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五輯

心動時分 第五輯之二十:我聽心海羅盤一個多月以來,對於您所說的「下輩子不要再來當人」這句話不是很瞭解,也不太懂它的真正意涵,請教授說明。

2018.11.16更新

問:

我聽心海羅盤一個多月以來,對於您所說的「下輩子不要再來當人」這句話不是很瞭解,也不太懂它的真正意涵,請教授說明。

答:

 

 

        或許有很多人對「下輩子不要再來當人」抱持著狐疑的態度,甚至弄不清楚這句話的真正意義,我想這是因為大家都不知道宇宙間確實有一個不需要當人的極樂世界,事實上,它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境中,它是心思、觀念的豁達,重點便是要各位努力修持,遠離世俗人眾多的煩惱與負擔。我並不是要每一個人都當神成仙,其實,生而為人只要能無憂無慮的生活,都可以是「活神仙」。

 

        這輩子我們可以設定「下輩子不要再來當人」的目標,一旦有了這個目標,在人生當中就會有所計畫。簡單來說,這一輩子來當人的計畫不是追求人生的工作成就或財名富貴,真正的目的是要求自己在這輩子當人的時間裡,有幸能夠因緣俱足聽到善知識,不僅聽得津津有味還能聽出屬於自己的感覺,這種滿心歡喜的感受與這身臭皮囊從過去帶來的種種錯誤相較起來,可謂差之千里。如此巨大的差異可以讓我們明瞭過去乃因自己無知才一直當人,而且當得十分物化、我執、著相。在世俗中,多數人總希望自己考試能獲得好成績,藉以提高自己的知識程度,但為何偏偏不懂得在為人上提高程度呢?下輩子不來當人是程度的問題,更是自我期許的問題。

 

        「人身難得今已得」,人都需要有這具色身才能夠視聽觸覺,我們透過這個身軀來感觸週遭的人事物,從中作出要與不要、拿與不拿的心性篩選,關鍵即操之於內在心性的看法和角度。這也是觀世音菩薩在《心經》裡最終的目的:「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意思就是在正知正覺中走入究竟涅盤,祂要每一個人都回到自己最初的本然,「菩提薩婆訶」就是回到本來之初的意思。要回到本來之初就必須先了解色身是假的,並在有生之年裡一心追求精氣神的飽滿,而不是滿足這身臭皮囊的各種物慾。如果你因為害怕衰老去花錢拉皮;發覺眼睛不漂亮去割雙眼皮;發覺哪裡胖了就去抽脂肪,如此這般,你只要照顧這個身體就夠忙了,哪有時間顧及自己的精氣神呢?一個有思想與理念的人,會在其思想情操裡作出定位,他絕對不願意耗費一輩子吃盡所有的苦頭,還不知道結論在哪裡,這是很不值得的。

 

        我一再強調,神佛的微妙道理與文字是沒有關連的,下輩子不要再來當人的意思並不是悲觀,也不是消極,它完完全全是為了提昇大家思考的層級和智慧,由這一股智慧來帶動家庭與社會的祥和。如此,你會在人生裡建立一種難得看法,也會在生命的轉折中見到難得的豁達,更能夠從看事情的角度中獲得難得的悟性,因為下輩子你都不想來當人了,這輩子還會有什麼事情看不開呢?倘若你能將「不要再來當人」設定為人生目標,必定會在這世開出智慧,因為有很多事情都已經不需要重演了。相反的,當你在意所有事情時,下輩子一定還要再來當人,好面對上輩子過不去的那些事情,這就是「有罣礙故有恐怖」。我要將大家帶到「無罣礙故無有恐怖」的境界以遠離顛倒夢想,這時就一定得預先設定方向,我的方向就是下輩子再也不要來當人。這輩子我來當人是一種責任、一份工作,也是我的榮幸,我當人的目的是要破除幾千年來漢人文化的守舊思想與觀點,以讓大家的思想得以翻新騰昇。

 

        絕大多數的人都看不出經典中的要義與精髓,也很難知曉其真正闡述的道理,其實,看經不如講經,講經則不如行經。一般人都不自覺的小看自己,當沒有足夠的意志力來完成大事時,便會很輕易地被困難打倒。其實,困難不是來自於生活的現實條件,它無關乎有錢與否、學歷高低或者事業大小,困難在於要認清這輩子做人的真正目的,並面對過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