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四輯

專題論述 第四輯之一【晚年之果 年輕之種】(1)

2019.07.01更新

【晚年之果 年輕之種】

 

 

人生最好的結束就是到了年老時無老死盡,也就是在生命終了前能認真體驗生命的起承轉合,雖說臭皮囊的結束並不代表靈魂的終結,但一個人必須有其修身處世原則才能修持到這種程度。個人從事善知識的傳播工作20餘年,最大的體會就是永遠堅守淨業的原則,因為「一語傷人六月寒」,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一句話說出去,可能就掛在對方的心田裡,讓人永遠無法釋懷,所以說善用嘴巴、堅持口德,是生存最可貴的原則之一。各位不要自以為年輕,修持的事情還不急,其實我們的靈魂已經走過世世代代了,千萬不要以現有的年歲來看待。

 

當心海羅盤的觀眾越來越多以後,我們很慎重的推出典藏月刊,如今我們的官方網站也開始運作了,很快的,全國觀眾都能透過基金會的完備管道取得善知識資訊,在這樣的背景底下,關鍵文字的拿捏就越來越重要。典藏月刊出版三個月後,在沒有任何廣告的推動下,訂戶已經超過許多經營一、二十年的雜誌的發行量,今天有那麼多人在看文章、聽演講,所以只要其中任何一句話的理論基礎有所偏差,影響所及非同小可,因而我更需要嚴謹的拿捏語言分寸。

 

當一個人開始懂得講話時,就得認真培養謹言慎行的根基,尤其是為人父母者,必需先建立口業之嚴。許多父母都屬於叮嚀型的,平常耳提面命交代小孩子的都是一些有關是否吃飽穿暖的家常話,其實父母親教育子女最大的指標在於語言溝通的看法與態度,也就是要能夠跟孩子的生存界面產生共鳴,這是為人父母者最有意義與價值之處。孩子之所以喜歡父母親的見解,是因為父母講話時,每一個字句都不草率,談任何事情也都能保持中規中矩的心態,即便是指責也不會傷到對方的自尊,相反的還能引發對方自我反省。因此,想要有人緣就得先顧這張嘴,嘴巴如果顧得好,人緣自會慢慢提昇,並受人看重,因為你言語不輕瀆,這就是講話的先天根基。有道謂:「過去戲言身後意,如今都到眼前來。」意謂著過去指責別人的話,最後都會回到眼前,變成自己在承擔,業障之所以厲害就在於此。科技文明的時代,大家都是用電話溝通,語音傳輸的速度飛快,每一句話出去之前的拿捏更得慎重,因此大家寧可少講、甚至不講,因為口業之言頃刻間即已流傳出去。

 

 

 

■淨口業 去預謀 吾心即吾口

 

 

所有宗教相關書籍開宗明義第一章都是要大家淨口業,淨口業是非常嚴肅的,因為沒那個心,絕不會說那個話。俗話說…「刀子嘴豆腐心」,這個嘴就代表著按捺不住的一股氣,許多話放在肚子裡無法消透,為了逞一時之氣,於是一吐為快,氣得對方直跳腳,可能到老死都還記得你跟他講過什麼話。一個人老來所承擔的果,一定是他年少時不經意的輕狂所造成的種,輕狂則代表見解不夠、深度不夠。

 

一個人要把話謹守到中規中矩且語言中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掉慾望,倘若不能去掉預謀,貪嗔癡慢疑一樣藏在心裡,出口的話必然都很重。因為貪不到就會嫉妒,不滿意就會發怒,我執就會凡事想要,問題得不到解答自然會杯弓蛇影,對人產生不信任,如此要把話講得好必然不簡單。把話說好不是說得漂亮,或者詞句用的恰到好處,而是悟性的發揮,「悟」就是:吾心即吾口,也就是根本不用再思考,字句就能自自然然的流轉出去,讓人覺得順心,這完全來自於一個人講話沒有預謀。以此態度來教育子女,自然可以循循與善誘,子女是為人父母者最大的資產和債務,資產來自於在與子女對練的過程中,可以在為人處世與修身養性的根本歷練上有所學習。人生事最重要的角度,在於從一歲到結束的中間過程都只是一種砥礪,最後的蓋棺論定則會從每一個人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的拿捏尺度得到最大的啟示,然後在個人的言談舉止裡面慢慢的衍生出心態,所以講話中規中矩的人一定比較不容易生病。

