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一輯

心動時分 第一輯之十三:為什麼今日修道者多,而成道者少?修道者是不是一定要成道呢?

2018.11.13更新

問:

為什麼今日修道者多,而成道者少?修道者是不是一定要成道呢?

 

答:

 

      「易道廣大,百姓日用而不知」這句話具有很大的警示作用,不管在家也好,出外工作也好,甚至連睡姿都可以看出一個人有沒有在修道;人的睡姿與個人平常做事的靈敏度、誠實度、慈悲度以及處世態度有很大的關係。

 

      道處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臥,每個人都感觸得到。有句話講得很有意思:「知『道』不知『道』」,每個人都知道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臥,早上起來該刷牙洗臉、上班等等,十八歲該懂的事十八歲就懂了,結婚該懂的事,結婚後也懂了,職場中該運作的過程,進入後也自然明瞭,這些都是「道」。但多數人卻不知「道」,這個「道」就是修為,道理就在旁邊,但一般人卻不明瞭那就是修持。

 

      很多人強要冠上「修道」的詞彙,但天下沒有修道兩個字,就像釋迦牟尼佛說:「你們若說我在說佛法,就是在侮辱我」,釋迦牟尼佛認為自己根本沒有說法,祂說的每一個人都會,若要強加於名就不對了。同樣的,心海羅盤即將跨入第三年,但我從來沒有告訴大家我在修道,只是告訴各位這是一個多元文化的思想,諸位可以透過我們所談的內容,瞭解自己的心中是否在修。

 

      從小開始每個人都在修,慢慢修出長大後不同的心思。就像小時侯很多人喜歡抓蟋蟀玩,這個抓就是動念。蟋蟀每次進洞都會弄一堆土粒在洞口,掩人知道牠的洞穴,所以只要將這個虛土弄乾淨後灌水,就能抓到蟋蟀;當看到那堆土時,如果想抓牠就是動了眼耳鼻舌身意的眼念;抓出牠時,將牠抓在耳朵旁捏一捏,想要聽聽看牠的叫聲,這就是動耳念;接著拋起讓牠飛,這代表動了身念;等到不想玩了,可能就想到烤蟋蟀,這時鼻舌的慾念就都來了。

 

      小孩子不懂事,也不知道佛經、道德經,在無能涉獵學術範疇時,事實上已經違反了道理,也違反了善良的倫常。小孩子難道連一點慈悲心都沒有?

 

      照理說孩童應該比較善良,只可惜帶了上一輩子的原性,這在玩弄蟋蟀的過程中的確展露無遺;讓人感到羞愧的是,原本應是單純的小孩子,卻從小就背負者大人做惡的心思,由此即可說明「此身非我有」的道理。

 

      想要「修道」的人,就表示他認為自己的主體還是人。「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雙腳走橋過,橋過水不流」這首詩的禪境可以說明何謂修持。手空的時侯才能握鋤頭,用走的才能騎水牛;過橋時,感覺就好像搭火車一樣,若覺得外面的風景是主體,就會發覺火車在動,相反的若發現火車是主體時,就會感覺外面的景物在動。同樣的過橋時,因為覺得橋在動,所以水好像沒有流動,但其實看到水時,水已經在流。這是一種禪境,從禪境中思考,就能拿捏人生的方向。

 

      道就是一條路,這條路的選擇在於各人不同的思維,因而每個人的修持意境都不同。修道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到彼岸,到彼岸不用修道,觀念一轉就到了;真正的轉觀念是大原則在轉,心海羅盤就是在轉大觀念。繁文褥節以及瑣瑣碎碎的事物,讓現代人產生很多難以擺脫的羈絆,也使得多數人變得越來越小器,很多事情越看越尖銳,只要有關損失賠償,或是對自己不好的事情,都不願意去承受,如此不能開始即承受,就不能結束有尊嚴。

 

      結束要有尊嚴,不是建築在功名富貴,而是建立在內心的虛空妙有,這才是真正的成道,也就是已經知道往生之路在哪裡的一種修持。所以「說佛法即非佛法,說修道即非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