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五輯

一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十二【家內不修善 神佛不上案】(1)

2019.08.18更新

【家內不修善 神佛不上案】

 

 

就先天條件來看,家有內在、外在與表象之分,多數人都把門牌號碼當成家的象徵,或者以為家就是磚牆結構與人員等元素組合而成的,其實真正的家存在每個人的心田裡。人體的外觀就像一座城堡,眼睛是我們的窗戶,耳朵是我們的鐘鼓樓,嘴巴是我們進出的城門,也是運輸疾病與災禍的出入口,四肢是我們的城牆,肉體則是我們的土地;人的軀體無法久留於人世間,終有一天城牆會腐朽、窗戶會倒塌,所有外形都會因為時間的剝蝕而成斷垣殘壁,但靈魂卻可以世世代代,綿延不息的長存。心中的家所存在的質地即是靈魂所蘊含的那份清澈感,而每個人心神中的精神、靈魂與智慧,則是這個家真正的主人。

 

接著,我們再看看另外一種家的組合,這個家的組合元素為「緣」,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其生存過程勢必和命、運息息相關。今天某家的孩子可能一生下來就肢體殘障或聾殘瘖啞,在這樣的過程中,為人父母者眼睜睜的看著同樣懷胎十個月,在懷孕過程中,對於胎兒的養成、調息、照護一樣遵照醫師指示,為什麼獨獨自己生出有問題的小孩,甚至一輩子都無法醫治,這樣的事實著實讓許多父母無法承受,甚而有感於上帝不公平的對待。這樣的狀況,導致孩子一生下來就扮演著不幸的角色,不但造成父母身心上的沉重負擔,還帶來嚴重的經濟拮据問題,而為人父母者也承受著諸多糾結的情緒,有時自責對不起孩子,有時憤怒自身遭遇,有時候又怨天尤人,許多錯綜複雜的情感在父母的心性中展現無遺!生命中的諸多煩憂不平,乃因為大多數人不瞭解「不知命無以為君子」的道理,若「命」是先天定位下來的格局,我們就應該眼界放遠,將其當成一輩子的考驗來看。老天爺並沒有為任何一個人特別創造出財名富貴或貧賤夭壽,一切都是我們上輩子因業果報的呈現。有些人在這一輩子過得非常淒慘、坎坷的生活,周遭許多人也就展現出慈悲喜捨之意,施予憐憫之心,顯示自己也是懂得仁義道德的人,然而可憐的人過去往往也一定有可悲、可惡之處,如果沒有這些思想的累積,現世裡就看不到邋遢潦倒的人。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東方中國是一個智慧的國度,在這個國度中有許多學術思想可以輔助每一個人走出人生旅途中的坎坷;坎坷路途其實是充填著知識與智慧的,尤其走到最後,學得越多的人會從大自然賜予的福氣中,將人生深刻的定位在智慧昇華的最高極限,這就是「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身體殘缺不全的子女,從孩子的身軀與心思可以顯現一個家庭是否有修善,在《地藏王菩薩本願經》中有著以下的描述:「癃殘瘖啞的背後代表著輪迴的無止境,就像一個宇宙的四時循環規矩。」舉例來看:每年國曆四月時期,臺灣海域黑潮所形成的水流,會孕育出大量鮪魚,但有一年在應該盛產的四月間,卻沒有捕抓到半條鮪魚,原因在於當年為農曆閏四月,以中國三十四個節氣來推算,當時還屬於冬末時節,而不是四月份應有的初春。季節如此鉅細靡遺的變遷,不斷衍生出自然界的循環,既然四季循環有一定的規矩,那麼人類倫常中的輪迴因果一定也有它的時空造化。有些人一輩子鬱鬱寡歡,乃因為他們太認真、太在意於所有的失敗和落寞,又沒有陶冶舍利子中的靈魂,他們不了解自己真正要追求的是內在靈魂的澄淨。在我們周遭的鄰里朋比中,必定看過或聽過「報應」一詞,所謂:「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只是時機未到。」「時機」指的不是被殺、被砍的時機,而是讓一個人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個事件中失去智慧而得到一份痛苦。

