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三輯

心動時分 第三輯之六:請問教授,要怎麼修功德,才能讓孩子保持優秀的學業成績?

2019.09.06更新

問:

請問教授,要怎麼修功德,才能讓孩子保持優秀的學業成績?

 

 

答:

孩子的課業,不是買藥給他吃或是打針,就能增長他的實力,讀書要靠孩子自己發現樂趣,再配合父母的關心,才能提升孩子的成績與造化。小孩子讀書不一定要獨占鰲頭,每樁事物如果都要設定第一,不願屈居第二、第三,這樣做事的目的就不對了,而且如果你所設定的目標都是別人達不到的,你才覺得具有挑戰性,那麼你已經開始在羈絆自己了。

 

讀書只不過是人生中十分之一的事業,不是全部,而且讀書一定要有興趣,才能深入其中追尋研究。讀書不代表功名,也一不代表造化,多讀一點書,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氣質,因為可以用比較多的東西觸類旁通、旁徵博引,但話說回來,成績或分數也只不過代表一個符號,並不會因為你會讀書,生命就充滿希望。讀書的孩子要能夠自我認知和瞭解,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個讀書的料,喜歡讀、願意看,就可以鍥而不捨的將讀書視為個人現階段重要的工作。就像我將工作看待成一種執著,把財名富貴當成附屬,經驗與歷練則當成最後的所得,用這三部曲來完成我現階段每天的工作。演講最難的就是必須站在那個地方,靠著充沛的丹田力量傳達所講的內容,所以我將工作當成一種執著,克服任何困難持續的做,就像你把讀書當成研究時,分數幾分已經不重要,因為你是在培養興趣。

 

不管外面的天氣如何,氣溫如何急遽變化,那些願意坐在會場聽我演講,交流彼此觀點的人,代表他們有興趣聽善知識,當然也就能將聽到的善知識廣為傳播,變成一件功德事。福德非功德,福德只不過將心存的善念做成布施,功德則是當一個人懂得做人的道理之後,又能影響別人,改變別人的觀念,這叫功德。「愚人修佛不修道」,笨的人以為修福便是道,於是一直修福田種福田,但他不去了解道理,不去開智慧,以為自己已經捐了很多錢便積功德。我們也曾看過販毒的人,為了彌補內在的不安,突然就五百萬、一千萬的捐給慈善機構,其實這樣一點都於事無補,因為他所賺的這一千萬,可能已經讓二百個家庭因此瀕臨滅亡。

 

功德是真正產生大智慧的來源,只有透過功德的理念,才能夠讓一個人真正知道什麼叫做善事。在這裡,我想同時勸勉為人家長們,對於孩子的課業成績要求,得失與否千萬不要著相,相信只要能先改革父母的著相觀點與生滅觀念,孩子自然會自求多福。家長們一定要先教自己,才有資格教自己的子女,你的自我要求對了,人生觀點對了,對孩子日後的成長自然能循循而善誘,如此,我們的小孩不但一點壓力都沒有,還能夠活出應有的活潑與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