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五輯

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三【攻其所惡 思其堪受】

2019.08.04更新

【攻其所惡 思其堪受】

 

 

近幾年來,臺灣發生了許多過去未曾發生過的事情,除了工商業社會的急遽變化之外,人心人性好像也出現不穩定的狀況,相信每個人心裡或多或少會覺得這個世界變了,但是,共同生存在這個環境裡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同時檢視自己,是否認真的看待過自己,也尊重過別人。從過去農業社會到今天的工商業時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從過去的和睦到今天的疏離,而且越來越缺乏互相尊重的態度及包容性。所以,當我們看到令人深惡痛絕的事情,全民百姓的每一份子固然應該同聲指謫、共同討伐,但大家是否也曾探討過事情的發生緣由,為什麼這個人會做出這種事情?為什麼這個社會會出現這種現況?這當然與從小的成長教育有關。

 

在家庭生活中,我們對自己的子女是否給予該有的尊嚴與尊重?在與他們的互動之中,我們是否真的照顧到他們的自尊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青少年階段或是成年時期會做出一些駭人聽聞的事,一定是因為心裡長時間所累積的不平衡所致,今天這個專題就是要讓大家一起來檢討,看看自己平時的待人處事與言談,是否讓別人承受不了。

 

 

 

■尊嚴是走好人生旅程的關鍵

 

 

前幾年新竹監獄的暴動帶給我相當強烈的感受,記得那些進入監獄的孩子,他們的體型、體態、健康程度已經不像青少年,有些在特寫鏡頭底下呈現的臉龐,甚至讓人覺得蒼老,而且失去青少年應有的清純,我相信他們的成長過程,一定累積了許多導致蒼老的因素。進去少年感化院的這些年輕孩子,有人來自單親家庭、有人是孤兒,不像一般幸福的家有父母親充分的管教與照顧,因此在他們成長的過程裡,不管是學業或是基本的生恬,通常都無法得到百分百的照顧,也因為這樣難免受人鄙視,這個鄙視可能來自於學校的老師或同學,就連回到家裡,也得不到一絲絲的溫暖,因此這個孩子從小就憂愁滿面,到十七、八歲時就已顯得蒼老。

 

尤其是少年感化院、監獄的教化程度只有教沒有化,畢意竟在那個地方的都是犯錯的人,管理者勢必用另外的眼光看待,認為他們就是與社會隔離來受苦刑的。隔離絕對讓人覺得沒有尊嚴,一個人若時常被指指點點,終會因為羞恥而生氣翻臉,在接受這種打擊的同時,心中便生乾脆壞到底的念頭。所以在那個地方,看不到被收容的這些成員互相比較榮譽感、尊嚴,相反的,他們比較彼此的犯罪記錄,看誰犯的罪多、犯的罪大。根據報章雜誌的相關報導,監獄產生的任何暴動,如果其中有一人做壁上觀,不參與這個行列的話,就可能受到其他人的排擠,甚至倒楣的事情就會發生在你身上,難怪很多人說進監獄只會愈關愈壞,因為在監獄服刑時,只能學到簡單的加工技術,對於人性尊嚴的回復卻毫無助益。在那個地方非但無法找到重新肯定自己的機會,還要備受煎熬和侮辱,這種侮辱可能是當面不能承受的,當一個人的尊嚴喪失時,久而久之,就不可能在人生旅程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所以,雖然只是一句話,但一旦掛在人家心裡,極可能會徹底的擊毀別人。對於那些在社會上曾經犯過錯的人,凡人對他的指責當然是一種正義的表現,但是,在正義的背後,卻可能同時戕害那個人重新站立起來的機會,所以,在談論別人的是非時,也要考量對方是否能夠承受。

 

 

 

■親子之間不可承受的話語

 

 

姑且不論社會整體,現在回頭談談我們的家庭。男女之間由兩性關係形成夫妻,夫妻關係的建立,必然在兩人感情恩愛的基礎下,願意共同組成一個家庭。但是一旦家庭組成之後,先生們為了事業奔波,難免覺得苦不堪言,加上結婚久了之後,夫妻間講話的尺度也會隨之放寬,講話越來越重,從來不去思考對方是否能夠承受。尤其許多妻子為了先生與子女付出所有的心力,因而比較缺乏機會接觸外面的生活,於是先生便認為妻子沒到外面看看世面,什麼都不懂,當一個家庭主婦長時間累積這些感受時,無形中必然會徹底摧毀自己的信心,進而產生以下的懷疑:自己的人生角色,是不是只當人家的妻子,母親而已?外在所有的事物對我而言,好像都觸摸不可及,我的能力已經不能夠與人相比了……,這都是當先生的人,常常在無意中用很多話挖苦另一半,久而久之也就註定了身旁女性的命運,雖然臺灣的女性主義已經抬頭,但這種問題還是非常的嚴重。心海羅盤開播後,讓很多七年之癢、十五年不講話的夫妻朋友們,因為看「心海羅盤」而建立了共同嗜好,甚至產生許多過去沒有機會促膝長談的話題,現在他們談到三更半夜還欲罷不能,因為找到真正的目標,所以不會用過去那種膚淺的態度來看待婚姻關係。

