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一輯

心動時分 第一輯之三十五:「當人的目的,是下輩子不要再來當人了。」葉教授您為什麼會講這句話,這似乎太消極了吧?!因為我認為人生是快樂的,需要努力的去發現,否則怎麼會有勇氣面對今生今世呢?

2018.12.05更新

問:

心經開門的廣告中有一句:「當人的目的,是下輩子不要再來當人了。」葉教授您為什麼會講這句話,這似乎太消極了吧?!因為我認為人生是快樂的,需要努力的去發現,否則怎麼會有勇氣面對今生今世呢?

 

答: 

      下輩子能不能來當人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但是不要來當人則是自己的覺悟。所謂:「功名富貴天做主,由不得我;放下屠刀立地覺悟我做主,由不得天」。聖經曾經說過:「一個揹著罪的人,怎麼能進天國呢?!」西方的基督教、回教、天主教等所有宗教都提到:當人最終的目的就是必須覺悟。覺悟表示一個人累積的內在,及這一輩子所有食衣住行的感受,都能讓自己有所了然徹悟。

 

      能在現今社會活著的人都是非常有福份的,我一再的強調:「天養人肥嘟嘟,人養人皮包骨」,今天各位不是生在非洲、大漠南北、或是青康藏高原等人生思維達不到的邊地,而需要與大自然辛苦的搏鬥;生在臺灣福爾摩莎寶島的各位,有生之年都還有機會聽聞讓自己思維淨化的善知識。一個人如果生在亂世,就什麼都不敢想,一心只想躲顆子彈而已,因為子彈若沒躲過就死定了;如果處在民不聊生鬧飢荒的地方,就只想要一口米飯。

 

      今天的物質生活、社會文明及政治的對待關係,不但不會迼成大家的焦慮,反而還能讓我們聽到過去從來沒有想過的思維,這就是一種幸運。就像我介紹「心經開門」的廣告詞:「神佛的微妙道理與文字是沒有關聯的。」神佛在創造祂的道理時,並不是用文字來強加詮釋,因為道理是放之四海皆準的。我們所追尋的人生不應是消極的快樂,一個真正活得有勇氣的人,不是因為已達到功名富貴而可以予取予求,最重要是他能夠了透自己肉體所包的只不過是靈魂。

 

      近來「複製人」的命題開始在科學領域引起爭論,從一隻綿羊開始到兩頭母牛,很多科學家開始考慮人是否可以複製。當他們在處理這些事情時,還稱不上發明家,因為科學家只是擷取上帝部份智慧的發現家,說是發現家又不完全,因為靈魂的對待關係是非常神聖的。人活著就必須立定目標,才能擁有乾淨的精氣神;有很多人認為這輩子再來當人,就代表前世仍有無窮盡的罣礙,也代表仍有很多事情尚未完全的了解與放下,所以才會在這站先下車,但越是被這種思緒羈絆的人,越看不到生命中的清純氣質。人類要求自己的最大空間,就是讓自己的心靈永保愉快,可惜大多數人對事情的思考,往往處於一種假象與表象。

 

      我已經翻譯了「心經開門」,希望年底之前能以更白話的方式翻譯「金剛經」。金剛經翻譯的重點是「無我相,無人相,無壽者相,無眾生相」,只要不著相就可以達到金剛經的精神;相反的,當人一著色相時,什麼事情都放不下,凡事也就有千千萬萬的罣礙,如此非但這一輩子當人當得不灑脫,下輩子也可能沒資格繼續當,一上一下之間就會產生很多齷齪事。

 

      每件事情總有它的目的與目標,人生旅程走久的人,覺得這一輩子就夠了,下輩子可以不要再來了;其間百味雜陳,酸甜苦辣都有,讓人痛苦難過的算起來也一大堆,所以要走的時候,可以在心裡告訴自己:「這樣就夠了。」這一句話就是覺悟,表示自己可以不要再來當人,也表示自己已經了透。

 

      我在「生活禪」中寫過一篇文章:「痛苦只能有兩天」,大意是說:人一旦發生事情,當下一定措手不及,因為突如其來而承受不了,所以難免驚駭、痛苦或傷心難過,但過了第二天,就會開始思考這件事情發生的原因,是運氣不好、個人修持不夠,還是老天刻意考驗磨練自己,但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第三天再想也一樣,這就叫「苦瓜連根苦」。人生走過一遭,會走的人這樣就夠了,不會走的人死纏爛打還要來,但一樣沒有好素質、好悟性,以及健康的人生觀,如此,要如何教育好下一代呢?!

 

      所以,為人要懂得:「到無求處便無憂」,人生當中若無所求時,必定沒有憂慮,凡事便會自然而來。所以「順勢」一定贏「造勢」,順勢贏造勢就是對生命的追尋永遠順其自然,不著任何喜怒哀樂之相,也不覺得有所不平衡,如此,便能真正思考自己是否還需要再來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