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三輯
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一【錢道】(1)
2019.06.01更新【錢道】
有多少人能夠認清自己所扮演的人生角色,以及生命的耕耘與追尋方向?物質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生存需要,物質所得必須用金錢來兌換,然而不是每一個人都懂得拿捏金錢關係,相信有許多人在蓋棺論定之後,不盡然能夠掌握與金錢相處的要旨,甚至無法瞭解為什麼要賺錢、如何花錢,以及如何看待金錢等問題。
■錢關的掌控有賴大智慧
有人認為金錢與人的關係只有兩種,一種是當金錢的主宰,另一種則是當它的奴隸,但就我看來,還有第三種關係,就是一對金錢視若無睹。當一個人對金錢視若無睹時,就不需要刻意的主宰它;相對的當金錢的主人當久了,若有一天僕人突然不見沒得使喚時,心裡可能就會有所不平衡;若當金錢的奴隸,又覺得士大夫不可為五斗米折腰,於是活得不瀟灑,相形之一下,對金錢能夠視若無睹,給自己的評價自然會比較輕鬆、有尊嚴。
金錢不是萬能,沒有金錢更是萬萬不能,對於金錢的看待,該如何掌握分寸呢?從開始懂得支使財富以後,很多人常常就被「錢」這個字磨一輩子,因為這一輩子當中,不曉得自己能夠擁有多少,不知道自己能夠花多少,更不明瞭自己能夠跟它相處的程度,在回答這些問題前,我們先回首看看民國七十六年時的臺灣經濟。
從民國七十五年到七十六年間,臺灣的經濟從一片低迷開始復甦,之間足足有三年的時間,臺灣百姓一窩蜂的陷入金錢遊戲中,這也就是現在大家所感受到的泡沫經濟的來源。當時,不管是不動產、股票、或是投機事業,都一片狂飆,讓本島百姓錯以為賺錢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不需要花費多大工夫,因而也讓很多人養成奢糜的習性。但是,時間告訴人類許多經驗,從七十九年股市狂跌開始,一直到八十四年,許多在社會上自謀生存的人,都可以明顯感受到經濟的蕭條。
現在我們又面臨了另外一個挑戰,人家說「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十年當中的物換星移,很多事情可能會使人重蹈覆轍,果然後來的八十六年、八十七年、八十八年,又開始另外一波金錢遊戲。在遊戲當中,有些人從青年時期剛剛步入創業階段,有些人則從三十幾歲步入四十歲,不管走入哪一個年歲,只要正視這個問題,對個人的修身養性必定有莫大的幫助。
「錢道」這個專題,不外乎想讓大家明確的掌握與金錢相處的關鍵,而能釋懷、有尊嚴的過完一輩子。有句臺灣俚語:「刀尾不沾水」,不管是家裡用的菜刀,或是日本料理店的生魚片刀,這類刀子的刀尾一定沒有辦法沾水;刀尾代表一個人賺錢的時候,無所不用其極,專賺兇險錢、投機財,這種人就像「牛知道死,不知道跑;豬知道跑,不知道死」一樣蠢、不知死活。很多人賺錢的確賺得財迷心竅,什麼錢都敢拿、敢拼,從去年度臺灣所發生的一些重大貪污案件,大家可以明顯感受到,很多人位居達官顯要之職,還是逃不了錢關,可見錢關的掌控,的確需要有相當的智慧。人就是不懂得「刀尾不沾水」這個道理,只是財迷心竅的想賺錢,到頭來,轉眼成空的比比皆是。
■有義能讓錢財生生不息
由於有錢的使喚,讓我們這一輩子能感覺到富足,但也因為錢的關係,讓我們造出了上輩子沒有造過的業障,因為一旦有錢了,可能會讓人的心理層面產生某種變化。貧窮的人可能對自己的生存感到絕望,但是貧窮人的心裡,對於錢財的所得不敢要求多,因為窮怕了,只要能夠分一點就很高興;奢侈的人因為錢用慣了,對於錢財所得,總希望能多一點;已經擁有的人,則要拿到一點都不剩才甘願;三者之間的差別很大,人家說有錢人比較吝嗇,是因為他們歷經財富累積與節儉的過程,難免變得吝嗇。愛錢並不是錯誤,但是如果愛到貪,甚至因而變得險詐,連刀尾錢也想拿時,當然會跌入萬惡的深淵。錢財本身沒有罪惡,是我們的內心促使罪惡的行為發生,這才是讓人遺憾的地方。金錢與人無關的時候,人反而能夠安然無事,就像古早年代,人們在市集以物易物時,看不到人有多大的貪念,但自從貨幣制度發明之後,開始有了數字,一有數字人就會精算,一精算就會產生很多的期望,由於錢的支使,無形當中也讓我們的心理產生微妙的變化,致使自己造自己的孽、造自己的障。
人在三餐不濟的時候,仍然可以勉強過日,然當富甲一方時,卻反而不能高枕無憂。陰陽五行乃由土生金,當土還未生出金時,很多人因為沒看到錢而一臉憂鬱,但是一旦土真的生金時,很多人反而怕錢被拿走、搶走,而一臉恐懼,由於擁有了,便開始變得患得患失,以為只有保有某種數字才叫成就,當然也就不願意錢財平白的失去。古人曾經說過「守多者傷身」,金錢是流通的財物,為大家所共有的,所以我們對錢財的得失去留,應該要如通財一樣的產生「義」。若對錢財的處理有義,就像是一個樂於幫助社會的捐血人,錢財才能生生不息,形成新陳代謝的結構,如此,錢財自然會健康,帶給人們生理上很好的保養(人會因為錢財的多寡,以及看待錢財的角度,而影響到心理與生理)。人不只因為背負債務會產生親情的齷齪,也會因為有錢而產生彼此的間隙,比如說一個出身在沒錢家庭的女性,嫁到有錢人家當太太,那麼先生可能就會產生某種鄙視心態,但是如果這兩個人沒有結為夫妻、沒有任何交往,也沒有任何的業障存在,彼此之間可能就不會產生多深的怨懟。結為夫妻本來是一件高興的事情,卻因為背景不同、錢財聚守的多寡不一,變成夫妻之間不能幸福的主因,因為有錢做為附加價值的婚姻關係,反而產生很多怨偶。
兄弟之間為了錢而對簿公堂的消息也時有所聞,這並不是上一輩子就有這種緣、這種債,而是許多人不能夠用最自然的心境,來調整自己對錢的看法,無怪乎一碰到錢財的爭戰,就難免對簿公堂;父子之間、朋友之間,一樣有許多人為了錢財問題產生糾葛,甚至訴訟不停。由此可知,錢財是傷人的利刃,用它的時候,讓人覺得很舒坦,但它在心裡產生的另一種負作用力,卻常常讓我們招架不住。擁有它的時候,我們喜悅萬分,失去它的時候,我們又垂頭喪氣,多少世間人就活在它的把戲中、活在它的遊戲規則裡。每個人每天都會用到錢,它與我們時時刻刻息息相關,我們應該正視它存在的價值,更應該定位它的位置。有很多人看到別人有大企業可以經營而覺得懊惱,因為人家有個富有的父親,可以馬上給予資金,或是任何奧援,這是時下很多年輕人,或是已經進入工商社會做生意的人,心中常有的委屈,委屈自己不是生在富有家庭,以致於無法創造一番功業彪炳的事業。平凡家庭中的父母,眼看自己的孩子馬上要進入社會,如果能夠給予一些幫助,心裡當然會覺得比較安慰,但若父母真的無力幫忙子女創業,是不是就要磕頭死,當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