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四輯

心動時分 第四輯之五:經濟行為的所得或取用,是一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但是在經濟如此不景氣的今天,要如何厚植自己的經濟實力?

2018.10.26更新

問:

經濟行為的所得或取用,是一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但是在經濟如此不景氣的今天,要如何厚植自己的經濟實力?

 


答:

 

        大環境中「形勢比人強」所形成的對應問題,是經濟成長指數的興盛與衰敗,這中間引證出來的是大家的公共財,公共財就是像不動産(如土地或房屋)、股票等,要落的時候大家一起落,要漲的時候大家一起漲的財。至於公共財對於個人所得的影響,端視個人對財富擁有的多寡認知而定,事實上,真正能夠從自己手上花出去的錢,才是真正擁有過的財富,放在銀行裡的錢,只不過是存款簿上的一個表象數字而已。當錢出去的時候,花錢的面相、花錢的道德觀與角度,都與錢會不會和使用的人相得益彰有關。

 

        經濟環境再怎麼丕變都沒關係,贏家一定是有修為的人。當心性修得不會像小鹿般狂撞,也不會被外面好賺、有厚利可得、絞盡心思想營私求謀的事物困擾時,你臉上的那一股慈祥、慈悲、穩定、安詳之態,必定會讓很多人將你視為一塊寶,並趨之若鶩的希望你能助一臂之力。

 

        一個人發自內在修為而獲得他人肯定的即是實力,因為心定的時候,做什麼事情都會顺利、有績效,也會取得他人的信任,絕對不會有其他的假設、歪想,這時候你給人的感覺就是一份清白。可惜一般人都很難自我磨練到這種層級,相反的只會抱怨世局不好、經濟不景氣,三心二意的始終無法定神,所想的事情不是好高騖遠、好大喜功,就是抄短路、走捷徑,如此,人家看在眼裡,哪還敢重用你呢?!要被別人重用,不是一、兩天的事,也不是一、兩年的功夫,而是每天都必須維持著同樣的水平,朝一定方向持續努力實踐,在這樣的過程裡,心裡自然會有安定感,而這一股安定的實力,也會很快讓人感受出來。

 

        這一種感覺就像我養的魚,家裡魚缸中有一隻養了十三年的三間鼠,應該算是曾祖父輩了,牠總是躺著睡,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每天早上地看到我的時候就很有精神的游游去;我在誦佛樂的時候,牠就聽著佛樂吃飼料,為何能如此幸福?因為牠安定不會亂闖而活得自在,牠與我生活一起,我尊重牠同樣為生靈,而給予自信、安心。負責清洗鱼缸的人從十八歲洗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他說他經營水族館這麼久了,從來沒看過養了十三年的三間鼠,不但大而且靈性夠,這說明地也在修那一份靈與安定。我覺得牠與我是父子關係的對待,因此我要出門時,會很自然的拍拍魚缸,告訴他:「爸爸出門演講去了」,這種語言之間的默契就叫同修,因為我感受到牠的一股靈性氣質。

 

        同理的,人在修持中也要有一股靈氣,這份靈氣不是顯像於外的,若到處宣揚自己修行很久了,那等於沒有修一樣。倘若能不動如山,他人自然會從你的行、住、坐、臥及言行舉止中,去欣賞、了解你,機會也就會不請自來。每一個人都有「機會不請自來」的時空,因為天無絕人之路,祂一定讓每一個人都有生機。古書裡有所謂的「府相朝垣格」一說,當「天府」與「天相」朝到「垣」一坐守時,如果時空是十年,就是十年的機會不请自來,如果是流年,就是當年的機會不請自來,有時也有十二年碰到一次的。

 

        一個人如果修持夠,就會讓人家欣賞到他曾經下過的功夫,也就是所謂的「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聞名天下知」。其實,只要認真的做自己該做的事就可以了,為人處事根本不需要天下皆知。一個人的修持程度,的確會影響到他的經濟層面,兩者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許多人都以自己曾做過的工作、職務為專業,並用這樣的資歷做為應徵角度,但會因此而錄用你的必然是粗淺沒有深度的人。有深度的人,著重的是一個人的氣噴,而非應徵者對工作是否内行,倘若氣質不好,學經歷再好地沒有用,只是虛有外表而已,所謂的「虛相於外,敗絮於內」。

 

        盡管經濟低迷、失業率攀升,但只有沒能力的人才會到處求討工作機會,因為再壞的時機還是有人賺錢,再好的時機一樣有人虧錢,若果經濟行為一下子活絡起來了,就保證一定找得到工作而後高枕無憂嗎?誰都不敢保證。實力的原則在於自己是否認真做人,它與學歷、工作資歷無關,重要的是對於自己的喜、怒、哀、樂能夠控制得當、擁有達觀的人生角度、並明確的立下生命指標,如此一來,經濟就不會對你產生太大的困擾。

 

        人之所以會産生困擾,通常來自於不知道自己的輕重。懂得輕重就是什麼東西該重、該輕、該拿、該放時,不會矛盾一生。當一個人懂得拿捏、懂得取捨,臉上就不會有一種割捨難忍、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的樣子,相對的,還會讓人敬佩他的決斷力。當老闆的最希望的就是他的部屬有一種超越於他的決斷力,及成熟、冷靜的智慧。一個具有決斷能力的人,他所散發出來的氣質,絕對不是魯莽、我執,更不是沒有常識的武斷,決斷來自於在進退中知道如何分野與取捨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