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三輯

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天地間無完名】

2019.06.17更新

【天地間無完名】

 

 

 

很多人不喜歡自己一輩子默默無聞,孤獨一生,總希望自己有某種顯赫的名聲,該如何看待名聲這種東西,的確讓很多人煞費周章。從測字學來了解,名為夕陽之口,夕陽之口在中國八卦裡是為兌卦,兌卦代表說說而已,不會兌現,所以當凡間的人對自己的知名度感到自豪時,上帝卻覺得一點都不重要。

 

名讓很多人迷惘一時,所以很多人汲汲於營造自己的氣勢,炒作自己的社會知名度,但一旦有知名度時,你就要戴一輩子的墨鏡,很多成名的電影明星,為了免於他人的指指點點,出門就常常戴副墨鏡,因為他不願讓別人看出他眼神中的那種虛空;一般人很難看到自己內心底層的真實,因為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有所知名,所以社會才存在「知名度」這三個字。

 

 

 

■知名度的迷思大矣

 

 

當一個人有知名度時,你看到的只是他知名的那個角度,而他惡劣、不知廉恥、貪贓枉法等角度,你可能毫無所知,所以觀看一個有知名度的人,要從他是不是有品有名的層次來看;社會上造橋鋪路的人,並沒有特別顯赫的知名度,有人踩著三輪車到處收破爛,累積了十萬塊就趕快捐贈救濟他人,他一樣沒有知名度;真正行善事,立功德的人,並不強調知名度,就像有人曾經問我,為什麼很多人都不知道我的名字,因為我覺得做這件工作是種責任,名字根本不重要。在人生旅程中,名字只是不同的符號而已,一般人遭受漫罵時,通常都會氣呼呼的、無法平息,因為他覺得受到侮辱,但如果換個角度想,同名同姓的人那麼多,名字跟自己不一定要靠得那麼緊密。

 

每一個人在經營自我的時候,都有一套自己的觀念跟理想,但一套上名字,就會顧慮到好、壞名聲,覺得如果要受人尊就一定要擲地有聲抬出名字這三個字,才覺得人生不虛此行;但是白居易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其實就是莫名其妙的意思,莫名其妙是一種境界,我們將莫名的名當成名字的名,當一個人不用自己的名字時,可以受到許多恩澤,感受到甚高意境,以及擁有非常舒坦的感受,如果從自然界來比喻,大家就能夠清楚理解了。

 

 

 

■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濁

 

 

過去我曾經講過「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的專題,山上的泉水就是天水,從山上滑落下來,在地表沖刷而到河流的水,就是「出山泉」的水;真正進入地殼裡的水,是從山上滲進岩石縫,而蜿蜒輾轉經過好幾十年才噴出來的水,這叫好水,好水當初沒有隨波逐流滑落到河流,當它蘊藏在深山時沒沒無名,但卻非常清澈,當湧現的一刻,直讓人感到它存在的智慧,所以,沒名的人反而能夠取得智慧,就像水一樣。大部份的水一滑落到河流,都有名字,不管是大漢溪、濁水溪、長江或黃河等,當有名的時候,這些水一定混濁,一定會受到世俗的干擾、誘惑與折騰,以致於無法變得清澈;一旦形成河流,必然要接受地表的污染,不管是工廠化學藥劑、垃圾或排泄物的排放,因盛名所累,而產生一定的對待關係;所以一個有道之士,真正有生命的修持境界者,也自然瞭解「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滄浪是一條發源在山上的河流,一個德高望重,講求修行的人,知道水的清澈,就將它拿來清洗官帽的帶子,以表尊;當水骯髒污濁時,就用來洗腳。這也同時意喻著:當一個人有名的時候,就要考量到社會的混濁,不能拿你的名與社會的對待關係正常相處,否則,如果發生在平常百姓家沒有問題,但若發生在稍微有點背景的人身上,本來很平常或是不甚嚴重的狀況,就成了報紙上的頭條新聞,「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窘境,都是拼命追逐聲望跟名聲的結果。當然,這也不是說人就不能有某種程度的表現,而是在表現的過程裡,如果太在乎聲望跟名聲,並且期望從中得到利益,如此,經過時空的流轉,就一定會有氣數敗盡的時候。

 

 

 

■此名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貪婪

 

 

名字也帶動功名富貴的追求,從小開始很認真的讀書,求取第一名是目標,考上名門大學也是目標,而後工作,不管政府機關或是民間單位,都希望能夠待在一個知名度高的公司行號,或是比較有發展潛力的單位,一旦進入心目中理想的單位,取得名之後,便想爬到更高的位子,這是人類漸進式的慾望,就像爬樓梯一樣,爬到一個程度,不懂得下來的大有人在;當一有名就開始取位,一佔上位子,就有權力,一有權就會產生財的利益關係,結果,或許你的名能夠叱吒一時,但相對也可能帶給你萬世臭名,就像可能名噪一時的地方官或縣長,一旦東窗事發,可能也讓他惋惜一世,成了「此名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貪婪」。

 

