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一輯

心動時分 第一輯之四十三:青少年常常會因為自己不堅持,就踏入一些色情行業,葉教授能對他們做些建議,或者對這個社會提出呼籲嗎?

2018.12.13更新

問:

現在正在暑假期間,一些青少年常常會因為自己不堅持,就踏入一些色情行業,葉教授能對他們做些建議,或者對這個社會提出呼籲嗎?

 

答: 

      不管是國內的教育單位,或者是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對於時下青少年問題,的確感到相當棘手,不曉得如何扭轉這一股力量。

 

      我總覺得一棵樹木會長直,是因為我們常常注意它有沒有變畸形,所以好孩子也是可以教出來的。任何一個嬰兒都有哭泣的自由,從嬰兒開始人就有非常強烈的先天自主性,所以為人父母者也該有深刻的體認,體認出之於己的小孩不只是為了傳遞香火而已,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應該將教育的責任堅持擔負在自己身上。堅持並不是緊緊看管,天地之間必有其帶動世人處理周遭事物的法則,所謂的「柔能克剛」、「以靜制動」,都是可以從哲學義理當中體會生命存在的運作。

 

      臺灣的青少年比較特別,為了讓他們飆車,我們就蓋個車場讓他們飆,只要他們想做的事,大人就一味的順應。反觀國外的孩子,就像一般美國家庭的青少年,孩子回家都會自動幫忙適合他們年紀的家事,甚至將其視為日後生存所需仰賴的工作。但是,臺灣的父母親從來不要求孩子這一點,只認為讀書最重要,家事完全由父母親一肩挑。所以,青少年的問題不是精力過剩造成的,而是父母親過度放縱,讓他們變成脫韁野馬,剛開始離家一寸,接著一尺,再一跑就百里了,當離得很遠時,想抓都抓不回來了。

 

      不是因為KTV,或是其他環境因素帶壞我們的孩子,而是從孩子出生後,父母親就不曾注意過教育的觀點與指標。如果從小為人父母者就懂得對孩子耳提面命,那麼父母就是一面鏡子,在這面鏡子裡,能夠認真的告訴孩子每一份道理,這個道理就是他成長的養分。就像一顆樹苗,有枝有葉,只要每天幫它塑直,剪掉不該有的地方,那麼它一定能長成筆直的大樹。但不是「枝枝去剪,葉葉去摘」般的嘮嘮叨叨,而是建立一個的指標,讓孩子知所依尋。

 

      我們的教育是很零散的,尤其是家庭教育,共有在看到問題時,才會告訴小孩,沒看到就不講,如此自然無法讓小孩真正瞭解問題的根源。大家可以發現,現在的青少年交友的年齡層越來越往下降,性經驗也開始的很早,導致很多少女十八,九歲就已經生小孩,也因而形成日後許多的社會問題。

 

      青少年問題為何讓政府單位頭痛不已?因為政府或許能製訂讓國家強盛的政策,卻無法讓每個家庭都懂得教育小孩,追根究底來談,就是社會價值觀出了問題。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可以引導大眾的學習方向,若縮小到家庭層面來談,就是家庭的生活觀。當一個家庭的父母親,凡事都繞著金錢、功名、升遷角度來談論,有一天,當孩子在無法符合父母親嚴格的要求下,覺得自己可能讓父母失望,便只好選擇逃避、退縮;在此心理狀態下,必然呼朋引伴的找同類型的朋友,也就出現他們喜歡的玩法,一票人聚在一起,青少年問題也就由此而生。

 

      其實沒有所謂的「青少年問題」,青少年本身不會有問題,真正出問題的是家庭,而家庭的問題就在於價值觀。如果父母親的價值觀正確,就算粗茶淡飯都可以養出很爭氣的孩子,因為思想與教育的滋養,孩子一定會有所感受的。一個人如果沒有受過疾病與痛苦的歷鍊,必定不懂得體恤卹別人,就像我家以前是賣麵人家,環境最好的時候,就是母親有個麵攤可以擺,讓我們不用擔心下一餐沒有著落;所以,個人今天來到社會上便能將以前困苦的生活經驗,轉成對社會的關愛。

 

      即使現在我住的房子仍是租賃而來的,但孩子一樣住得很安穩,在同儕間不至於引以為恥,因為從小我就給孩子「不要做大官,但要做有用的事」的價值觀。教育的啟蒙就是給孩子健全的觀念,讓他們知道自己做的事對社會是正面有用的,如果能有這種認知,相信青少年在處理任何事物時,都會懂得衡量的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