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二輯

心動時分 第二輯之十六:想請教教授,當我們的親人或朋友,因為價值觀念不同,或者是對事情的感覺不同而引起衝突,造成心理上的痛苦時,該如何去改善?

2018.09.16更新

問:

想請教教授,當我們的親人或朋友,因為價值觀念不同,或者是對事情的感覺不同而引起衝突,造成心理上的痛苦時,該如何去改善?謝謝。

 

 

答:

解決小問題的原則要先從大問題來看,小問題才會變成沒有問題,這是做事的竅門,也是做人的法則。如果大家都懂得傳播善知識當成生命裡的責任,善知識必能遍佈全世界。目前在美洲大陸的暢銷書,道德經的翻譯本是僅次於聖經的書籍,有關心靈的書的確能成為許多人精神上的食糧。

 

價值觀的不同,就是精神食糧的需要不同。就像對有些人而言,吃喝嫖賭反而是一種精神生活,因為在吃、喝、嫖、賭的過程中,可以滿足他的內心慾望。反觀另外一種人,可能會將這些當成一種生命的耗損,當成污穢自己智慧的一種羞恥,兩者的價值觀的確有如天壤之別。

 

當我們將大環境的問題當成背負的重擔,就不會在乎小環境裡個人價值觀的不同,因為每一個人所追的東西本來就不一樣。人世間要能夠遠離塵囂、遠離悲哀、遠離讓自己有齷齪或不平衡的感覺,最好的辦法就是提昇層次,只有提昇層次,才能超然的觀事,不與人同。因為只有狗跟狗才咬得起來。

 

提昇自己的層次,自然就能擁有不偏不倚的價值觀,而價值觀也會隨著時代而改變。打個比喻,年紀小的時候,兄弟間可能為了一顆糖而打得鼻青眼腫,然而長大後,也許哥哥比較會賺錢,弟弟比較窮困,哥哥可能因感受到弟弟生活上的困難,而大方的送他一棟房子,這就是觀念上的改變。透過時間、歷練與割捨,很多事情都會出現好成績,最怕的就是一直定位在原點,將痛處當成觀點,這代表一個人沒有成長,沒有進步。如果對方的觀念會帶給你痛苦,那代表你與他在同一點上,只是意見不同而已。相對的,如果能跳開來看待,你就會因為對方到了一定年紀還存有這種思想而感到可憐,一個人如果能從同情當中提昇自己,相對的就會帶動對方的成長,不管夫妻、兄弟、或朋友,都會因為你的觀點而慢慢有所改變。

 

對於現代年輕一輩的孩子,也應該用這種教育心境來看待。他們不是一生出來就有充分的智慧來判斷所有事情,反而必須仰賴父母親鍥而不捨,循循善誘的引導,孩子才能在觀點上慢慢的與你有所契合,否則只有愈行愈遠。在人生路上,親子間必須同時付出心血,為人父母者必須努力擔負提昇孩子觀點的責任,為人子女者則必須培養學習的耐力,兩者相互配合,才能締造良好的對待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