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四輯

專題論述 第四輯之十一【與天論命 不與人爭長短】(2)

2019.07.18更新

【與天論命 不與人爭長短】

 

 

■平靜安穩的愛 單純的生命課題

 

 

時下的青年男女朋友或夫妻關係碰到棘手問題而談及分手時,往往因為在一起久了而割捨不得、放不掉,其實,最愚蠢的人才會如此,感情不能以時間的長短來衡量,你得忘了情才懂得愛。什麼是情?七情六慾的喜怒哀樂叫做情,而愛則是一個人拋掉自身不應有的喜怒哀樂與所有情緒,讓對方跟你在一起時覺得無比的平靜與安穩,不會常有情緒的起伏與情感的流離失所,更不會想要死抓住對方,兩者之間的距離保持的非常完美,如此感情必然能夠昇華。相反的,如果跟自己相處的人始終對不準頻率,或者像非洲狗一樣,互相撕咬甚至玉石俱焚,這便是佔有,不是感情。我們這一輩子來到人世間就像過客一樣,沒有人可以把有生之年的經歷(或感情)完完全全的帶回去,我們只是藉由生命課題的發生過程,給予自己一種啟發,這種啟發越單純直接的人,會活得越亮麗越有勇氣,複雜的人因為沒有一樣事情敢於正面接觸,就會活得畏畏縮縮。假使我們認定的每樁事物都不能賦予良好的觀念,那麼我們其實是在帶領自己走向最難過、最痛苦的邊境,尤其夜闌人靜,鬱悶與孤獨之感湧上心頭,那是無邊無際、無法消透的情境。

 

人類文明千年的過程承續著許多舊有的模式,即使外表或居住地有很大的不同,但人的本質和根氣都沒有多大的變化,一般人找不到真正對練的對手,他們只在乎與他人之間的比較,以為贏得對方就是風光,這樣的戲碼一再的重演,人類卻依然故我,所以我說「累犯」真是人類的代名詞。如果我們在當人的過程中能夠跳脫這種格局,我們早就成道成仙成佛了,就是因為我們沒有這種氣魄與能耐,每天所看到的天、所想到的地,不是向祂祈求錢財滾滾、作物豐收,就是祈求風調雨順、事事圓滿,為什麼我們就是學不會轉換另一個角度,把天地當成對練的對手?這裡指的當然不是要我們逆天行事,而是要我們與天地論命,不要再與人爭長短,就在當下這一刻停止生命當中種種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如能接受這樣的觀念,就可能臻於自我造化的契機,而跳脫六道輪迴。直言之,只要能將真正的敵人看清楚,把目標與方向釐清,如此,當我們將自身調適到不生不滅的境界,連神佛都不用祈求了。

 

「舉頭三尺有神明」,佛堂供奉的是一種尊重與尊敬,舉香是要向神懺悔自己,祈求記當頭棒喝,好讓自己更有悟性,因為人的歲月長短不重要,重點是活在「悟」當中。孔子坐著馬車到處行走,才寫成春秋這部經典名著,他從論語、大學、中庸,一直到五十幾歲看到老子時才悟道;釋迦牟尼佛在孤獨園裡講道傳學時,必須要大聲嘶吼,所有這些過程,都顯現出我們要回到那股悟性之中,不要再被擺佈;當我們面臨困境而哭泣、生氣、顫抖時,心裡一定要有所了然與釋懷,因為我們是與天論命,活在悟中,不再與人爭長短了。

 

 

 

■養成生命時段的紮實感

 

 

不要太在乎於功名成就的高低所得,因為一個富有的人,他的富有是來自於富而好禮,懂得智慧懂得賢達,懂得關懷整個世界、整個人生。一國之君最需要培育的就是百姓的心性與自信,古代人可以夜不閉戶,是因為人心自性都非常清澈。人家說「臺灣錢淹腳踝」,現代人無盡的追求錢財,導致笑貧不笑娼,當價值觀傾向貪念的時候,不只是貪錢,也會貪脾氣、貪個性、貪自己使弄的東西、貪自己的驕傲、貪自己的嫉妒,因為一旦貪錢就會貪出所有的貪念,只是我們不自覺罷了,證之於許許多多的實例,當我們沉溺於貪念的時候,老天爺一定會同時讓我們失去一些東西,不斷的反覆輪迴,這就是人生。所以,人生最重要的契機,就是養成個人生命每個時段裡的紮實感,金剛經說:「無我相、無壽者相、無人相、無眾生相。」意思是:沒有我們的樣子、沒有人的樣子、沒有眾生的樣子、沒有特別的祈壽;因為人們總懷有「惜生恨死」的貪念,以上所講的四件事情就是非,四個非在中國造字為「罪」,當我們存有這些感覺就有罪,而且每天都得揹著這些「罪」行走,甩也甩不掉。