 

以前的人書唸得不多,尤其是我母親那個年代,常常對孩子邊打罵邊指指點點,那個時候的小孩無法反抗,只求三餐飯飽,但也因此容易在心性上烙下很多陰影。現代父母親則在教育孩子上感到無力,因為孩子不但不聽教導,還會強辯忤逆,以致於讓父母覺得沒尊嚴,這其實都是宇宙之間因因果果的對待,也就是我們在承擔自己的因。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主星,也就是天生的性格,這種先天隱藏的個性源於上輩子帶著的心性,所以這輩子如果與父母的性格不能夠混合時,自然會在語言上產生牴觸、隔閡,因為兩個人性格不同,對事物的看法與要求也就不一致,這種認知的差異是上輩子帶過來的,因為上輩子兩個已經合不來了,所以這輩子需要再做一次功課。家和萬事興旺,但若一個家的嘴巴比門還要多時,這個家便要開始敗了,這時你只有承擔所有不舒服的語言與態度,因為老天爺磨人不會磨太久,頂多五年十年,經過以後太平日子就來了,這十年忍受過程當中,你反而能夠調和自己的心性,物換星移之下,才會找到真正的自己,屆時想要吵都吵不來了,這個就是我們少年種的因種對了,如此便難以和其他語言不同的人產生任何衝突,因為跟人說話變順了,什麼話都能互相交流。

 

 

 

■起居飲食有所修飾

 

 

記得五、六年前我還很喜歡吃牛排,但是走入心海羅盤後,慢慢的我連四隻腳的動物都不大想吃了,身體開始自行淨化;那時每當在臺北演講,因為不能吃太飽,於是我就買泡麵充當,但若不慎吃到紅燒牛肉麵時,我的心窩一定會整個壅塞晚餐不順,最後只好跑到廁所吐得精光,這似乎冥冥中有助力在幫忙運作我的精氣神;清淨的飲食習慣的確會在修持的過程中慢慢汰換一個人的言談與氣質。每一個人都有靈魂,豬、牛也一樣,當豬要被抓進去宰殺時只知道跑不知道要死,當牠亂竄亂跑時,其心神與磁場必然都亂掉了,那個時候牠的體內便散發出毒素;同樣的,知道死不知道跑的牛知道自己要死了,哀傷的哭泣一樣會讓牠的肉質體產生變化。當這些東西吃進人體以後會和我們的生理結構相映合,如果肉吃得粗魯說話就會粗魯,如果肉吃得大塊說話就不修邊幅,如果吃相難看對人講話一樣不會客氣,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在有生之年每一個人都可以從飲食上自我調整。現今法令規定不能隨便宰殺流浪狗,但還是有人掛羊頭賣狗肉,在一次電視報導的畫面上看到一群大啖狗肉的人,他們的吃相與講話的口氣,著實讓人擔心其老年時的際遇。

 

不管年歲為何,大家在飲食上都不應吃到那種殘忍、嗜慾的程度,相反的應懂得適可而止的有所修飾;在飲食習慣上有修飾代表心性沒有貪婪、眾生不平等的觀點,所以講話慢條斯理有所節制。吃了某種食物所產生的養分,會在我們的血液循環中產生因子,開始做成因果的對待,古書說人吃素就會長壽,就是因為食素者一直珍惜著那些生命存活的過程與自由,同時保護著牠們繼續生存的慾望,所以他們到了年老時,身體依然非常健朗,原因就在於其年少時種了很多好的種,也就衍生出好的家庭環境,同時反映在對子女的教育上。若以今日文明的角度來看待,我們可以在修持老來之果上自我調整,因為人一到老年時,氣力衰竭了,心神與情緒跟著變化,經濟情況也無法重新創發,最希望的就是受到晚輩的尊重。任何一個人走到老年時就像小孩子一樣,我就認識一個長者,其女兒送給他一具行動電話,他很少使用,但每當他的朋友來到家裡,他就會把電話拿出來現給人家看,這就和小孩現玩具給其他小朋友看的心理一樣,那個心性很自然的反射回來,就是老人已經反璞要歸真了,這時他們的態度都很純然,也叫「真的老人」。但有些老人不真,就是因為他們到年老的時候,心裡還有很多邪思怪想、怨恨和不滿,心裡感覺隨時有人要害他,反而引現出錯綜複雜的個性來。