 

一個人想談什麼、說什麼,完全由你口,但是說出唇齒的這句話,有時候會掛在人家的內心裡,產生持久而不可磨滅的痕跡。對子女也是如此,在教育子女的同時,你的話語給他的感受,鼓勵一定大於指責,如果你鼓勵有加,相信孩子必然會盡量的少犯錯,但如果你對他的指責常常掛在嘴邊,孩子一定不會有信心。記得小時候,母親對我們說話,總是一根手指頭指來指去的,指久了也會沒志氣,覺得自己好像真的很笨、技不如人、讀書也不如人,好像什麼事情都沒辦法做。許多十五、六歲的青少年朋友,不知道什麼叫困難、痛苦,但居然有勇氣跳樓自殺,這通常來自於父母親長時間給他的壓力,從一個眼神、一個嗤之以鼻的講話口氣,以及所有的相處對待中,讓他不斷的退縮,退縮到當人的底線時,他當然就不想當人了。

 

 

 

■社會亂象人人有責

 

 

一個人可以忍受饑餓,但不能忍受侮辱;我們這個社會非常欠缺包容力,導致很多人的自我意識相當抬頭,任何事情看不慣時,話就直接的衝出去,雖然是小小的幾句話,但不知道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就像現在的報章雜誌,一定要聳人聽聞的新聞才有資格當頭條,但看久了也就麻木了,於是很多記者對新聞的攫取無所不用其極,並採用極盡挑逗人性的字眼,他們的目的就是企圖挑起每個觀眾對這則新聞的好奇;但是他們一定沒有想過,這則新聞對整體百姓的心性會產生一種無形的傷害,讓人愈來愈尖銳、刻薄,又缺乏同情心與包容力。

 

一個社會之所以會亂,每個人都有責任,當社會發生任何問題時,在本島生存的兩千三百萬人,人人都有責任,因為這是群居在這裡的每一個人的價值觀、道德觀及行為匯聚一起,才會捻捏出今天的結果。我們不能說這與我無關,那是他家的事,不管哪個人犯了錯,都是因為我們的社會有不健康、不衛生的共識,方導致很多人脫軌,很多人以自掃門前雪的心態看待這個脫軌,好像這些都是報紙、電視上的新聞,永遠都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這是非常大的錯誤。

 

由於大家都了解傳播善知識的重要,「心海羅盤」也承蒙大一家的支持,維持一定的品質。臺灣有個以狠毒出名的雜誌社,有一天他們的記者跑來採訪我,雖經我不斷的婉謝,他一樣非常堅持,最後我還是答應他,將十幾年來,為了從事社會工作所走過的路,一五一十、鉅細靡遺的告訴他,他非常認真的寫成一篇公正報導,沒想到這個稿子一交回雜誌社,當場被他的總編輯破口大罵,「到底你拿了人家多少錢,不然為何把他寫得這麼好?」一樁報導難道一定要寫得很難聽,才值得大家看嗎!?難道我們的社會不能創發一些賞心悅目的新聞畫面,又或者一定要夠刺激、夠聳動的新聞才能當頭條,這真的是一個病態的社會。

 

從平面報紙到電視新聞畫面,在在讓人充滿危機意識,社會的人性化已經迷失了,這些社會新聞讓很多人身陷囹圄,也讓許多受害者的家屬對兇手恨之入骨,他們覺得家人生命的被剝奪,兇手本就罪有應得。但是換個角度看看,你的親人已經走了,他們犧牲的代價,並不是要換得兇手被槍斃,或者被關上二、三十年,這樣不過是業障再造,只是開啟另一個無法解脫的循環而已。如果苦主能夠發揮大智慧,懂得看待人生,則在兇手被法院判決之前,實在不需要咄咄逼人,也無須刻意讓法官感受自己的苦處。相反的,這些人應該用一種平靜的心情,探望入監服刑的兇手,並告知他們,雖然自己的親人已經在其手上捐掉生命,但仍然希望他們能洗心革面重新當人,並以此做為借鏡,如此親人的死才不是白死。如果能用這種方法來看待,社會才有可能祥和,否則,永遠是此起彼落的爭戰與不堪。

