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二輯

心動時分 第二輯之三十五:面對個性很好動、精力旺盛的一歲半孩子,請問要怎麼教育他

2018.10.05更新

問:

我有一個女兒大概一歲半,他的個性很好動、精力旺盛,最近晚上都很黏人不想睡覺,請問要怎麼教育他,謝謝你。

 

 

答:

對於一歲半的女兒很好動,不曉得如何教育她,我想比較貼切的回答應該是如何教育你自己。每一個孩子都會有一歲半,會有十五歲,也都會有三十歲,當第一次擔當父母親角色時,心裡難免會雀喜若狂,覺得有成就感,這個成就感的傳承是所有生物都會有的感覺,不管是動物、靈長類或魚類感受點都如出一轍。這是老天爺創造萬物的時候,為了延續生物間彼此的相互照顧,而產生的一個傳承,自然的也就衍生出人類潛在的基因心性。

 

有些孩子很好養,好像一轉眼就五歲大了,其間也沒給父母帶來什麼焦慮或麻煩,但有些孩子養起來簡直度日如年,每天好像在跟他玩警察捉小偷,隨時要注意他會碰到什麼東西,所有精力似乎只為了照顧他。碰到這種情況時,不代表這個孩子不好,一個好動的小孩對各種事物的好奇心與吸引力一定超乎同年齡層,他對很多事情的好奇連帶也會帶動他的早熟,只是這個時候父母親會比較費心費力,所以我剛剛說過要先教父母親,教你的耐力,磨你的耐心。

 

養過寵物的人一定瞭解,寵物是最好動的,就拿養狗來說,牠對家裡的每個角落都覺得好奇,牙齒一癢的時候,咬拖鞋、咬壁紙、咬桌腳,只要主人不在,能咬的牠都咬,但既然養牠就必須正視牠的咬,不能亂打牠恐嚇牠,讓牠不敢咬,因為這個時候是這隻狗在磨你,而不是你在教牠,牠亂咬的結果都是你必須承受的,這個承受對人而言是最大的收穫。我們能夠承擔寵物對我們的磨練,是因為我們對牠有愛,相對的為什麼人對我們的磨練,我們卻無法忍受?!旁人與我們有任何衝突時,我們會以沒有愛的方法對待,結果一定是怒目相視。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開車的人,只要稍一碰撞,兩個人一定怒目相向,好像是結了三十幾年,甚至三輩子的仇,這都是因為我們對人普遍缺乏愛心。然而,大多數人對於自己的子女反倒能夠容許他的好動與活潑,甚而讚許有加,惟有在自己情緒不耐煩時,才會感到些許的煩躁與焦慮,這就是對自我性格最好的調適與磨練,所以有人說沒養過子女的人性格不會改變,因為經過子女的磨練過後,男人的個性才會慢慢的有所改變,如果家中沒有子女就被寵物磨,兩者之間不過是不同階段的磨練,每一件事情都是在學習。

 

對於你一歲半的女兒,既然從小已看出其個性與傾向,就必須予以正確的引導,相信她日後的成長一定比同年齡的孩子早熟,很多同年紀的孩子還沒有去嘗試、涉獵的事物,她一定較快碰觸。今天看到一則報導,很多大學生己經提早選修一門叫同居的課程,這代表他們的早熟,代表他們在同年紀當中思想較開放,同時也顯現出他們對男女關係的看法,以及與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如果父母懂得從不同角度觀察孩子,就可以發現他們的特質。

 

賽馬的時候每一隻馬都盡情的在奔跑,有天有個記者問其中一個馴獸師:「應該怎麼訓練馬隻牠才能夠跑得快?」馴獸師回答得很簡單:「訓練馬不是要磨練牠的體力與毅力,而是必須從小訓練牠的自信,訓練牠往前衝的毅力,這是心理層面的課題。」原來訓練馬要從心理訓練起,要隨時培養牠想贏的念頭,牠才會跑得快,如果不在意牠跑快或跑慢,第二名、第三名都無所謂時,這一匹馬就永遠沒有辦法變成冠軍馬,這都是從心理層面延伸的問題。同樣的,一個孩子的外在表現又何嘗不是內在基因的鼓動,父母親恰可從這個內在基因的暗示,瞭解孩子的性格傾向,是文靜的、好動的,或是稀奇古怪的都無所謂,重要的是父母必須將每個過程做成記錄,留心觀察,如此當孩子長大後,你就能未雨綢繆的去好好引導,有遠慮就不會有近憂。

 

如果能從妳一歲半的小孩看出她與別的孩子不同的地方,瞭解她真正的性格,妳就能一雙鞋一個簍子剛剛好合得來;發自內心真正的了解孩子,接受小孩對妳的磨練,這是萬流歸宗不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