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一輯

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十【無所事事 並非寧靜】(1)

2018.11.19更新

【無所事事 並非寧靜】

 

      不是沒甚麽事情,就代表心情很穩定,沒有人會從早忙到晚,每分每秒都受事情折騰,因為人能在自我控制與選擇之下,感受事情的重要性。這種認知會在成長的過程中主動調整主軸與順序,慢慢的也就能從日常生活中得到啟發,而且抓到準繩。

 

      前兩年神話KTV縱火案的社會新聞震驚了許多人,這個事件雖然以悲劇開始,但收場卻讓人覺得很溫馨。死囚湯先生在還未得到懺悔之前,曾語重心長的告訴採訪記者:他對整個事件還未找到立足點與懺悔之意,所以生不如死,好像行屍走肉一般。然而其後因為受到耶穌基督的洗禮,所以在贖罪的同時,也對生命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當他赴刑場時,便一再的告訴世人要懂得掌握生命的重點。

 

      監獄裡的受刑人每天都無所事事,但並不寧靜,有人擔心官司是否打得贏,有人關心死刑是否能改判無期徒刑,每個人都關心著不同事物。在受刑過程中,獄方或許可以提供一點工作讓受刑人打發時間,但他們的內心卻無法得到真正的平安。不在監獄的各位可以思維自己的工作方向,我們的寧靜或許與囚犯的寧靜不同,但內心的那份空洞是一樣的。 「無所事事並非寧靜」就是說明一個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心靈空洞的痛苦。這種痛苦不但找不到生存的立足點,更不知道當人有甚麼意義。

 

 

 

●灑脫輕鬆的人生經營

 

      古人曾說:「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就可休」一個人從出生後懂得寫字開始,煩惱事就會一樣一樣的接踵而來,所以只要記得住名字就行了,其他便不需要計較。台灣話說:人生海海,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灑脫、輕鬆的經營人生。當心裡感覺空洞時,就像醫院裡的長期病號,或是生理疾病一直無法治好的人,套句台灣俚語就是「不會好也不會倒」這時心裡就好像吊在半空中一樣,寧靜自然無法與生存齊步同行。

 

      為了生存人人都需要工作,一般人的生活也就過得很樣板化。過去詩人說:「書畫棋琴詩酒花,當年樣樣不離他,如今七事都變更,柴米油鹽醬醋茶」,尚未成家的時候都很瀟灑,要寫詩就寫詩、作畫、吟詩、下棋、喝酒、看花樣樣來,每樣都是為自己;但結婚以後就都變了,開始得為柴米油盬醬醋茶煩惱。

 

      煩惱柴米油盬醬醋茶就是與社會爭戰拼鬥,在拼鬥的過程中必然就有輸贏。當贏的時候就很容易放肆,從來不將成果看待成天地人的結合與機運的對待,反而歸功於自己的能耐,於是便流於無神無鬼。大多數人在成就自己的作為時,都不願意撇開其他因素,因為這樣會否定自己的能耐。功成名就易放肆,沒有成就的人則易於「無時流虛偽」,一虛偽就不好了,必然打腫臉充胖子。

 

      商場上有人明明只賺五十元,卻硬要說自己賺五百元,家裡根本沒那麼多錢,卻喜歡用錢撐面子,最後終究會被識破。人家說:「膨風的人沒底,蕃薯論斤買」,別人買蕃薯都買整簍或整片田的,但吹牛的人則論斤在買,所以說沒有的時候容易流於虛偽。這種人雖然常常將「不想要、不強求」掛在嘴上,但是「吃碗內看碗外」心中的貪念卻一直希望往外尋求機會,又因吃相難看,在社會上處事不敢放下身段,也不願放棄心境的謀求,於是變成俚語所說的「大肚子游水」沉也不是,浮也不是,導致「求之不得苦,揮之不去苦」的尷尬局面,這就是一個人最落魄的時候。

 

●生非容易死非甘

 

      這個時候外表看來好像不動聲色,人家說:「驚風未動蟬先覺,暗算無常死不知」,風向一來時,蟄伏的蟬最先知道,只可惜人類無法做到這樣,只好求之不得苦,揮之不去苦,也就是想得到東西已被人拿走了,但心裡又無法將它忘掉。這時如果遇上中年,就真的是「生死中年兩不堪」中年對生與死兩件事最難堪,因為「生非容易死非甘」,競爭使得生存變得不容易,與人競爭了四、五十年,差不多知道自己的能耐與實力,但想追尋又不能放下時,就是「生非容易死非甘」。

 

      社會本來就很現實,尤其台灣正逢科技轉型的時空,許多四、五十歲的工商業中級幹部,如果個人無法跟著時局運轉應合,「不才明主棄,久病故人疏」便成為一種必然。賢能、肚量大的老闆,願意放權讓每個部屬都有足夠的自主性,可惜自己並不是有才能的人,這時這位老闆便不得不放棄你,這就叫趨勢。同樣的一個人病久了,朋友就不愛去他家了,因為每次去就看見他在痛苦。所以一個人若事業沒著落,身體又不好時,可能就門前車馬稀。

 

      人類的優點就是可塑性很高,會想盡辦法來圓滿自己的心,讓自己不甘願不服輸的澎湃心境能暫時得到解脫。所謂「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相對的到了中年時,也會附庸風雅、自我解嘲:「沒關係、平常心、想開點」,但這種意境卻很難做到。畢竟已奮鬥了四、五十年,就算年輕人考試落榜,或求取功名慘遭滑鐵盧,都很難用平常心看待;要讓內心完全放下的平常心,必需經過相當時空的修為才能做到。

 

      「千古文章事,得失寸心知」,文章寫作可能會流傳千古,但寫得正確與否只有自己的寸心最瞭解,這是騙不了自己的。這個時候就要抓住方向,方向就是無所事事是寧靜。生存過程中,戰爭難免有傷亡,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只要有老闆,就會有很多僕役,一個蘿蔔一個洞,不同的人佔不同的位置。所以得是時機,不管金榜題名、高官俸祿,或突然間得到錢財,都要將「得」當成時機。若失則要順應;得是時機,失是順應,安於時機,順應變化,哀樂就不能侵,這才是真正的寧靜。若懂得這樣運作,自然不會與他人比較。