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一輯

心動時分 第一輯之四十一:請教葉教授:我該如何幫助這位朋友建立自信,走出困境?

2018.12.11更新

問:

我有一個朋友對自己非常沒有自信,常常對周圍的人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使得他的人際關係非常不好,請教葉教授:我該如何幫助這位朋友建立自信,走出困境?

 

答: 

      自信的成長分三個階段來看,第一個階段在於嬰兒進入幼稚園讀書的階段:這個時候能給予孩子最大信心的是其父母親,若不管表現好壞都會得到掌聲,那麼這個孩子在無形中必定能培養起信心。所以我曾講過:跌倒了爬起來每個人都一樣,差別只在表情不同而已。有人爬起來拍拍身子沒事,連怎麼跌倒都不看就往前走;有人則在原地找,看是被哪個洞絆倒了,邊找還滿口三字經粗話;還有更偏激的是在被洞絆倒的同時,心裡已經想著要提起告訴以獲得國家賠償法。

 

      花式溜冰選手在表演自轉的高難度動作時,常常會跌倒,但那個跌倒動作往往讓人看起來很自然,而表演者也不覺得沮喪,很快就能站起來,也因此成為世界滑冰選手。在成長當中,每個人給自己信心的方式不同,自我要求不同,父母親所給予的訓練也不同,也因此會慢慢的長成不同的人格雛型。

 

      人格雛型的不同,最明顯的差距就在於讀書時成績好壞的差異,這也是最簡單的一種比較。這種錯誤的比較,讓許多老師常常給予孩子錯誤的觀念,更糟的是,很多父母親也常用這種錯誤的角度來帶領孩子,好像讀書如果讀不贏人家,無法名列前茅,日後出社會就不會有什麼造化。在這種模式中教出來的孩子,當有一天真的踏入社會時,可能就真槍實刀的幹起來二。

 

      尤其是十六歲到二十歲的青少年,他們在外形上恰好有著最急遽的轉變;對自己外型滿意度高的人,在無形中會替自己增加好幾個百分點的自信心,因為這個時候好壞看得到了,不像小時候流著鼻涕還不覺得醜。小孩一到了小學、中學時,身體開始發育變化,自然會對異性產生好奇,無形中就會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長相,人前人後也會注意別人的長相缺點,於是外在特徵很快就會變成綽號,「大頭仔」就是這樣被叫出來的。

 

      所以在十六歲到二十歲之間的長相,會變成自我肯定和自信的原因之一。但外型不能變也不能改,此時就要靠父母的引領,建立孩子的自信與自尊,自尊建立之後才會有自信。孩子自尊的建立絕對不靠漫罵、毒打或譴責方式,而是要給他觀念,觀念對了就會慢慢的有自尊,當然也要不吝於給孩子掌聲與鼓勵。等孩子過了十六歲到二十歲這段危險期,就算他長得再難看,也會抬頭的與人相處,道理就在於他有自信。

 

      走過這個階段,等到他們當完兵準備進入社會時,就必須輔導他們正確的觀點:不要只看他人的成功,很多成功的人都是從失敗中爬起來的;也不要怨恨父母親沒錢讓自己做事業。若要一個人能對自己的人格及未來展現最好的基礎,就必須灌輸他二十歲就要開始獨立的觀念,從二十歲開始,當兵、工作、生活、學業都要他對自己負責,因為所有的負責都是一種所得。

 

      當一個人對於自己的所得感到滿意與滿足,而且慢慢的產生尊嚴時,與人相處自然不會胡思亂想。一個人煩心或沒自信不是沒道理的,因為他的內心早就彎曲了,內心彎曲就找不到貴人。貴人一定與自己的目標、看法在同一條直線上,因為你直他也會直,若斜就會找到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