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五輯

心動時分 第五輯之十六:請問教授該如何對父母盡孝,謝謝

2018.11.12更新

問:

我很愛我的父母親,但並不全然贊同他們的想法與作為,當他們仍固執己見時,我的語氣自然變得較為急促大聲,也會失去耐心,我覺得自己這樣很不孝,請問教授我該如何做?

 

 

答:

 

        這個問題在於子女與父母之間的對應關係。當你察覺到自己與父母的對話語氣不佳需要改進時,其實就已經有反省、進步的能力。「返老還童」的意思就是老人家卻有著小孩的心理,這時我們需要以更大的耐性去關心他們。有一次我在台上演講,母親則在現場的另一邊說話,對我造成很大的影響,當下我只好在現場直接請她不要再說話,此舉讓她當下感到相當不好意思。我絕不是故意讓母親難堪,演講途中我無法離席向她解釋,演講一結束,我立刻當著大家的面向母親解釋之所以如此處理的原因,這便是道理,更是一種尊重。

 

        要妥善處理親子間的問題,就要讓長輩了解你處理事情的想法與原因,如此便不至於讓他覺得尊嚴盡失;與長輩相處的訣竅便是要給足老人家面子,他們要的是尊重。父母親含辛茹苦的將子女撫養長大,他們要的不是強求子女賺多少錢回家供養他們,老一輩的想法很單純,他們需要的只是晚輩的真心關懷與尊敬。重點不在於學會與父母說話的態度與方法,當你懂得尊重其他長輩時,自然就懂得尊重自家兩老,這是必然的道理。當妳尊重其他長者的同時,這份福德也會迴向給你的父母;你在關心別人的小孩時,該福德也會回歸你的小孩,這樣的循環一直存在人世間,只是人類的肉眼無法看見。當以此為基礎,做任何事情才會真心誠意、發自内心,而這樣的付出也才會讓人感覺舒服。

 

        長輩的思想觀念不一定完全正確,一個人的思想層面涵蓋性格、資質與智慧等多重元素,也與其時代背景相關。你若覺得長輩的思想有剛愎自用或是不夠成熟的地方,作為晚輩的我們就要懂得以潛移默化的漸進方式來跟他們溝通,讓他們願意為自己改變,進而帶動其學習成長,但絕對不是以爭辯、交戰的方式來達到目的。我們也不能因為害怕忤逆或擔心長輩難過而將問題置之不理,方法運用得宜才會有所貢獻,也才是真正的孝順。你先前的行為或許有些不當,但只要懂得調整方式就好。

 

        年紀愈長的長輩,在學識涵養上可能比較鈍,因而無法將事情思考得面面俱到,他們的時代怎樣教育他們,他們便怎樣教養小孩。年輕一輩因為有更好的機會接受教育,在思想觀念上當然會超越長輩的舊有見解,但是,我們絕對不能以自身所接受的知識教育或專業領域來衡量長輩,我們永遠無法知道他們是如何在原始環境中吃苦耐勞的養活一大家子,理所當然地會保有那份原始的個性及獨有的原味,這理當受到尊敬。就像我的母親依然保有她那個年代的情懷,我很難要求她改變,因為她是如此艱辛地歷經貧苦的農村生活,對於農村自然有一種情懷,就因為懷著這份情,所以每當遇到有人往生時,她的痛苦與難過都很強烈,這種心情我了解,我不能強迫老人家要看破,我想母親有權利保有屬於她生命的原味,而她也會以不同的程度來歷經屬於她的時間,慢慢地展現出她的悟性。

 

        總之,對長者講話沒有什麼竅門,唯一要做到的就是耐性,以耐性來適應長輩的低鈍及其不容易理解世事之處,就是最孝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