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二輯
心動時分 第二輯之四十二:宗教經典上記載人往生以後,會因為生前的善惡,分別前往所謂的極樂世界,天堂或地獄以做為人在地球上的賞罰。這仍是千古的謎團,請教授幫忙解說,謝謝。
2018.10.12更新問:
宗教經典上記載人往生以後,會因為生前的善惡,分別前往所謂的極樂世界,天堂或地獄以做為人在地球上的賞罰。這仍是千古的謎團,請教授幫忙解說,謝謝。
答:
有沒有人真正走入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又在什麼地方?人對信仰一定要有「佛不迷人人自迷」的觀念。不管是耶穌基督、迦牟尼我們都稱為佛,祂們從來沒有迷過人,是人自己對祂們著迷的;神佛沒有向人招手,也沒有呼叫我們前去,完全是人自己的起心動念,希望有一天能達到神佛的境界,或受到同等的對待。
很多人都認為灌頂是一種加持,對身體或運氣會有好處;其實灌頂跟天主教、基督教中的洗禮儀式一樣,只是修行啟程的一種祝福與告知,告訴受洗的人如果在追求信仰中也想得道,那麼現在就是開始的時候了。這個祝福沒有任何的威力,完全是師父引進門,修行看個人。
信仰不是馬上就能看到佛祖在向自己招手,金剛經講的很清楚:若人以我相有執相要來見我,就永遠見不得如來。如來就是如其本來,每一個人都是佛,當人的心神很平靜、清澈、純空,人心、佛心與眾生的心都是同樣一個心時,就會覺得很快樂,但如果發覺自己的心混濁不清爽,有很多沉悶的壓力時,就會發覺你的心是你的心,佛的心是佛的心,眾生的心是眾生的心,也就一者為三,如此便永遠看不到佛祖,也看不到西方極樂。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解釋的很清楚,當我們站在海岸線看海時,看到海浪打過來有高有低有水泡等一切的循環,感覺到動的時候,這就是此岸。但當我們往前看,看到外海的海岸線跟天連成一線,卻看不到水在動,這時我們已能調適自己的心情不動,這就是彼岸。心境不動就是極樂,極樂不是一個世界,而是一種境界,是每個人都要了解的昇華之境。
沒有人能帶你去極樂,只有自己能到極樂之境,若仰仗著神佛引導自己去極樂,便是執迷,那就像期待著一次灌頂就能將自己變成神佛一樣。若正信自己內在的清純,空間越寬廣就越能到極樂。剛剛是以海為喻,若以山為喻也是相同的。當一個人站在樹下時,,感覺有樹蔭在遮擋,也聽到樹上的樹葉晃動的聲音,然而當對岸更多的樹時,還在樹下的你卻沒有感覺任何一棵樹在動,這就是極樂。當一個人能從所有的紛爭干擾中走向寂然,就是極樂世界。
人家說:「出家如初早就成佛」,很多人覺得自己應該積極的披個袈裟出家修行,卻不用應有的態度面對,然而出家的心情應如本來的初,如果能用過去還沒出家前那種當人的心境去修行,早就已經當佛了。過去還沒有戒律時,很多事情都會自我放縱,不懂得檢視自己內在的心思,但一旦真正到極樂時就無所謂戒;戒就是想動而不敢動,然宇宙萬物所有的事情都要共生共榮、不持自戒。
不持自戒就是根本不需要考慮自己有沒有犯戒律,因為所有的眾生都是平等的。心境的掏空來自萬般事物對自己不會產生直接的傷害,那就是極樂。各位細是佛,只是因為沒有見到極,不知道自己是佛。佛不是因為法力很高,也不是因為心通、天眼通才成佛,他是因為個人的心思坦然寬廣,記夠容納萬事萬物而不為所動,這就是活佛。
活佛沒有威力,也沒有法力,因為是凡人,只是強加佛名於上;事實上我們談的就是心境的自然清空而成佛,如此看待才知道什麼是信仰。一直寄託於佛的法力,希望前能幫你臨危解厄,凡事以這種目的看待時,世佛非但不能救,還會變得一頭挑雞雙頭啼,兩邊都不是,這就是信仰有預謀所產生的弊端。
以前都是佛的各位,都曾經有過開闊的心胸,也都曾經住在極樂,只不過因為極樂久了之後,人心丕變,這輩子的角色才有所變化。如果懂得用更寬廣的心思來看待,就會發覺佛心與我心,以及各位的心,都是同樣一個心,這之間便無所謂差距,也就眾生平等不持自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