 

「家內不修善」的「善」應該定位在哪一種角度?我們對於「善」這個字可能還很模糊,但是如果將它如庖丁解牛般的解析,「善」的真正含意即是將人的角色扮演的非常通透。當人這一輩子的善行不只是捐錢而已,當一個人真正扮演自己的角色時,最可貴之處在於觀事透徹、行事紮實。為善必然得先從天、地、人之中做定位,我們必須先尊天為大,將供養天的方式看待為一份尊崇,並心底長存著敬謝之意,因為有上天的鋪陳帶動,才有今天的我們站在這塊土地上扮演著人的角色。談到天就會論及宗教信仰,宗教情懷不應失於偏頗或彼此排斥,世界上有一些國家的宗教排他性非常強,這代表他們對於認同上天的先天根基不善,一個人如果對天不善,其他方面也就不用多談了。

 

 

 

■用虔誠的心與神共處

 

 

您是否曾質疑於神的存在?或對於命與運的看法有所疑惑?不管你的宗教信仰為何,千萬不要因為科技走向,就認定這些東西為無稽之談,或者非得要以科學角度印證或親自觸一碰,才相信其存在的真實性。我可以大膽的這樣說:全世界的科學家都是發現家,而不是發明家,他們只是發現了造物者創造地球的最初資源,再利用原有資源的組合推動科技的進化,至於冥冥當中不一定感受得到的渾沌之體的主宰,早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種下了後世子孫和物質資源,因此,對於神佛是要以迷信之說看待?以科學的角度詮釋?或者用虔誠的心與祂共處?自是不難理解。

 

中國是一個智慧傳承的國度,五千年來醫命卜相的相關書籍,在今日市坊間的各大小書局始終位居銷售排行榜上,可見人類總好奇於未知世界及自我的一切。只是一般人不敢全權導「因」為果,因而在真假之中存在著相當強烈的矛盾感,只好透過人類的語言和文字不斷的印證。其實一切真假的印證,需由自己行善的表現與內心的感受得知,如果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偏頗之事,就有得到惡報的一天,但若果我們所為均是善行,那麼即使默默的去做,終究會有得到善報的時候,如此看待,心境自然寬廣。有許多人在宗教門內看待神佛的境界太過膚淺和小家子氣,當他們舉香拜媽祖時,祈求的是身體健康、舉家平安,或者期望自己的虔誠膜拜能讓病入膏肓的家人獲得奇蹟;當他們膜拜關公時,求取的是財氣與生意興旺,就像一些商家為得門庭若市之勢,通常會在店面供奉土地公神。對於所有神佛的尊重絕對不要盲從,若果把這份對於神佛的關懷,敬仰與供養的情操,侷限於個人的私利,難免被掛上迷信之名,或者譏為無稽之談。

 

