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二輯

心動時分 第二輯之四十五:葉教授好,孝順這兩個字一定是對的嗎?

2018.10.15更新

問:

葉教授好,孝順這兩個字一定是對的嗎?

 

 

答:

「忘親易,使親忘我難」,要忘掉曾經撫養過自己的父母親很容易,但要讓父母親忘掉自己的小孩則很困難。父母從小含辛茹苦的帶大自己的子女,然而等到子女開始成家立業時,對父母親的情感反而越來越薄,很多人都認為有空回家看看,或是寄錢給父母就已經很不錯了。

 

現在社會有一樣事業正在不張聲勢的蓬勃發展著,那就是養老院。雖然許多養老院的週邊設備並不符合標準,但迫於廣大的需要,也就到處林立。有錢人可以住在很好的養老院,沒有錢又罹患慢性病的老人,就住在設置在公寓裡不到二十坪的養老院在那裡,許多坐輪椅的老人只好每天被固定的推去看電視。他們一定有子女,也曾經全心照顧過子女,或許他們的子女跟父母親的感覺變淡了,因而不願意奉養,但我要提醒大家注意遺傳的對待關係。

 

這裡指的並不是基因學上的「遺傳」,而是一種對待作風的傳承。當父母罹患重病的時候,你用什麼方式對待,日後你的子女也將同樣待之,這就叫現世報。我並不想用這種方式來恐嚇大家盡孝道,然而,因果對人的確有警惕作用。不管如何,一個人若懂得孝順,必定能感覺孝順帶給自己的善良、美,以及身輕如燕的感受。相反的,一個人若用惡與逆來行事,對父母的言行舉止大加駁斥甚至不理不睬時,必定活得不快樂,因為那是無形的報應。

 

現在這一代年輕人,尤其一些十幾歲的青少年,的確讓他們的父母親產生強烈的衝擊。這些孩子三、四天才回家一次,回家也只是換個衣服,要錢而已,許多無奈的父母就這麼飽受孩子的要脅,又找不到好方法跟孩子相處,每天就此為自己的小孩提心吊膽;做父母做到這樣,實在沒什麼志氣。但是這樣的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又「萬里之行起於足下」,當孩子日積月累變成這樣時,為人父母者既不能放棄,也不能一昧糾正、要脅孩子一定要孝順,因為這是發自內心的事只能無奈的等待。等待孩子日後也有自己的子女,同樣承受一樣的打擊、痛苦與掙扎時,那時他才會自我省思。

 

為人父母者不要懷著怨恨來承受,如果連對自己的子女都有恨意時,對他人又怎會和諧、真誠呢?怨恨只會帶來處世方式的偏差,非但失掉東隅,也失之桑榆。只有衡諸於內在的承受,反省、懺悔過去,用這種方式來自省自發,一旦能真正解自己的錯誤時,反而能發覺人生沒來沒去,很多事情都只是一物。人家說一物必有一物報,很多事情的對待關係都只是一個迴向,過去可能疏忽的地方,就變成今天該承擔的責任。從「忘親易,使親忘我難」這句話,可以看出為人父母對孩子的心思,以及愛向下傾的特性,父親疼兒子,兒子疼孫子,它不是往上去的。既然愛是很自然的一種下傾,當長輩在要求晚輩的孝心時,就只有自我保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