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五輯
心動時分 第五輯之八:身為人子,要如何對父母盡孝道?在人生當中又要如何修持,才能消除業障,讓自己的精氣神飽足?
2018.11.03更新問:
身為人子,要如何對父母盡孝道?在人生當中又要如何修持,才能消除業障,讓自己的精氣神飽足?
答:
大多數人對於如何孝順父母都有著普遍性的基本見解,對於「孝」這個字也都很懂得講跟做,或是評斷別人的作法,而且自己一定不能不做,否則就會被比下去,譬如母親節,一定得請母親上餐廳吃飯,又或者別人的母親去日本遊玩,所以我們也應該讓母親去玩,否則似乎就代表不孝,如此這般,大家對於「孝」的解釋就落入了有形的物質評比之框框。
看盡了天下的「孝」,卻很少看到「順」,世間的人大都懂孝但不懂順。順的發揮,是當父母親的觀點與你有所不合或衝突時,你卻有辦法開導他們的觀點,來應合你的見解,過程中也不會引發其他問題,這不是三兩下子就能成就的事。孝順父母親不是數學方程式,沒有讓人依循的模式與解法,相較起來,「孝」比較容易做得到,「順」就必須具有相當的功力與火侯,將本身的資質、看法與涵養騰升到一定境界後,方能靠一己之力解套内心裡的桎梏,進而帶動家裡的成員遵循相同的理念與價值觀,這得靠日常生活中的修持與磨練,才能有所精進。
待人處事很難盡如人意,難就難在與父母親或長輩的應對進退;父母與子女是一種傳承的關係,母親雖然生下小孩,但她也只是人類的上一代,對於這樣的傳承,我們在表達孝的心意時,不僅要感恩於上一代,更要感恩所有人,甚至擴及全宇宙。透過這樣的對待關係,為人子女者才更懂得感恩父母賦予我們的身軀,以及他們無怨無悔的照顧與犧牲,讓我們能夠安然自在地汲取知識、接受智慧的洗滌,為生命的根基做鍛鍊。如果能從感恩的角度出發,試著去感覺、體驗父母親的具體存在,就會自然而然地衍生出導引他們的方式,這個時候,我們要儘量提高體驗的敏感度,深入人心的微妙來感召父母。
大部分的人都是自私的,如果一個人只是狹隘地將孝順用在自己的父母親身上,他的孝與順當然無法旁徵博引地推及廣義的博愛上。就像全國目前有四十幾萬人次的公務人員,當這些人在支領薪水時,是否感恩支付薪水給他們的百姓呢?也許很多人都認為錢是國家供給的,但試想,如果沒有殷實的商人兢兢業業地經營事業、將本求利後繳稅給國家作為建設經費,國家又如何能供養那麽多的公務人員呢?又譬如學校的老師在教育學生時,也應該感謝班上學生的父母親,因為他們繳稅給國家,老師們才有薪水可領,這也是一例。
子女對於父母親的教育也需要同時帶動他們的看法與觀點,這時兒女所扮演的不僅僅是兒女的角色,更是人類的下一代,若你能將社會所賦予責任一一圓滿達成,這就是非常實質的孝順。當你慢慢敞開看待事情的角度,你和父母親之間的精氣神才會融而為一;所謂「精、氣、神」,就是你的思維與立場無論在哪裡都能不偏不倚,都能為大家所接受,這便是你鍛鍊精氣神的第一個罩門,通過這個罩門便能慢慢具備消除業障的能力。業障就是一個人所作所為引來的因果,人際關係的相互對待原本就存在著業障,想要消弭業障,必得透過不斷的修持、鍛鍊,而後累積功德方有所成,好比滴水穿石,水一日不鑿,石頭便一日不蝕。同理,精氣神的釋懷與達觀,也需時時刻刻地自我醒覺與修練,當修到精氣神貫而為一的同時,業障便能夠慢慢地消弭,它的正面影響力甚至會延伸至你身邊共同生活的長輩及子女。
教育子女最好的方法,便是身體力行對長者的孝順,順於我們的傳宗接代,順於我們的家風、家道,使之綿延深遠、不會中落,這就是孝順最好的呈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