神佛從來沒有挑過供養者,祂接受供養的大原則只歸於人們本身的善根與善氣罷了。善氣是一份善良的風俗傳承,如果家裡有人不認同神鬼命運之論,總執意認為自己最大,並認定凡事都靠自己堅毅不拔的性格、能力與聰明,才會有今天的成績,這種淺顯又不足以為道的見解,只會讓自己膚淺的當了一輩子人,如此這個家是非常難存有善根的,因為這樣的磁場根本不可能與神佛有所接觸。相對的,如果一個家庭中所有成員對於神佛都位卑陳高,懷有一份恭敬心,那麼這一家人必然很有佛緣和神緣,這家族的成員不但性向接近,而且具有彼此尊重,相互對待的智慧,對上的尊重自然能夠轉而形成對下悉心無盡的照料,而幸福之門也會理所當然的被開啟。幸福之門的開啟同時使得我們這一張嘴不會口不擇言,引來一些沒有必要的禍端。民國八十三年,臺灣旅遊界發生了舉國同悲共憤的千島湖事件,當時對岸的搶劫犯將臺灣旅遊團一行人關在船艙裡活活燒死,兩岸關係因此一度陷入膠著狀態,最後嫌犯被逮捕歸案處以槍斃,事情暫告段落。然而,當飛機將罹難者遺體代運回台時,當時全國正處於激情憤怒的情緒下,因此毫不考慮地就在國際機場設立追思靈堂,此舉讓我感到相當忐忑不安,因為機場象徵一個國家的門,就如同人的嘴巴一樣,在機場設置追悼的告別儀式,可能會引來後患,未料大園空難緊接而來。這個事件也在啟示著我們:一個家庭修善與否的關鍵在於嘴巴修練的程度,口是一個人的心神,講話態度與做事角度,如果我們心中沒有那樣想,當下就不會那樣講,當口中的話衝出唇齒時,即可評斷出一個人修持的善惡程度。

 

 

 

■建立孩子的獨立人格

 

 

「家內不修善」的「善」指的不是有形的布施,慈悲喜捨即是仁義,當我們能力所及時就多行仁義。每一個人都要能夠帶動全家有志一同的信念,對於神佛的膜拜態度,應該是恭敬不阿諛、不諂媚、不期待,更不做條件式的要求,以禮敬之心看待我們賴以生存和孕育萬物的這片土地,並懷有尊天敬地的情操。而且,不一定要在家中供奉佛堂,才能表達對神佛的尊重,當我們經過任何的佛寺、廟宇,在眼底盡收其巍峨壯闊的同時,心中應暗自期許以寺廟中的神佛為目標,期望自己和祂一樣活得清幽,受世人尊重。如果我們能夠修行到尊於上,謙於下的境界,那麼不管生出來的小孩是否殘缺,我們都能運用自己的精、氣、神,讓孩子的身心無所缺憾。為人父母者最重要的責任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盡全力栽培,並為他們擬定成長計畫,這不只是讓孩子學成歸國得到好學位,最主要的是培養他們內在心性的成熟。心性的成熟即是價值觀的成熟,在他們懵懂未知、渾沌未開的時候,我們就要開始樹立標竿,慢慢建立孩子的獨立人格和主體思想,讓他們不會傾向於人云亦云的觀點,也能免於一知半解及制式教育的恐懼。在此我要強調的是價值觀建立的重要性,它不是有形的數據,也無法依此評論出成績,但是它卻經由每一對父母口中說出的每一句話,直接的影響孩子一輩子所持有的看法與觀念。

 

在臺灣,一般父母對於子女的關心都僅止於只要孩子乖乖的不做壞事,能夠獨立照顧自己就行了,這是父母在教育觀念上的缺失。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一塊寶,父母要高興的不是有兒女可以傳宗接代了,而是因為有了子女,自己跟著也有了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志向;父母的價值觀越恢弘,相對的孩子所介入的影響力就越大,父母也就更有標的與他們對練。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即是善根,一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包容了一切;臺灣是一個快沒有心的社會,沒有心的社會其善根是無法成長的,更不用談及生命及文化的延續。舉凡現今報紙一攤開,從政治版、社會版、金融版,當所有版面都瀏覽過後,我們會發現百分之八十的報導盡是壞事情,百分之十五則是消息面的報導,剩下不到百分之五才是正面的新聞,這就是現今整個社會的結構,社會價值觀扭曲的情況可見一斑。新聞媒體所報導的殺人、放火、搶劫等事件,林林總總的根本數不清,社會價值觀扭曲到如此荒腔走板的地步,每個人都不能拿免戰牌置之度外,因為這個土地是我們實質生活的地方,每一個人都應趕緊端正自己的生活觀念,進而樹立一套正確的價值觀,為自己也為後代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