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四輯
心動時分 第四輯之四十一:我和兄弟、朋友之間,一直都不容易溝通相處,我曾試著去改變,不過效果有限,實在不知道還要繼續這樣維持多久?另外我的父親遭逢意外截肢,面對這樣的噩耗我不知道如何自處?
2023.06.09更新問:
我和兄弟、朋友之間,一直都不容易溝通相處,我曾試著去改變,不過效果有限,實在不知道還要繼續這樣維持多久?另外我的父親遭逢意外截肢,面對這樣的噩耗我不知道如何自處?
答:
世間上所有的事情都是萬流歸宗,一根手指頭出去,一枝分五葉,結果自然成。在人生的眾多對待關係中,無論父母、兄弟、夫妻、朋友等等,溝通原本就不容易,而是耐心等待的問題。溝通從來就沒有容易過,容易就不用溝通了,溝通其實是等待,也就是比耐力的過程,因此要溝通就要有辦法使出所有的力道來等待。這裡的等待絕非忍耐苟且,等待是在訓練你的素養,而非忍辱負重的忍耐過生活,等待是等待有朝一日自己能有所改變,等待是時機轉變的時空到來,屆時自然會有所挪移。
《出師表》有言:「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也就是苟全於今日的生命是為了付出,而不是苟且偷生於得到任何功名富貴。所以,一開始在溝通的立足點上就要站對,站對就不會有盲點。只要依憑著對的出發點,當你與人溝通時,便會懂得凡事不能期待每一個人的回應都很快,更不能要求每件事情都會有驚人的改變或效果,否則老天爺幹嘛當神,乾脆下凡來當人好了,當人反而比較快樂;又若每個人一講就通、一說就懂,那麽他就是神而不是人了。人就是需要用時間來磨,用時間來作見證的。
對於你無法釋懷父親剎那間的病變,我曾說過:「驚風未動禪先覺、暗算無常死不知」,生死是人生很大的課題,因為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生和死的時間,老天爺不可能讓我們知道。所以,在人生的過程中,我們隨時要有捐掉自己肉體的準備與答案,這是對於心境的一種釋懷與調適。過去你父親可能是個很活潑的人,現在你看到他因為截肢而四肢不健全,無法接受這突然的打擊,但你要瞭解噩運誰都無法預料。前央行總裁許遠東先生,到東南亞開完會搭飛機回臺灣時,不幸遭逢大園空難事件,根據媒體報導,他在飛機上還和幕僚開會,準備回台以後處理一些事情,誰會想到空難事件就此結束他的生命。他可說是個相當顯貴的政務官,與他同機的人沒有一個人的官位比他高,但是還是得走;該走的路途不會因為地位顯貴就可以走得比較慢,意外就是來自於所謂的「暗算無常死不知」。
也因為無常的機緣不可或缺,所以不管你是住在加護病房或是肉體正在如何的療傷止痛,重要的是你精神靈魂的缺口是否補足?基於這樣的理念,我再舉個更富教育使命及更有意義的例子讓大家瞭解。一個剛退伍的孩子,常常讓他的母親感到束手無策,因為這名青少年退伍後整天無所事事,常常回家跟母親要錢,錢花完了就再回去要,這個情況讓這位母親非常難過。有一天這位母親突然生出靈感,因為她住在通霄,過去有一段時間心海羅盤的節目無法在那兒播出,於是她就請在台北的兒子每個禮拜幫她錄「心海羅盤」的電視節目,這個孩子因為常跟母親伸手要錢,於是答應幫忙。就這樣,每次時間一到他就開始錄節目,久而久之邊錄邊看,就迷上了善知識,這使得他看事情的角度有所改變,連和母親講話的口氣也完全不同。他的母親看他年紀不小,建議他找個伴來結婚,他竟然以:「葉教授說出生不只是要來結婚的,人生還有很多事情要去做。」來回答,這些話讓他的母親非常欣慰,果真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生命中的人事物都有著機緣巧合與因業果報,也許令尊在這次事件的衝擊中受到生理上的戕害,但是如果他能夠不斷地對靈魂進行洗滌的功課,包括切入往生的觀念,就真的有可能因禍得福,加深對生命轉折的理解與釋懷。再者,親情之間的罣礙乃人情之常,沒有那麽容易放下,就像是我們的一位聽眾施小姐,從小便患有腦性麻痺、行動不便,卻仍很有大愛的在醫院復健科工作,幫助那些行動障礙更為嚴重的人。她曾寫信給我提及由於父母親現居美國,孤家寡人在臺灣的她,基於對父母的感情與想念,不知是否該辭去工作、飛往美國陪伴父母親,或者應該待在臺灣持續這份不捨的工作?我想讓大家知道的是,人不親土親,父母只負責生我們的身體,卻不能生我們的心理,但做為父母的人絕對可以引導我們的心理。今天她有這麽好的奉獻、服務的機會,大可不必以親情罣礙來考量,反而更應該鍥而不捨的發揮自己的神聖面,從服務的角度去領受更多的體驗。當她身處那樣的環境中,一定可以看到很多過去沒有看到的事項,這個機會是老天爺給她的最好歷練,同時上天也必然知道她的本性善良,所以派給她這個服務的機會。
大多數人都有「善良的人為何被欺負得這麼慘」的疑問,然「神魔本一體、善惡在一念」,過去的你可能因為惡事做多了,所以這次換你來這裡當善人,當你轉世投胎時,惡性會被隱掉而專演被欺負的善人,這就是一種對應的感覺。人性有惡也有善,兩者之間的差異,需要大家提昇智慧來看待,其中觀念的轉折是很寶貴的,永遠用不完。當一個善良又老實的人老是被欺負,而他卻能因此遭遇而激發出自己的悟性時,就會成就自己的格,這是他的成績,更是他生命中的大徹大悟。
親情的牽絆是無所遁形的,每一個人都會從這個地方引發出自己的私心和所有格,也因此,更需要以大公無私的態度來看待「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間的對待關係,才會運轉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