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四輯
專題論述 第四輯之十四【灌頂 灌水 灌溉】
2019.07.22更新【灌頂 灌水 灌溉】
首先我們先由一粒種子開始談起,一粒種子接受地、水、火、風及日月精華的薰陶後,慢慢變成人類可以吃的糧食,老天爺居然能將一粒種子變成雜糧,讓我們吃飽,這是多麼神奇的一件事呀!這就叫「參讚天地之化育」。人類吃了上天創造的神奇之物,應該更神奇才對,沒想到人的心靈卻變得腐朽。
魔聖人跟魔鬼的差別在於聖人能將腐朽化為神奇,而鬼卻化神奇為腐朽。我常常跟「心海羅盤」的義工朋友們提起,我個人扮演的角色就像垃圾蟲一樣;日本對於環保工作非常認真,他們知道垃圾若處理不當,日後將對其國家產生許多禍害,所以他們一直在培養一種能夠吃垃圾的菌(蟲),這種垃圾蟲(菌)吃完垃圾後,還能放出芬芳的泥土,重新孕育土地,是化腐朽為神奇的最佳寫照。
當下臺灣本島的百姓,毫無理想可言,生命中充滿機械化的思考,凡事講求現實,而不注重價值觀與意義,實在令人惶恐。這個世界生機正逐漸消散,人的靈性也因慢慢失去而物化,當生機已失時人會變成動物,所以也陸續出現許多新名詞,像是:經濟動物、政治動物、商業動物等等。生而為人,內在本質卻跟動物沒什麼兩樣時,就是心靈危機的開始。當百姓的生命受到侵擾時,有國家來安頓,但是當百姓的心靈產生困厄時,就應該要自我昇華性情、轉折性靈。從這個專題所指的「灌頂、灌水、灌溉」,就可看出人類心性的光明面與墮落內在。
■眾生與我合而為一
「灌頂」來自於達賴喇嘛的一陣旋風,很多人對宗教一知半解,但絕對知道宗教有所謂的「灌頂」儀式。當達賴喇嘛走了,又來了一個經濟學大師來灌頂,下一次可能又來了個EQ的大師來灌頂,臺灣人灌到腦袋都壞了,但連自己到底在灌什麼都不知道。當人心清澈的時候,神、佛都一樣,人的內在,眾生與我心三者合而為一;當人執我相時就會一分為三,神歸神、佛歸佛、人歸人,而有分別心。
對於信仰,一般人都想撿便宜,其實佛跟大家原來的心都一樣,釋迦牟尼佛的心沒有多我們一分,凡人的心也沒有少他一寸,這叫原來的心。可惜一般人對於信仰的追尋,無法拿捏尺度,總覺得「說永恆太沉重,講一時才輕鬆」,若能立即獲得加持,讓自己的發展順利蓬勃,有所寄託最好。也因此大多數人都讓神祇左右為難,因為當他們到廟宇求神拜佛時,總充填著太多慾望。臺灣俚語說:「一邊挑雞雙頭啼」,一個人右扁擔挑了一隻雞,左邊坐了一個小孩,雞沒賣出去在叫,小孩子肚子餓了也在哭,所以雙頭啼。這種狀況就好像我們參神拜佛時的心態,當一個人將自己祈求的事情看得比一切重要,好像斷身的蚯蚓,兩邊都是頭,一身兩意,但是心態不對,所以上天不能幫忙你,這就是一邊挑雞雙頭啼。這時你可能覺得神明不靈,沒什麼效果,這種心態若延伸在待人處世上,凡事便慣於預謀。如果一昧的要求佛緣、要求佛果,久而久之便可能覺得神佛不靈,而對其喪失信心。事實上不是神佛不靈,而是大家誤解了灌頂的含意,灌頂與西方基督教、天主教的洗禮同樣意思,它就像文章的楔子一樣,只是起承轉合開始的一個儀式,是人們開始修行的發起線,主要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被人生的疾難考倒。可惜一般人都把方向搞偏了,只想藉由宗教力量得到奇蹟,當用這種態度來面對自己的人生觀與信仰時,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與其想灌頂倒不如去開井,一個人開井雖然辛苦,但是千人有水喝,可以惠澤很多人,雖然稍微勞苦一點,但實質得到的就是灌頂的成效,因為你已能身體力行。
■快紡沒好紗 嫁早沒好家
套句臺灣俚語:「快紡沒好紗,嫁早沒好家」,很多事情絕對不是一蹴可幾的。我們要了解自己的信仰理念,以及走在這條路上的堅持性;堅持性來自於對神佛的同等看待,你、我、眾生都一樣,當三者合而為一時,根本什麼都不需要灌,若能從誠信立足、沒有預謀,信仰才會產生根基。相反的,若一分為三,懷有分別心時,凡事便容易預謀在先,彰顯出不實在的做事風格。
