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一輯

心動時分 第一輯之十四:在您的演講中常聽到您說時間不多了,請問它的真實意涵為何?另外想請問您對當前社會人文演化及未來二十年的看法

2018.11.14更新

問:

在您的演講中常聽到您說時間不多了,請問它的真實意涵為何?另外想請問您對當前社會人文演化及未來二十年的看法,謝謝!

 

答:

 

      在道家的詮釋下,世界分為青陽期、紅陽期、白陽期,包括現在大家覺得最累也最輝煌的末法時期。

 

     自有人類開始,這一代的人享受最多,過去的王侯也只不過這樣,甚至更差。我曾去過大陸,有人請我到頤和園吃慈禧太后吃過的東西,真是難吃!如果以臺灣現在一個鮑魚三、五萬來看,現代人的物質生活,遠遠超過古時的王侯貴族。更何況現代每一個人都是順風耳、千里眼,不管中東、非洲發生什麼事情,透過衛星傳播馬上就能知道,所以到目前為止,人類享受最輝煌的時間就是現在。但危機感最重的也是現在,因為「日中則昃,物極必反」,當太陽升到中間時,我們就知道它要往西邊走到日落偏垣,再走到日薄崦嵫,整個過程就代表時序的循環。

 

     大自然有其規則的時序循環,人類的盛衰起敝也有一定的變化。所以天時已晚,在道中即不在劫中,在劫中就不在道中,如果每一個人都走在修持的路線,就不會走在劫數當中。今天我們之所以會走在劫數中,表示在這個地方我們完全沒有修行,只是在享受而己,所以為時已晚,畢竟我們不能預測天威,也不了解祂會降臨什麼災禍。

 

     如果我們不希望災禍一再的發生,這個地方的人就要修持到一定的程度,這種修為每個人都有機會,個人頭上一片天,端看願不願意在日常生活中拿捏自己的心思。修持不是打坐,也不是打禪七,不是每天阿彌陀佛、耶穌基督,修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法門,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在拿捏自己的心境,如果能夠以中庸的標準來對待日常生活中所有事物的輪轉,就是一種修行的根基,如此自然會慢慢累積出個人的資質。

 

     臺灣未來二十年的文化、經濟或政治會如何都不重要,懂得掌握現在才是關鍵。因為沒有現在的立竿見影,沒有現在的放下屠刀,就沒有未來的二十年。未來如果是一個亂世,大家願意待嗎?在亂世時,人類求生的本能只是拼命想躲子彈而已;在飢荒時,只想討一口米飯吃而已;但今天既不是亂世,也不是飢荒,每個人都豐衣足食,卻還將生命的追尋撇得那麼遠,當一堆人在這個地方,本身所熏染出的氣息是髒不可耐時,未來二十年會如何,已經不可言喻了。

 

     現代的年輕人長得漂亮但沒有氣質;現在中年人勞碌、愁眉苦臉的一大堆;現代老人則憂慮又不慈祥;這代表人類已走到最大的變化時空,這個時空也同時引出很好的訊息讓大家知道為時已晚,時間不多了,讓大家知道在天威不可測的同時,共同生活在這個地方的朋友,都要趕緊加快腳步修行。

 

     二十年後,各位可能五、六十歲了,但這不重要,我曾說過:一個人若用八十歲的智慧慢慢活到十五歲,是一種愉悅也是一種幸福;但如果用十五歲的智慧硬活到八十歲,每天都會很痛苦。兩者之間的差別就在於活的方式不同。

 

     如果日後大家講出來的話都相當的內涵與氣質,而且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追尋時,相對的天時就不晚。如果所存在的共生體產生了共業,又不能排除時,在這塊土地居住的百姓,就會因為彼此臭氣相投,相互傾軋之下,將環境踐踏到無以容身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