 

人們活著的目的當然不是要延續生命的歲數,而是要延續發展自我的才情,當我們能夠從這種心態中拿捏自我的尺度與方向,性格自不會走岔,也不會有突然的情緒起伏,這才是真正的幸福,所以說,幸福家庭的延伸,與財富地位一點都沒有關連。在每個人的角色扮演中,影響我們最深、最直接的就是性格中情緒的高低起伏:每件事情都不能自制、約束與釋懷,每件事情都要用性格與性情來做成對應,從來不用理解與悟性來做成應該具備的釋懷,反而把很多問題怪罪於第三者,怪罪於夫妻關係、子女問題、家境不好,甚至怪罪自己的祖父母沒有留下傲人的田產,好讓我們開基立業,反正都是別人的問題與不是,所以越沮喪就越沒面子,做事情怕別人知道,更怕有人看到,然而,有人知道有人看到時,事情往往還有轉圜的空間,最怕的是沒人看到沒人知道時,事情已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從觀念起步的人,必然能體會到很多的悟性,水到渠成的幫我們理解並克服人生的課題,同時衍生出生活的原動力,它就像泉水般自然的湧現,不會有門板裝不上門框,出差錯或隨便亂竄的落差。換句話說,我們不需要高深的學問來幫我們走過人生,重要的是懂得充填悟性與思想,懂得拿捏自己的方向,如此,不管我們活到多少歲數,往後的日子都是一致的,因為只要碰上難過、割捨不得的、忐忑不安的情境,就去找老天爺對練,在對練之下,自然有勇氣表達,更有勇氣做突破,當下定能找到生存的意義,找到當人的最基本尊嚴。

 

 

 

■細細品味自我內心與性情

 

 

當活著的時候,很多人心裡常常會有一種疑問:我們真的活在生命的軌跡裡嗎?我們是否與神佛或哪一界有關係?或者我們就只是人?其實,不管是否有宗教信仰,心神悟性的啟發,只需每天細細的品味自己的內心、個性與性格,就會發覺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師,這是一帖最好的偏方,大家都可以試著把很多問題拿出來,慢慢的檢視它的對與錯,並瞭解在對錯之間,自己又扮演甚麼角色。一生能檢視這些問題五次以上的人就算很厲害了,因為大多數的人一輩子恐怕都不曾仔細的檢視自己,看事情總是焦點在外,從來不懂得往內看自己,這種檢視的方式看久了就變成一種依賴他人的存在、一種必然的苦惱,因為隨時都可能受別人牽連、都是別人不對,活了一輩子懵懵懂懂的,到最後的結論還是不快樂,甚至腦海中還牢牢記得很多「別人對我有所虧欠」的事,死前依然放不下,不甘心,何苦來哉?!

 

一般人很喜歡計算生命的長短,但生命的重點在於責任的擔當,不在歲數的長短,若是真的珍惜年輕,那麼每一個人在有生之年就該好好的運用這股精氣神與能量。人生當中,跟我們一起在這裡生活的人大概有百分之七十都是沒有修練的,這真是一種難以形容的悲哀,因是之故,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在有生之年略盡棉薄之力,將生命中每一個可以喚醒的、挑起的、帶動的思想與觀點都想辦法留駐在每個人的自我悟性當中。「心海羅盤」就是一個最佳的傳媒,當每一個人都可以接受這份思想時,你終會發覺自己沒有敵人;就是因為多數人從來沒有反省和鞭策自己,所以觸目所及都是敵人,殊不知最大的敵人原來藏在我們自己的內在心田中。每一個人都必須從要求自我、約束自己的過程當中慢慢形成一種功德,功德不是拿錢去做,也不見得要造橋鋪路,功德是約束自己的規矩、不妨礙別人、默默的耕耘,而後慢慢的醞釀出一股禎祥之氣,這股禎祥之氣才可能衍生優質的文化傳承與教育環境,也只有抱持這種態度來看待生命過程,才會覺得自己活的時間夠長,活得有意義。

 

設定好與自己對練,就是「與天論命,不與人爭長短」,因為與別人爭長短時就是和稀泥,每天都被一些芝麻小事牽絆住,被一些不相干的人挑起煩惱,就太不值得了;當一個人活在稀泥當中,必然會與噲等為伍,到最後就會發覺自己活得一點尊嚴都沒有。若發覺自己正與天爭長短時,就要懂得放下所有不順意的考驗,懂得從道德著手,引導出自我的聰明路,因為經營人生的要義就在於生命的深度。如果我們把時間省下來,好好的修為自己、立定目標、許下心願,並致力達到自己所設定的方向時,我們的人生肯定更開朗、快樂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