接著我們提到的就是灌水。有一種灌水法是自己灌,由於小時候家裡環境非常不好,上學時帶便當,常常有一餐沒一餐的,所以當同學吃午飯時,只好跑去灌自來水,灌飽飽的就像吃飽飯一樣。然而有些做生意的人,不灌自己卻灌鴨灌雞的,所以人家說:「鄉人不識貨,專挑肥的摸」,其實那些又大又肥的大隻雞鴨,都是猛灌水的。以前臺灣人說:「七月半的鴨子不知死,還硬灌水」,灌水就是吹牛兼說謊的意思。為人處世的種種,時時刻刻都在試探我們,做生意也好,做買賣也好,所有的偷斤減兩、哄抬價格,都表示一個人無法做到誠實跟客觀,無形中搞壞自己的心思還不自知;自以為偷偷摸摸的沒有人知道,其實就像「兔唇的吃米粉」,全被看光只是別人不想告訴你而已。
大部分的人都很在意自己的會計簿,只要帳簿多一點錢就很高興,卻從來沒有注意到記灌水的天公簿。好人跟壞人就像「點痣做記號」,一個人會不會做惡毒事,行事是否正當,只要觀看其臉上的表情、動作、眼神與舉止就知道了。只有被點痣做記號的人自己不知道,所以依然故我,當被點破的那一天,也就是坐牢的時候。
日常生活中容易沾染許多惡習,也許有人認為那只是一件小小的壞事,但是俗諺說:「小時偷摘瓜,長大偷牽牛」,為人父母在教育小孩時,千萬不要姑息他們的壞習慣。當孩子小的時候,就偷偷摸摸的做灌水的事,買簿子明明只花了二十塊,卻告訴父母四十塊,結果家長也不查明,有一天當孩子長大了,四十塊可能就變成四百萬了。所以,不要以為小孩子不懂事,更不要認為是小事情,就姑息孩子這方面的錯誤,人常常不由自主的養成一種心性,尤其在孩童時期養成時,往後其所走的路途就不會實在,人前人後所做的事情也就偷偷摸摸的,找不到一丁點的光明磊落。這完全是大人造成的錯誤,因為他們讓自己的小孩從小養成灌水的習慣,也就是吹牛、說謊的習性,長大自然會衍生出許多禍端。
■家庭和順 推己及人
最後我們就來談談非常重要的「灌溉」。因為自然不滅定律,大自然說一,智慧者不敢說二;自然界裡沒有獎懲只有因果,不會因為樹種得很好,就記功,或者沒種樹會就記過。一片葉子的掉落必須經過整株樹的同意;我們講的灌溉,就是地方的資源、人文與人的氣質,每一個人每天生活的行住坐臥都對其有所影響。從人與人之間對待的語氣是否誠懇,待人處世是否公道等等,小到治家無秘密,家庭能夠和順相對,而後推己及人於整個社會,慢慢的流傳開來,這就是灌溉。
灌溉是一種普澤性,但絕不具有破壞性,它讓每一個地方都可以獲得溫馨的感受。雖然一個人所做的功夫很微渺,但有十個人、一千個人的地方就會形成一種地域,也就是政府現在大力所提倡的社區主義。以灌溉的角度而言,大家居住的地方會自然呈現一種社區型態,而人就是社區中最重要的元素。我們看到很多有關社區意識抬頭的報導,大家自組義勇隊、社區工作隊、清潔隊,可見大眾已經逐漸覺醒到環境是自己的,沒有自我要求,就不可能擁有美好的環境。
從小環境開始樹立起這種標竿,當每個地方的環境都達到這種指標時,整個國家的百姓才會有好日子,這種好日子來自於道德與觀念。一個地方要灌溉的就是將人的疏離感慢慢的抓回來,重建人與人之間的親和力,也讓過去只會向家裡要錢的小孩,懂得參與公共服務活動。這種灌溉是人性中最純淨的付出,只要花費精神就能得到和諧,不需要任何金錢的付出,但必須持之以恆。
■恆心毅力與真誠
在這個社會上,權力是屬於少數人的,而大多數人又沒有才能,我們唯一能放手一搏的本錢就是恆心、毅力與真誠。若每一個人的心思都能有這樣的改變,臺灣要成為真正的心靈之島應該不困難。大自然「灌溉」人類,地水火風將神奇的種子化為我們的糧食,但是我們吃了神奇之物,心靈卻反而變得腐朽,這是多麼令人慚愧的事情。主要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灌溉自己,當沒有自我灌溉時,就無法灌溉別人。
前面所提的灌水與灌頂,那是心思的一種偏差,會產生很多負面的對待問題。但若一個人能走到「灌溉」的意境時,就不會再去碰觸「灌水」與「灌頂」,因為他已了解自己就是能夠被澤於百姓的人,這樣的能力不需要特別的家境、顯赫的家世,或任何的背景支撐就可以完成。生命尺度的拿捏只在剎那間,三個「灌」字的角度與觀念都不同,該如何拿捏、扮演,諸位應該心明肚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