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二輯
心動時分 第二輯之七:母親生病後有些厭世,我又無法就近照顧母親,請問該如何化解
2018.09.07更新問:
我與母親自小相依為命情同姐妹,後因工作關係,母親必須獨自留在南部,平時我們都靠電話聯絡。但母親自從去年身體不適後,整個人變得個性古怪,情緒起伏很大,甚至常有厭世的念頭,雖然醫院的檢查報告一切正常,但她就是認定自己得了絕症,將不久於人世,母女感情也因此變得非常薄弱,兩人都很痛苦,想請葉教授為我解困,謝謝。
答:
未來這種問題會越來越多,因為臺灣的老年人口比例越來越高。民國四十年左右出生的人,家中多少都有幾個兄弟,但生於民國五十年左右的人,可能就成為獨子或獨女,屆時他們勢必要獨自挑起年老父母的撫養與照顧責任,然而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服侍老人的能耐,中國話說:「忘親易,但使親忘我難。」忘掉撫育我的雙親很容易,但要讓母親忘掉孩子實在很困難;母親含辛茹苦養育子女的心血,沒有當過母親的人一定無法體會。
對年輕的妳而言,可能覺得母親並不是真的生重病,但她也可能患有心理疾病,工作壓力或是恐懼死亡都會引起她異常的反應。過去妳的母親照顧妳時,她異常的堅強,但當她回過頭來希望受妳照顧時,就變成弱者了,這種角色的互動是年長者的悲哀,他們深刻的感受到過去能幫孩子的力道已經變得微弱了,現在反而需要晚輩的協助。這時,年輕人為了結婚組成家庭而忙碌,如果天天聽到父母嘮叨的訴說身體的病痛,的確也難為身為人子的角色扮演。沒有人可以要求誰應該盡孝道,也不是法律條文可以規範的,只能靠個人的心意去做;每一個人對待親人的方法都不同,完全取決於兩者之間的互動狀態。
身為長輩的也要懂得讓自己的心性重生再造,雖然肉體漸漸老化,但心靈一樣可以透過知識的涉獵,讓自己有了透生死的新觀點,如此,將可以減輕子女的負擔,帶給子女第二次幸福。能夠將生命做最有價值的貢獻才叫完人,若以封建的舊式想法,認為自己老了子女理當照顧,這樣的對待,一定衝突難免。
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提升學歷,而是要讓人能夠明辨道理,理清事物的頭緒,若妳能打破母親對生死的觀點,她的病痛就會好轉,不至於讓他人有無法應付的尷尬。何況每一個人都有年老的一天,如果今天妳能用正確的觀點處理,未來當妳年老時,就能自己救自己。
老年人口提高的今天,必須要讓老年人知道生命的價值。很多年紀大的人常常喜歡參加法會,或許他們看到莊嚴的佛祖坐在那裡,就以為能積點功德,讓自己活幾歲,但多壽多辱,重要的是要能在剎那間看穿生命的本質,否則,沒什麼尊嚴的活著,也只能怪自己。我絕對不是誣蔑老人存在的價值,只是想告訴各位長者,唯有觀念能救自己,透過觀念的洗滌,才能為生命劃下美麗的的句點。美麗的意思就是看穿生死,當生死一看破時,醫院裡的病、藥、醫師都折騰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