 

 

■一根手指向外 四根手指向內

 

 

現代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接觸的頻率很高,但少有書信之間的往來,所有時空的聯絡,幾乎都以電話和語言作為表達、溝通、傳遞的工具,臉上的表情更是直接的訊息傳達。記得過去有一家經營良好的公司,有一次董事長和幾個人一起開幹部會議,其中有一個長得肥肥胖胖的主管,平常表現好的時候人家說他是福將福相,但最近碰巧表現得很不理想,結果董事長竟當著大庭廣眾面前消遣他:「過去人家說你福相,我看你是呆臉,呆臉裝福相。」這個董事長顯然不考量別人能夠承受多少壓力。

 

在工作崗位上,沒有人能夠真正接受上司的指責,如果能夠虛心接受,而且真的瞭解他告訴你的內容時,你早就是他的上司了,因為你還不能接受他對你的指責,所以你永遠都是他的部屬。大多數的人都不能夠聽忠告,因為忠言往往逆耳,但是許多人卻喜歡用忠言做為個人權威的象徵,及意見的表達,「有一天我當上你的上司你就知道」、「有一天我如果贏過你,你就倒楣」可惜底下聽進去的沒有半個,產生反彈倒是一堆,這種心態時而久之,心裡就會有所不平衡。其實這是做事的柔軟度、圓滑度不夠,我們看到很多職員拼不過上面,只好跳槽到另一個比較不會罵人的地方,或者跳到一個對自己比較沒有威脅的地方,但這樣的成績一定不好,因為不能夠正視事情的處理。

 

十幾年來,我的工作就是跟人相處,我的脈動就是注意整體社會的趨勢;能夠對人性心理有所瞭解,是因為我用無私的態度,看待每一件對與錯的事情,這中間我得到一個很好又實際的結論,那就是當你要指責他人時,先把手指頭指回自己,因為當你指回自己時,就能真正感受到這根手指頭指人的確不好看,而且當你指人一根手指時,四根手指頭其實是指向自己,所以寧可收起這個指頭,換之以鼓勵、褒獎與信任。

 

很多人活得優越、有自信,活得能夠認清事情,不會做錯事,就是因為他知道尊嚴不容易得到,他了解一個人必須要先懂得莊重自己,才會有表現。很多人能夠平步青雲、不犯錯,就是因為他懂得自我莊重,懂得維護自己的尊嚴,當然,他可能生長在比較懂得教育子女的家庭裡,成長過程中,父母親都是用鼓勵的方式代替指責。「管教」需要智慧,智慧來自於對事情圓融,而不失其原則,不失其原則就是匡正錯誤的地方,褒獎有表現的部分。

 

 

 

■認知的健康促成安和的社會

 

 

對社會所有事務,都不要存著看笑話的態度,認為哪個人出糗了,哪個人又出狀況了,因而幸災樂禍,因為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大功、立大業。成大功、立大業可能立在個人家庭的維繫、立在自己的健康、立在夫妻感情的維繫上,或者是立在子女的教育上,其間最大的使命,就是來自於我們要疼惜、要共同感受。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是得之不易,一點一滴的累積到某種成果,大家才會認識他,但是當他有天運氣不好,碰到小人作祟,或是不該有的輿論對他形成攻擊時,我們還能用冷靜的態度看待這樁事物,這才叫成熟,千萬不要只是站在旁邊鼓掌、幸災樂禍,這都是不健康的社會顯象。

 

希望這個專題觸動的不只是閱讀者的心靈而已,我們必須擴大整體社會的認知,唯有整體認知都健康,大家才能夠活在安和樂利的社會。如果你認為不能住就搬開,那麼搬到什麼地方都一樣,殊不知只有內在的乾淨,才會讓人甘之如飴,就算住在豬舍、茅坑邊都無所謂。從今以後,談論任何事情時,切記公平、審慎、客觀!很多事情不要咄咄逼人,能留給人家一個餘地,就是留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凡事寧可用褒獎的,也不要隨意出手指頭指責他人,當每一個人都能夠獲得信任、褒獎與鼓勵時,我們的社會必然能重新燃起希望。否則,一旦這種病態的社會綿延日久,每一個人都不願意褒獎、鼓勵人,凡事只懂得指責時,人情難免淡薄,人與人之間更無所謂包容,因為心裡充斥著如何將對方打倒的聲音,這種社會還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