認不清方向時,思想行為就會變得幼稚,幼稚的人抱怨通常比較多,很多時候他們從來不會考慮他人,更不會付出他們的善根善氣,遑論善行了,他們只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才能多拿多取,如果這一類人的心思變成社會的主體價值觀時,善良的人必然被排擠於外。但是,我們根本不用擔心、恐懼這類問題,因為當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當人時,就已經有了一股勇氣,它不是面臨生活困頓、經濟潦倒的勇氣,而是屹立於此,堅持培養一種好觀念的勇氣,以此觀念為後盾,就像有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做靠山般令人安心。當我們以神佛的德行為追尋目標時,格局自然會放大,對於世俗鄙陋、幼稚無知的事情,不但不受其擾還能感到清爽無比呢!但若我們本身不求長進、思路呆滯,只會在無謂的事情上斤斤計較,有道謂「蚤多不癢,債多不愁。」當身上的跳蚤很多時,咬起來並不覺得癢,但如果身上只有一隻跳蚤時,絕對會癢的不得了;同樣的,欠一個人錢時,還會覺得不好意思,但當債務多,欠的對象也多時,臉皮自然變厚,也就覺得沒什麼好煩惱的,當行事作為到這種程度時,只得用「寡廉鮮恥鮮矣仁!」來形容了。沒有廉恥觀念的人必然沒有慈悲喜捨之心,這種人絕對不會定位自己的價值觀,而是隨波逐流跟著社會洪流一唱一和,一個家庭中若有一個成員存有這份思路,就會由一個人開始影響到整個家庭,難防「三人成虎,同室與謀」的局面。
■葉落九州根同一處
原始根氣談的是大觀念,而不是日行一善的瑣碎之事,觀念樹立正確,枝節自然就會發展,所謂「葉落九州根同一處」,儘管所有的樹葉都掉光了,但出於同一根系的葉子終究會掉落在同一塊土地上,這表示只要我們能掌握大原則,大家的口徑一致,對錯自然也都一致,如此在對與錯之中自然不會有模糊不清的地帶。能堅持做事的角度,並把它當成生命中首要的追尋,才是所謂的「第一」。在人生的追尋中有首要、次要、必要與不要之分,這是自己可以篩選的,只要我們在當人的這輩子將根氣當成首要來經營,就不會滋生令人看不開的枝枝節節的事情,更不會因兩岸關係而緊張惶恐,因為那已經不是我們要管的事。這些年來,子弒父、子逆母等違背倫常,大逆不道之醜陋情事一再發生,這些心神兇殘的殺人犯,雖說最後都必須繩之以法,但不管是人界的法或天界的法都一樣,律法足以刑人,卻不能廉之以人,沒有人能保證服刑後的人就會變得廉潔清心;依法殺身不一定能成仁,但靠智慧啟發、用原則看待,卻可以引導內在的廉潔與仁義之心。
不管我們前輩子的命相為何都已不重要,要珍惜的是擁有人的這一份比賽權,比不是比在家財萬貫,而是比在儘管眼界所見琳琅滿目,但我心卻能處之泰然,保有自我追尋的遠大目標,這是當今每一個人心中都應立下的根基。過去的人無法全然得知外面世界發生的事情,但現代人電視一打開,繁華世界觸目皆可及,有如順風耳、千里眼般,資訊來源多不勝數。此時的人類應當感到當人沒什麼意思,因為該看的都看了,過去可能因所知所見有限而心存遺憾,所以這輩子還想再來當一次人,但這次一切都看盡了,更應該建立「下輩子不要再來當人」的情操。神佛之所以不上案,就是要看人們用什麼根氣做人,我們不要以流俗的宗教觀來看待神佛,愚昧的以為供奉時神佛若能吃一點供桌上的祭品,才代表有顯靈,其實神佛是否來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須心意誠摯。當我們進去廟宇殿堂時,除了當下的鞠躬行禮與心中的一份尊重之外,還要存有對神佛嚮往的願景,好讓自己能往更遠大的目標追尋。每一個人都應該將自己看大一點,所謂的三世諸佛與過去的五百花聖佛、百億金剛丈佛,都是過去的佛,現今廣大眾生也是從過去的佛轉世而來的,只是人類愚昧不知道自己是佛而已。因為人們一直將自己當人,所以越當就越不稱職,等到最後所有事情坎坎坷坷時,才發覺一世的潦倒不只是經濟狀況,最重要的是我們不但無法凝結精氣神,還讓自己生存的有如漂泊的浮萍,可憐的是我們的心沒有依歸的地方,我們的情緒、靈魂更沒有一個立足點和方向。
■口徑一致的修善
一個家庭中所有成員的口徑一致就是在修善,口徑一致一定是往好的方向走,那就是修為的善行。如果口徑不一致導致大家爾虞我詐、爭鬥不休,這個家絕對不可能散發禎祥之氣,到最後每一個人都變成仇人相互不容,所以最累的並不是人活的歲數長短,或是死後沒有遺產,而是往生後還被人笑說沒有修為,這樣一句話就這麼跟著自己,無任何餘地可與爭辯。修為與外在物質環境一點都不相關,「心海羅盤」的讀者,聽眾的素質絕對都是相同比重、一樣高貴,因為你們的知識同源,對於所追尋的目標自有主張,如再經過一些薰陶與帶領,必然更能瞭解人生追尋的明確目標與方向,也就是「下輩子不要再來當人」,這一股方向自會印證出大家的格局。這並非一種消極態度,反倒是因為積極做人,所以這輩子認真做完,下輩子就不再來做人了。人生看透的時候,就不是傲人的財富數字,更不是讓人特別稱羨的地位,最重要的是活得紮實,如此必然能充分感受到「百善孝為先」的況味,這裡要談的不是對父母親盡孝道的對待問題,我們所要帶動的是一個家庭裡善的根基。過去農業社會中,家風的承接全靠長輩對晚輩的口語傳承,為人家長的必須適切的拿捏教兒育女的人生觀尺度,也就是所謂的:「寬嚴能適中,便是好門風。」這個尺度也會同時影響後代子孫做人行事的風格。所以,後代的我們對於上一輩普遍有著百善孝為先的情懷,這是敬重他們傳承家風的自然心意,就像我們對天地的尊敬一樣,孝代表的不只是服侍供養,也是一種效法,一種尊崇與依循。
「家內不修善」的「善」就是規矩,當一個家中不修規矩時,神佛當然就不上案,因為我們釐不清人生的目標與方向,人生的演法便跟著全無尺度。如果我們能很明確的往一條路上走,追尋著自己曾經走過的事蹟,感受著自己對世人的慈悲喜捨,自我價值觀的選擇,以及提得起、放得下的果斷,那麼神佛隨時都會在我們身旁。人生的方向不是虛無飄渺的,它可以從不同境界的思考中去追尋生命的根基,也能夠當下斷掉繼續當人的念頭,所以說是「尋根斷念」; 「尋根斷念」意味著下輩子不要再來當人,若能從這兒啟蒙,那麼家中設佛堂只是供養的方法與誠意罷了,人生的學習與追尋才是最終的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