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二輯
心動時分 第二輯之二:應該如一何面對中年失業困擾?
2018.09.02更新問:
目前經濟不景氣,我們很多勞工朋友都面臨二度就業或失業的問題,雖然政府有心幫助這些失業的朋友,去學習電腦、美容等技能,但因我已經四十歲了,沒有信心從事美容業,而年紀大了又沒有一記憶力去學習電腦,所以覺得茫然,不知道應該如一何面對失業困擾?
答:
年齡層的不同,在想法上的確容易有明顯的差距,六十歲到七一十歲的人一套思想,四十到六十歲的人、三十五到二十五歲的人、甚至二十五歲以下的人…,都分別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工商資訊發達,每個人領受的層次不同,對於自己與社會相處的著力點也不盡相同。
聽「心靈藥方」不會帶來工作,因為心靈藥方不是介紹所,它不會為你安排就業機會,但聽心靈藥方會讓人產生勇氣,將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將不會做的事變成會。我不是天生就能講道理給大家聽,而是將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摸索與累積整理成一套有邏輯的系統,再針對不同的時尚與問題分析解釋,讓大家同時享受那種養份。
大多數的人都欠缺自立與自信的養份,每個人都希望工作時能得到別人對自己處事能耐的肯定與讚美,但與其要求別人相信我們的能耐,不如用心建立自己的自信,唯有自信,才能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很多人一旦上了年紀,礙於顏面,凡事便不敢深入,深怕自己做得不好而讓人恥笑,但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會某事,人都是透過不斷的學習與洗練,才能成就一定的火侯。
依目前臺灣的就業市場來看,要失業還真不容易,報紙一攤開就有許多工作機會,所以一定有某種原因讓你不想工作而失業,這也代表你對現況的人生角色的扮演,不知道所為而來,心裡只想求取不錯的工作機會。一旦你用這份心思看待事情時,就沒有資格要求子女的表現要讓你滿意,因為父母親在這時已經被打垮了,孩子必定也跟著倒!
所以,要關心的不是工作問題,而是自己的態度與觀念。觀念健康的話,孩子在旁邊必然感受得到,孩子的學習是最快的,他學習父母的語言、表情、動機,更學習父母的內在,這些都可以稱為遺傳,也只有這種遺傳才有意義。所以,要讓孩子學習我們好的氣質、好的觀念,讓他們珍惜眼前存在的事實,才是好父母親應該做的。失業只不過是一時的際遇問題,不要讓失業影響自己的情緒,破壞家庭的氣氛,又誤導孩子的決心,因為失業導致這麼多問題才真的不值得!
一每一個人活的歲數都因個人的需要而有所不同,有的人需要活久一點,有的人不需要活那麼老,每一個人活的角度都不同,輸贏不在於公侯將相之分,也不在功名富貴之別,輸贏來自於平常做事的觀念。高興的多,就活得比較有意義,悲哀的多就活得比較悲慘,錢財是無法衡量的,唯一能夠比較的是活的快樂。真正的快樂沒什麼竅門,就在於觀念,既然失業就要扭轉觀念才能感到自己的存在。
小時候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母親有了在屏東縣政府前擺麵攤的機會,那真的讓全家人謝天謝地,因為下一餐便有了著落。但是第一天開業,母親就差一點將攤子推到水溝裡去; 後來母親又載米賣給別人,以賺點工錢,一個坡爬不上去,她連人帶腳踏車的往後倒,母親摔倒的畫面讓我記憶猶新、感觸很多,也讓我學到很多,讓我日後敢向不可能挑戰,這也是當時所產生的意義。
今天你無法二度就業,是因為不行,還是不能?!不管如何,這些都代表你的懦弱,不是因為哪條路不可能,而是你心中認為不可能,將自己的路栓死了。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會打電腦,都是透過學習才會,為人父母親、長輩的,應該具備處事的基本氣魄;觀念導引著人生方向,觀念也決定我們這輩子是否活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