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三輯

心動時分 第三輯之四十三:我本身從事醫療工作,有時會遇上病人的我執狀況,而有用藥及溝通不良的問題產生,雖然都已盡力處理,但不是每件案例都會成功,所以常有困擾發生,請教授提供指引。

2019.10.13更新

問:

我本身從事醫療工作,有時會遇上病人的我執狀況,而有用藥及溝通不良的問題產生,雖然都已盡力處理,但不是每件案例都會成功,所以常有困擾發生,請教授提供指引。

 

 

答:

我們先不要把這個問題限定在醫療行為的框框裡,因為任何溝通都不要先設定有某個既定的角色扮演。就像父母和子女溝通,若已先認定對方,是自己的兒子,所以理所當然要聽話;老師和學生溝通,已認定對方是你的學生,所以老師就先贏了一半;先生和妻子溝通,先生一句「妳不懂說那麼多幹什麼」,以為這樣能快速解決問題,真是大謬不然,不善於疏通的例子比比皆是。

 

有效的溝通一定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才足以說服他人,而不是強要對方接受你的論調,如果不開啟對方的智慧人家根本不會接受你的話。「心海羅盤」的聽眾們為何願意在禮拜天排開所有活動全心參與演講?很可能因為我在臺上演講時,我專注的不是強要大家接受我的話,而是要引出大家的思路,慢慢帶動你們的看法。會讀書的人,必然是「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也就是剛開始要注意怎麼讀進去,想辦法理解文中的詞意,免得像劉姥姥進大觀園眼忙手亂的,當鉅細靡遺的了透箇中涵意時,就是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意謂著當知道問題癥結時,就要舉一反三,這樣就更能深入理解了。

 

舉個例子:有一個擔任公職四五十年的退休老人,平常批慣公文,一下子閒下來還真是不習慣,連心神都難以安定,最難捱的當然是他老婆,因為過去先生定時上下班,現在先生突然不出門了,兩個人你看我我看你,不曉得要做什麼消遣,慢慢的就開始產生爭執,先生的個性也突然變得沒有耐性、不可理喻。這個時候,這位妻子靈機一動,決定好好陶冶先生的個性:她開始固定日期買菜,並在買菜前將當天要買的菜色寫好,以簽呈方式交給先生批,她的先生也如批公文一般簽下「如擬」二字;如此一來,她的先生果然就不發脾氣了。這是一個動機,也是一種用心,所以,讀書的方法始當求所以入,出則要舉一反三,這種學問才值得學。

 

這就像一個病人,因為無法調適變異的過程而變得不正常,當下一定很難溝通,這個時候就必須以反其道而行的方式,不要將對方當成病人,反而要告訴他放鬆心情,病歸病你歸你,才能醫到他的心,藥病相醫,這個病也才好醫。一般癌症病患一經醫師宣布以後就完了,因為他已經被嚇死了,也許他根本沒有病得那麼重,但紙宣布反而讓他以為自己是只剩半年,三個月壽命的邊緣人,這表示他平日自我鍛鍊的功夫下得太淺了。人生最可貴的在於生命的深度,生命的深度大於長度,深度夠的人疾病自然不會找上門,因為深度不夠的人,上天才會用病痛來磨他,讓他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生命不是珍惜歲數,而是珍惜當遇上打擊時,能對世俗幡然醒覺,進而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方向。報章雜誌上有一些關於癌症病患突然間醫好了,而淡然於世俗功名富貴的報導,為什麼要接受這麼大的打擊才能覺醒?因為這些人把自己的功夫下得太淺了,他們對於平常的小啟示都不願意學習。

 

因此,在家庭溝通、人際相處、子女教育方式上,千萬不要把自己的角色先行定位,以為自己是專業,是先生、是父親,就佔了權威的好位子。一個會當父親的人,永遠不會讓孩子感受到他正在飾演父親的角色,這便是最好的父親;當在挑負責任時,永遠是他的長輩、他的父親,但在管理與溝通的過程,絕對不能讓孩子感受到絲毫權威,因為一旦有權有威,即使溝通完了,很多問題也會變成表裡不一,功夫下得深的人就不會選擇這種粗糙的溝通方式。

 

與人溝通時,絕對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一定要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與話中道理,他才會接受,如果硬要以理論方式死塞活填的,對方必然會抗拒。所有溝通角色的扮演絕對沒有我執,一定得以「理」溝通,能抓到理,自然就走百里;如果能設身處地於對方的角色扮演,與他站在同一邊,很多事情就有好的收場。對待子女也一樣,如果嚴格要求子女站在面前聽你講話,你只是顯像出父母的權威而已,但如果你和他摟著肩一靠著背坐在一起,談很多事情一定都很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