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一輯

心動時分 第一輯之五十一:對於親子教育,為人父母該如何扮演好引導者的工作?

2018.12.21更新

問:

對於親子教育,為人父母該如何扮演好引導者的工作?

 

答: 

      為人父母不管擔當哪種工作,都不會影響到孩子日後行為的歸屬;從小我就看著母親賣麵、賣米、賣燻柴,甚至賣過豬頭皮、滷豆乾,但是我從來不認為母親的工作卑微,反而覺得她很偉大,能在那種環境中教出我──雖然她並沒有給我財富,但卻一再的要求我凡事皆要善意的回應,一個人只有內心存善時,所有的事情才會往好處想,如果內心存著各種強取豪奪的心態,對人就不會信任。

 

      教育子女時,孩子可能會產生忤逆、背離,與父母無法協調的狀況,這時,為人父母就要衡量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許多家長有錯誤的觀念,總是將幫孩子買保險,儲蓄留學經費,甚至幫孩子買房子視為責任擔在身上,其實孩子自然會有辦法處理,不需要你操心,若孩子無法處理這些狀況,拿再多錢都沒用,這是重要觀念。

 

      如果孩子心中,認為父母給他的有形物質是有目的的,就像釣魚一樣,那孩子自然無法在母親或父親的角色中,攝取到精神的神髓,他無從了解更無從追尋。一個覺得父母親偉大的孩子,一定也覺得父母親的觀念偉大,與其地位、財富無關;但是一個孩子,如果不滿意父母親的財產,甚至挑釁父母親的能力時,就表示當父母的人,沒有給予正確的價值觀,這樣的狀況是點點滴滴累積起來的,因為孩子不是從小就會跟人吵架。

 

      親子之間是緣份也是債務,當孩子跟你之間沒有緣份時,就像被偷抱的小孩、未婚媽媽產生的棄嬰、或是孤兒,都是先天格局產生沖剋;如果已經養大到可以分辨是非善惡時,才出現親子間的問題就不叫剋,而是教育方法出錯了。父母親的道德水平會彰顯在孩子的臉上,這與職業、金錢無關,像章孝嚴、章孝慈倆兄弟從小沒有父母,人家也活得好好的,這完全是教法與價值觀的問題,生命的歸屬就在這裡。

 

      「天養人肥嘟嘟,人養人剩一根骨」,臺灣兩千一百萬人其實都是天在養,不是人在養。我們的財名富貴不過是附屬,工作是職責,最後的經驗歷練則會累積在孩子的笑容上;孩子與父母的談話與對待,就是你工作真正的所得。因為工作學到的只是經驗的累積,如果為人父母者只是從外面拿錢回家,非但孩子學不到什麼,相對的衝擊一高時,父母親的管教方法,必然會帶來孩子的悖逆及社會的亂象。只要大家都能扳正自己的觀念,建立正確的社群共識時,這個社會上沒有人敢做讓人難過不好受的事,因為做那種事情會讓自己覺得很可恥。

 

      一代有一代的歌,每一個世代的小孩所傳承的理念,一定與父母親有關,父母親的價值觀會影響日後孩子的人生觀與前途,懂得解開孩子心志上的毒,才有資格當父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