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四輯

心動時分 第四輯之三十三:孔子說三十而立,請問三十歲的青年人,要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而立」?謝謝。

2023.06.07更新

問:

孔子說三十而立,請問三十歲的青年人,要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而立」?謝謝。

 

答:

 

        目前處於三十歲左右的青年人心境多半徬徨,回想我們三十歲時還比較單純,對於未來都保有繼續往前開展的希望,但現在三十歲左右的青年們,為了顯像出自己的魅力而發生爭奪戰時,就必須在整個社會中,像打太極拳般的與人來往,這時如果想讓心境保持游刃有餘的狀態,的確是一門不容易學問。

 

        學識(學歷)不等於學問,有學識的可以教書,有學問的則可以教人;一個人在某個領域學有專精以後,一定可以游刃有餘的教導與其相同興趣的後進,所以有學識的絕對可以教書,但是學問不同於學識,學問來自於處處留心、觀察每個看得到的細節。每個人同樣一天二十四小時,但如果能以不同的方式運用自己的二十四小時,就一定會長進。這不一樣的二十四小時,絕對不是來自於有形的「赢取求謀」,比如人家上班八小時我就做十六小時,好多賺點錢等。在每天的時空當中,體認出處處留心皆學問,就是三十歲(而立之年)所應該具備的本質學能。

 

        三十歲的人,應該培養深度的眼光與看法,眼界絕不能侷限在如何高升、哪一個行業容易賺錢、哪個產業有前途的現實考量上,反而應該著重學習待人處事、應對進退。可惜現代年輕人多不懂得穗滿頭垂的道理,也就少了謙虛、多了傲氣。這時可藉由社會賢達來自我開拓,只有在偉大的導師膝前坐過,才能真正體會什麼叫教育。教育的體制並非一成不變,所有的行住坐臥都有其脈絡可循,我並非要大家學命理、麻衣相術或摸骨術,而是要各位端正自己的心思,才能看到偏斜的地方。許多人都想學外在的學問,卻不懂得端正自己的内在心性,殊不知內在心性一端正,外在學問自然傾瀉而出、一覽無遺,這就是三十歲所要學習的「心性的定力」。

 

        在這個多元化社會中,當你有體力與衝勁的時候,千萬不要盲目的投入聲色追逐與財名富貴當中,也不要對所得給予期待與寄望。想要見真章絕非一蹴可幾,也不能急就章,反而應當把握住每個導正心性的機會,因為這種機會本來就不多。既然是機會,本來就很少,它代表千百萬個人都在追尋、卻獨獨讓你獲得,這並非你有任何特別傲人的功夫、學歷或涵養,若非累積了累世看不到的陰德,就是你已端正到某種層級,讓人望著你時,就會產生一種特別順眼的感受;再不然就是你相當認真的在自我經營。因此,只要好好鍛鍊自己的心性,把心思扳正,就是真正的見真章,老天才會賜給你名師點化的機緣。人生偶然一段機緣卻可以創造一連串不平凡的成就,這個偶然可能要好幾輩子的修為才能得到;福氣不會憑天而降,它一定在某個時間裡經由自己的内斂與自修而來。因此,三十歲的年紀要學會異中求同、同中求異,重點不在異與同之間,而在於懂得時時反躬自省。反省得愈清楚的人,氣質就愈好,這時也會因為懂得自我要求,而有一雙不會被蒙蔽的雪亮之眼。

 

        在外上班,看似一份工作,其實是在學做人,所有的人都是我們對練的對象,而每一個人也都帶著自己的個性與我們相處、連結。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各種不同的情感與對待,所發生的問題也就複雜多元,由我平時收到的廣多信函即可見之。未來成立圖書館時,我一定會設置「專門信函區」,把各式信件加以分類,屆時大家便可透過這些信件得知人類正存在的種種問題。在經歷、面對這些問題時,我並不因此而沮喪或受影響,我冷靜的看待這些層出不窮的問題,才發現問題的根源都是來自於一顆不乾淨的心,當心靈不乾淨時,所有問題都會現形。

 

        人往往看到令自己不高興的人與性格,就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甚至對方都已經離開你面前,你還把憤怒的情緒帶回家,因此,「三十而立」不是立事業,而是立内在心神的自我比襯、自我要求,立在每一刻的行住坐臥與處處留心皆學問,這樣才是會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