不懂得回頭,很多問題就會接踵而來,在人世間,要維持自己的風格一定要有原則,我們要去除自己個人外在的形象,同時摒除自己的名相。名字也同時帶給很多人挫折感,小時候讀書,當老師發者考卷的時候,如果考一百分被叫到名字,就覺得很高興,如果考零分被叫到,就覺得是對自己的一種侮辱,為什麼不把這個名當做一種符號,把生命中學習的過程,當成一種興趣,而徒乎於虛名空名,一旦只在乎虛名跟空名時,凡事便由不得自己。由於本人經常在臺灣的電視及美國的北美衛星電視出現,所以在馬路上、火車站、或是飛機場等地,很多觀眾朋友會說:「那就是葉教授」,我不會因而雀喜,唯一安慰的就是:總算有人注意看這個節目,看了這個節目,就可能因而受到引導,或進而找到好的歸宿。

 

炒作名聲就像炒菜似的,青菜炒一下很青綠,但無法持久,如果揹負名聲,連走路都會不自在,言行舉止本來應該很自然的人,突然之間就會扭扭捏捏,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事情。我曾經在一家餐館裡見到一個知名港星,可能演慣了皇帝,或是覺得很多人都應該認識他,他甚至稱呼服務生「店小二」,這個動作表示他渾然不知自己到底是在實際生活,還是在演戲,無法清楚的劃分應有的界線;當一個人無法實際運作個人內在的本質得自在呢,而將虛有其表的名掛在臉上心上,怎麼會活得自在呢?!

 

 

 

■名無譽則不立 真名留芳百世

 

 

「人生無完名」就是在人生的追尋層次裡無所謂第一名、最後一名,也無所謂出名、盛名、倒楣名,這些都只不過是一個象徵,很多父母從小就要求孩子要爭名,不管是爭學校考試第一名,爭全校第一名,還是爭聯考第一名,無形中灌輸孩子爭名才能得利的想法,因為在學校爭第一名,回家父母親才會犒賞,無形中功利色彩就慢慢萌芽,時而日久,便養成一種現實的處世習慣,習慣久了就成為個性,當你用這種個性、態度跟社會相處,最後便會形成自己的命運;很多因犯錯而在監獄裡,最後才演變成如此,就是因為忽略自己當時的錯誤習慣的人的命運。我演講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依耀自己的口才,而是要找出大家過去不敢去想的答案,「沒有名怎麼帶利」的觀念,貽害了許多人,其實,名字要走得漂亮,一定要跟榮譽在一起,因為「名無譽則不立」,一個人之所以有名,是基於時空因素,講簡單一點,就是天生的,在中國紫微斗數裡,只要命中有文昌、文曲星辰,跟命宮相輝映,遲早一定會出名。有人出好名,也有人出不好的名而惡名昭彰,不管出哪一種名都不能蓋棺論定,因為它只不過是一種符號,代表你生命中曾經有過這樣的過程,象徵著你曾做過這樣的事,我們不需要那麼在意的把這個名留在世界上,而是要把曾經做過的偉大事蹟流芳百世,如此,大家處理事務的心境,就會很持平、很自然,否則,一味的追取名的結果,必然會沽名釣譽。

 

談古論今提示的內涵,就是要每一個人去追逐大家不願意去追的東西,每一個人都希冀錢財、權力、聲望及好的家世背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些已經成為大家透過學識,努力所要共同追尋的標的;但如果有人願意放下名利的大誘惑,他就能放下一切。今天這個專題的目的,不外乎希望很多沒有機會出名的人,不要走錯路,因為一旦惹上名聲,就會帶給人許多錯誤的思考腳步,以及生活當中的不方便,甚至讓自己變得做假、虛偽,這個道理亙古不變,沒有人能夠跳脫出這個框框。秀外慧中表示一個人在外給人的感受,同時是他自己很實在的一面,現在很多需要炒作名聲的人,所落的結局都是秀外而不慧中,他在外面所表彰的只是一個虛幻的假象,至於內在是否深植同樣的內涵,則有待大家的觀察。

 

 

 

■平凡簡單安靜的人生觀

 

 

如果有一天有機會成名,或是你正準備開創自己的名聲時,切記要三思而後行,好的名聲絕對不久留,很多人就是因為一點點的名氣,而受到不該有的牽連,就像早期文化大革命的批孔揚秦,不只是孔子被批,包括當時一些政要都因盛名而受累;或許有人覺得這種問題一輩子與己無關,因為自己根本不會出名,但名不只是有沒有名聲的問題,它同時也會對你的事業規劃、工作晉升、及孩子的教育有所影響,甚至默默戕害孩子成長的心靈,這其實是大人的無知之錯,以及社會鼓勵高聲望的趨勢使然。聲望越高的人,也是最難過的人,形成了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的情勢,在政治界、商場上,及文化界有很多落寞寡歡的人,他們曾經有名過,卻落到自己沒想到的結果,這種心境對自己是一種摧殘,更不是人生期望的結果。

 

「天地間無完名」這個專題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家瞭解,有名不是讓自己進入虛幻的殺戮戰場,獵取那不該奪取的名利,真正的有名,就是能夠平平凡凡、簡簡單單、安安靜靜的過完人生;如果能夠有此認知,就等於開始人生的修行路,這份修行不是來自於比較,而是來自於無名、無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當任何牽掛都沒有時,才能找出真正的道,也才能了解「天地間無完名」的真正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