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六輯

心動時分 第六輯之二十五:人類生來是否平等,我覺得懷疑,因為有許多際遇,本來天生就不公平,有欠缺的人,該如何看待?

2019.01.18更新

問:

人類生來是否平等,我覺得懷疑,因為有許多際遇,本來天生就不公平,有欠缺的人,該如何看待?


 答:

 

                  記得小時候大概一兩歲大時,由於出生地平疇沃野,舉目四望都是田地,我常仰望天上的星星,突然間冒出「我怎麼會來到這裡」的話,長大後母親常跟我提起這件事,那種感覺應該是自己對自己的探討;後來,有陣子心裡常常很不平衡,因為家裡搬家了,鄰居都是種木材的有錢人,家裡有田有地的,而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釘好的木板,住在那裡,看到別的孩子吃的、穿的,以及生活中的一切都比我們富裕時,小小的心靈偶爾會萌出一種遐思,「為什麼他不是我,我不是他,如果我是他多好,就有那些東西可以吃,有那種衣服可以穿」,那種幼小心靈所期待的角色替換,也延續在長大讀書時的成績名次,讀書時,有第一名就有最後一名,有放牛班相對有升學班,所以許多人會有「為什麼他行,我為什麼不行」的感觸,這都是因為大家太在意行不行。

 

                  其實,老天爺不生沒用的人,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是一根螺絲釘,這根螺絲釘可能是被人模仿的對象,也可能是被激勵的對象,跑第一名的人為什麼越跑越好,因為他覺得後面有人跟著跑,所以探討事物時,對於別人的成就,不要注意他能做什麼,這才偉大,為什麼他能放下這些功名富貴,我卻放不下,這樣才有輸贏可言。

 

                  對於事情的磨練,若想成功,「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只要你願意等,中就會有讓你感到滿意的一點成果,但這種成果不盡然是豐功偉業,因為每一個人的成就感本來就不同。一個在鄉下開雜貨店的人,經營方式改懸易轍後,突然走好運,賺了大錢,這可能會驅使他開一間比較大的超級市場;但台北忠孝東路的超級市場,若是發起來則變百貨公司,所以「為什麼他能,我不能」,不是要考量大家有形的成就,而要考量在共同努力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勞力是否相等,成就的界線不要定在同樣的表準線上;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的人,他們的父母親不一樣,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不同,他們成長的背景,磨練的方式都不同,如果論起八字,兩個命格都相同,為什麼有一天一個當總統了,一個還在當切菜的李登輝呢?!這就是因為兩者接受後天洗鍊的環境不同。

 

                  如果能夠不論成就,而比較誰較能放下,才比較有意義。同樣是人,很多人很在乎財產,他卻不在呼,為什麼他能我不能,比這個才對,真正要比的東西方向要對,我們不比榮華富貴,而要比「能捨非無情」,能夠捨下自己內心的那種重擔,才能夠擔起自己要面對的工作。

 

                  未來兩岸的關係,帶給很多百姓緊張不安,好像兩岸關係一片昏暗,無法漸露屬光,尤其近來臺灣的政治高低起伏,波雲詭的,讓很多人都感到毛骨悚然,但是如果能抓到生命的指標,看到生命的方向,更了解生命的修為目的時,兩岸的關係自然部會讓你覺得恐怖,因為一旦抓到真正的精神,大陸的人就會問你:「為什麼你能我不能?」為什麼你們能做到這樣子,我們卻做不到?當臺灣同胞都做得到這樣子時,他們連想都不敢想。

 

                  精神的修為可以化解很多困難,智慧的啟迪可以排除所有橫諸於眼前的不順,我們與別人的比較,不在於所得與功名富貴,而在於誰有辦法能七融八融融光了,還不會計較,這種比法才有本事,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