 

 

 

■對國家整體事務抱持關懷

 

 

每一個人都會老,未雨綢繆是大家都該做的功課,老年看到的果要趁年輕就開始種了,除了口德之外,更要懂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就是對他人長輩要有尊敬的態度,對晚輩的教育與關懷也不侷限於自己的小孩,當對一個共同生存的環境投以越多關心的同時,在你年少時自己的孩子會很好教,等你年老時也會受人尊重,這是無形的收益,也是個人的有所為有所不為。如果心海羅盤變成臺灣真正的一股中道力量,當所有的觀眾也都認可這個指標,不做沈默的一群,反而能共同來關懷國家的大事,而後慢慢的引現出對一個國家整體的幸福安康,及下一代的未來遠景,這就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關心國家未來局勢的同時,也關心著眾多孩童未來要如何活下去,這一股關懷就是對國家整體事務的關懷,也就是博愛的太陽星辰引照出來的實景,所以大至國家事務的關懷,小到關懷下一代該走的路途,以及上一代的老年福祉,都是我們這些中生代要付出的最正義、中肯的一股中道力量。但這股中道力量不能放在心田裡不發放出來,而是要讓它發光,在發光當中,就會「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因為你在無形中照顧了別人的小孩與長者,這股照顧的力量有一天也會突然回返到你身上來,能照顧到自己就是一種幸福。

 

我對政府編列老人年金上採齊頭式平等的作法,並不完全認同,因為一個得道有作為的老人,根本不缺這區區三千塊,相對的過去都沒有修,也從來不關心社會的人,別說給他三千塊,就是三十萬都沒用,因為他往後所走的路,光藥錢就不止這樣了。在這種狀況下,我寧可將這筆資金做集體規劃,而後針對全臺灣319個鄉鎮的老人進行系統調查,以集合式的管理與醫療來建立一種體制,專門服務那些超過一定年歲,卻沒有受到照顧的長者,此舉同時也可讓那些對社會有建樹、有作為、有地位與財富的人,能不定期對社會所有孤獨老人進行捐贈,如此,在專一窗口之下,便能建立有系統的照顧體系。否則,每個縣市10億、20億、30億的發放出去,承受恩惠的人只會認為這是應該的,因為自己握有選票,卻從來不懂得反省自己為何年老時沒有人照顧。但若採用集合式的管理與醫療體制來服務孤獨老人,他們必然能感覺自己過去對社會一定毫無貢獻,以致於年老時沒有兒女來奉養,甚至身體還帶著病,但是今天除了國家的福利與醫療基金外,還有那麼多的善心人士不定期的捐贈奉養,相信這些老人在這輩子的最後階段必然能得到一絲教育,知曉一些做人的道理。

 

每一個人在自己年少所做的事情及經過的過程,最後都會回返到自己最無力的年老時候,屆時不但力氣沒有了,連志氣及要衝撞的勇氣也都沒了,這些人大都經歷過世俗的煎熬,但在條件最不好的老年時,還必須接受最嚴苛的親情考驗、社會對待,以及生理的調適,這時真的是冷暖自知,所以人如果不修,到老年時就真的難以舒服愉快!別以為年歲輕輕的可能距離年老還很遠,但是人的年歲是很自然的,40歲過後年年差,50歲過後月月差,60歲過後則日日差,歲月是如此的現實,而且走在年歲當中,體力的確開始逐漸走下坡了,這時事業的榮景與否已經不重要了,試想一個八十歲的老人拿錢去哪裡花用呢?!吃穿玩樂對他而言大半都已索然無味了,在那個年歲老人是最敏感的,所以說「老人身孩子心」,老人到了一定年紀甚至比小孩子更敏感,必須連哄帶騙的,他們才能與你互推互倚的感覺到受照顧,而且老人常常會無緣無故地告訴你哪裡痛、哪裡又不舒服的,這時你不要覺得訝異,因為他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好讓自己覺得受重視。每一個人都會老,屆時我們一樣都會有這種想法行為出現,但懂得在年少時要求自己更完整的人,到老年時就比較不會恐懼、不會擔心自己有什麼病痛,或者什麼時候往生,因為無罣礙故無有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